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启勇 《当代贵州》2024,(16):74-75
<正>坐落在遵义城区南麓的小龙山上,有一座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后靠葱郁的凤凰山,这座山与当年中央红军再战遵义城时的老鸦山遥遥相望。这座山上不仅有著名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还有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有一座墓为“邓萍同志之墓”。邓萍之墓为什么会建在红军山上,他是哪里人,又为什么安葬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列宁遗体在莫斯科红场列宁石墓之内已经沉睡60多个春秋了。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列宁自1924年1月21日逝世后,其遗体一直被完好保存着,并供人瞻仰。然而,最近几年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在这种背景下,一时间,“将列宁墓迁出红场”、“把列宁遗体运往圣彼得堡沃尔科沃墓地或其故乡乌里扬诺夫安葬”之声甚嚣尘上。列宁遗体及列宁墓到底将会如何处理,成了人们关心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正发现汉阙要写重庆考古史,常任侠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翻开他的《战云纪事》,里面记录了他与朋友们在江北考古的事:1939年5月20日,"与金静安、刘子植、朱遏先、缪赞虞渡江至磐溪访碑"。5月29日,"与金静安、刘节在嘉陵江磐溪发现汉阙(墓)一处,其中一室有‘永寿四年六月十七日盳作此冢’十三字尚完好,可为汉冢之确证,书法之美如礼器碑,归后在此拓片上题字"。  相似文献   

4.
在湘潭县马家河村(今属株洲县)一片绿树葱茏的山坡上,有一座不大显眼的墓冢。这墓冢是当年毛泽东为了表示对他的一位战友的怀念之情而汇款修建的。墓碑上六个苍劲有力的嵌金字:“罗哲烈士之墓”,是毛泽东的亲笔题字。罗哲,湘潭人,1902年6月生。是毛泽东早年的革命战友。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长沙的毛泽东、彭璜等人,立即发起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举行全市性的罢课。当时,罗哲正在长沙高工读书,闻讯后首起响应,并担任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他在高工组织“爱国十人团”,创办《岳麓  相似文献   

5.
读了《新湘评论》2013年17期梁衡先生《普京独行在空旷的大街上》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梁先生的文字我喜读,见之必读。《普京独行在空旷的大街上》一文,更让我有所思,并想说、想写点什么。《普京独行在空旷的大街上》文中插图:普京参加完柔道启蒙教练的葬礼后,独行在圣彼得堡空旷的大街上,微风吹起西服的下摆,他甩着手臂,十分淡定自然。一国之总统,不担心有人谋害追杀,不担心百姓猎奇围观,不担心群众下跪上访、鸣冤叫屈。是怎样的胸怀,是多么的自信。梁衡先生由此想到了: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5,(1)
<正>普京是当今世界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今圣彼得堡)。2008年春,在俄罗斯总统两届任期满后,还不到56岁的他,放弃谋求再次连任,改任总理。2012年春,就要庆祝60大寿的他,在总统大选中再次获胜。他称"我们与中国有一种特殊关系,而我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感情"。我作为外交人员,与他见过两次面,又因为工作关系,长期  相似文献   

7.
杨伟民 《党建文汇》2002,(12):32-32
20世纪末,俄罗斯曾有人提出,将列宁遗体从莫斯科红场迁往圣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公墓。据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实现列宁希望和母亲安葬在一起的遗愿。然而,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事实证明难以兑现。这是因为:一、列宁临终前未曾有过这样的表态;二、列宁墓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部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任何人不得破坏人类文化遗产;三、列宁遗体的保存在世界殡葬史上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三晤刘伯承     
在40年代,我有幸三次见到刘伯承元帅。 1939年冬,我们奉党组织之命从成都向西北转移。行前,我父亲汤仲言告诉我,他年轻时和刘帅同在川军熊克武部队,在护法反袁的战斗中曾有过生死之交,并给了我一封信,要我有机会见到刘帅时交给他,可以得到他的“照应”。革命要什么照应?离开成都的当天晚上,我便将那封信毁了。到延安后,听说刘帅在太行前线,此事也就撂下了。 1945年初夏,我在西北联防军政治部工作。党中央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时,我听说刘帅从前方回来了。出于对他的仰墓和父亲与他的旧交这层关系,我到杨家岭去看他。那是盛夏的一天,刘帅在他住  相似文献   

9.
梁衡 《当代贵州》2013,(26):62-62
网上视频播出,普京参加完自己柔道启蒙教练的葬礼后,拒绝记者、警卫的跟随,一个人行走在圣彼得堡空旷的大街上。他紧贴着临街的窗户,走在窄窄的有点老旧的人行道上,一会儿又跨过一条马路,跃上对面的人行道,偶有行人看他一眼,也各行其道。普京只是自顾自地走着,行人也没有人大惊小怪。官不觉官,民自为民,这是一种多么平静的政治生态。微风吹起普京西服的下摆,他甩着一副摔跤手的臂膀,目光向前。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3,(10):57-58
梁衡在8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网上视频播出,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完自己柔道启蒙教练的葬礼后,拒绝记者、警卫的跟随,一个人行走在圣彼得堡空旷的大街上。他紧贴着临街的窗户,走在窄窄的有点老旧的人行道上,一会儿又跨过一条马路,跃上对面的人行道,偶有行人看他一眼,也各行其道。官不觉官,民自为民,这是一种多么平静的政治生态。这场面又令我联想起几个镜头。毛泽东当年也常这样一个人走在延安的大街上,  相似文献   

11.
正民间普遍流行将镜子悬挂在门额、炕墙、床头或横梁上的做法,认为有镇邪之功。墓葬中的悬镜,功能应与之相当。黔北宋元明墓葬中常见一种将铜镜镶嵌在藻井中的做法,过去鲜有学者关注与讨论。由于镜子空悬墓中,我们称其曰"悬镜"。民间普遍流行将镜子悬挂在门额、炕墙、床头或横梁上的做法,认为有镇邪之功。墓葬中的悬镜,功能应该与之相当。根据装饰方法的不同,黔北宋元明墓葬  相似文献   

12.
头次来合肥 ,我想到包拯为“庐州合肥人” ,逝世后归葬故里 ,应有纪念之地 ,便前去拜谒。看过包河、包祠、包墓之后 ,走到附墓区 ,我看见一块石碑上 ,刻有包拯的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滥者 ,生不得放归本家 ,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 ,非吾子孙。仰珙刊石 ,竖于堂屋东壁。”包拯的这则家训 ,不是临终遗嘱。生前 ,他就刻石立在堂屋里 ,以此告诫儿孙。那时候 ,他官居枢密副使 ,掌管军机大权 ,进入了国家最高领导核心。现今的墓园里 ,有包拯的主墓 ,还有其亲人的五座附墓 ,即夫人董氏、长子包、长媳崔氏、次子包绶、次媳文氏、…  相似文献   

13.
位于北京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始建于1930年.是北京最早的现代公墓。由于这里安葬了李大钊、曹禺、启功等众多中国现当代名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当人们徜徉流连于青山绿树、在对前人的追思缅怀中.或许已很难想起一位文武双全的革命战将也长眠于此。英年早逝的他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日渐模糊。要不是四角塔尖的墓碑上“韩钧同志之墓”、“永垂不朽”等字样.人们将无从寻觅他的踪影。即便偶有游人驻足凝望.也只能从数百字的碑文中揣测他曾经的英雄事迹。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夜猝然倒下的韩钧。  相似文献   

14.
早就知道陈独秀的墓在安庆,“文革” 时也曾听说“小将” 们在那无碑的荒冢前声讨过这位“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差一点没掘墓鞭尸;几年前又听说,陈独秀的墓已修茸一新,所以总想去看看.因为躺在墓中的毕竟是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执政党的开山祖、二十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共产主义运动的总司令.出差路过安庆,特意在那里逗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便匆匆地赶往陈独秀的墓地.陈独秀的墓在安庆市北门外叶家冲,坐北朝南,背靠火龙山,墓前立有一方大理石墓碑,碑上正面镌刻着五个大字:陈独秀之墓.墓体用汉白玉石砌成,半球形的拱顶垒以黄土,上面芳草萋萋,周围有石栏相护.  相似文献   

15.
"杜重远烈士之墓"静卧在新疆乌鲁木齐烈士陵园的一隅,掩映在一片茂树葱郁之中.每年,他总要迎来一拨又一拨瞻仰、凭吊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子.对于杜重远烈士的名字,一般人也许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由爱国民主人士成为革命烈士的传奇经历,有些人就不一定知悉了.  相似文献   

16.
曹娟 《奋斗》2008,(2):63-63
水边的城市大都美丽,倘若水上有桥,便又多了几分韵味,圣彼得堡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去圣彼得堡原本最想看那里的白夜.白夜又称极昼,是北极圈的独特景观。由于地处北纬60度,加上自然风光旖旎.闻名于世的“白夜断桥”成了圣彼得堡的一道绝景。  相似文献   

17.
1982年4月,春日融融,大地吐翠,洪泽湖西岸的雪枫陵园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一位是彭雪枫的妻子林颖,一位是彭雪枫的儿子彭小枫。在彭师长的墓前,林颖对陪同她的中共淮阴地委和洪泽县委的领导深情地说:“请你们在彭师长的墓旁竖起一块石碑,写上‘哑巴同志之墓’,这是我多年的心愿。”  相似文献   

18.
1935年春的一天,从福建永春山的一座破庙里传出了低沉而悲壮的《国际歌》声,樟平游击队正在为他们的政委钟国楚同志举行追悼大会。此时,有一个人正在大山中穿行。他身着一件破烂的衣衫,腰上系一条褪了色的蓝腰带,一顶烂雨笠遮住了大半个脸,手中握一把大砍刀,肩上扛着缠着藤索的禾杠,看打扮,活像一个樵夫。他在大山密林中已经走了两个昼夜,没有找到游击队的踪迹。第3天,他在一座不知名的大山行走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新坟包,上面还摆了一个由翠绿的松枝和野花编织的花圈。他走上前一看,只见一块旧案板上写着:钟国楚同志之墓。这个人暗自一惊,这…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月,望城县杨桥乡马鞍村坝子弯山上修建了一座烈士墓。墓地、墓墙、墓碑、墓阶等全部用花岗岩建筑。墓碑上是中顾委常委王首道同志手书的“周炳文烈士墓”六个大字。一八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周炳文同志出生于望城县杨桥乡群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岁多的时候,父母将他承继到煤矿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陶然亭公园湖心岛上坐落着一处革命纪念地——高君宇、石评梅墓。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曾参加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