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作者办理的几个被告人均不认罪,最终能够将其定罪的案件,介绍出庭公诉前的证据甄别和收集技巧。  相似文献   

2.
正[基本案情]2013年10月的某日下午,未成年人张某、吴某因琐事发生矛盾,后二人约定各自找人在某酒店门口打群架。次日,由张某、吴某纠集,未成年人王某、白某等人积极参与的聚众斗殴案发生,其间造成3人轻微伤,并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交通一度中断。后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于2014年1月的某日下午,由某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案件审判庭不公  相似文献   

3.
周平 《中国检察官》2012,(21):56-59
一、刑事简易程序适用规则之辨析"刑事简易程序"渊源于"刑事一审普通程序";换言之,"刑事简易程序"是"刑事一审普通程序"的衍生程序;鉴于案件条件、情形的变化始发的简易程序应然性的向普通程序转换。故,"刑事简易程序"具有部分"刑事一审普通程序"的共性运用规则,同时,涵盖了有别于"刑事一审普通程序"特质的运用规则:(一)适用刑事简易程序级别管辖主体特定性规则。  相似文献   

4.
汪建成  吕书永 《中外法学》1991,(6):22-24,14
<正> 当前,随着刑事审判工作逐步正规化和法制化,检察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质量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出庭支持公诉的质量已成为摆在检察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检察人员出庭支持公诉应该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提高检察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质量. Ⅰ检查人员出庭支持公诉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在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些同志在进行了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郭建忠  穆小萍 《陕西检察》2000,(2):31-33,37
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进行改革后,辩双方对抗性大大增强,公诉人承担了指控犯罪的全部举证责任。如何进一步加大举证力度,增强举证效果,即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公诉主张,及时准确地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也关系到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笔者结合庭审实践,就举证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讯问是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贯穿从立案侦查到开庭审理的全过程。但是出庭公诉讯问与其他环节上的讯问有所不同.他是整个公诉活动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作好出庭公诉讯问,应该是我们每个从事公诉工作的检察人员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7.
李林侠 《内蒙古检察》2005,(5):28-28,27
由于出庭公诉具有公开性、应辩性和对抗性等特点,公诉人成为一个极难胜任的角色。所谓公开性,是指公诉人在法庭上的一言一行都要在审判人员、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旁听群众的面前进行,这无形中增加了公诉人心理上的压力。所谓应辩性,是说公诉人的主要论点已事先置于辩护人面前,辩护人将从哪个角度,以什么方式提出异议尚是未知数,公诉人将随时准备迎接辩护人的反驳。所谓对抗性,是讲公诉人与辩护人及被告人处于对抗状态,这要求公诉人有机敏的反应和雄辩的口才。  相似文献   

8.
当庭翻供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否认审判前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所作的有罪陈述,提出无罪或罪轻的辩解。从证据学意义上说被告的当庭翻供属于被告人的辩解范畴.是其行使自行辩护权的重要方式。从内容上讲既有的抗辩性也有对抗性,即有的是为逃避罪责的恶意翻供有的是行使辩护权的善意抗辩。笔者认为被告翻供绝非空穴来风,必然有其自身的内在因素.例如被告的畏罪情绪、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庭审中探索了一种新的出示证据的方法——多媒体示证。这种新的出示证据的方法对于提高检察人员出庭公诉的效率,强化公诉效果,防止被告人翻供、证人翻证及增强庭审法制宣传的力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多媒体示证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和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0.
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实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审查起诉部门最富挑战性的工作。随着刑诉法的修订实施,改变了庭审模式,公诉人成了庭审中的主角,出庭公诉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整个审查起诉工作开展的好坏。我院自1998年元月以来,共受理审查起诉的各类刑事案件210件,起诉201件,出庭公诉近200次,起诉案件法院均做了有罪判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这是我院积极适应新的庭审方式,努力探索出庭公诉工作的结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一、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大家知道,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事物变化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它指导我们在审查起诉工作中,要弄清犯罪原因、犯罪结果及应负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修改后刑诉法对简易程序做了重大调整。一是扩大了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理论上可以扩大至基层法院管辖的全部公诉案件。二是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庭支持简易程序公诉。扩大适用范围实现繁简分流,将有限的司法资源向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倾斜,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检察院派员出庭公诉,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加强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简易程序修改的立法精神是审判阶段强化简  相似文献   

13.
公诉变更是指检察机关在案件提起公诉以后,由于发现指控的被告人身份、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所控罪名及法律适用等有错漏的情况下,主动请求法院或应法院建议,在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之前,对指控进行实体或程序上的修改、补正、撤销,从而调整审判范围或者终结审判程序的刑事诉讼程序。但是,1996年刑事诉  相似文献   

14.
出庭公诉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也是刑事诉讼进入审判阶段人民检察院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实践中,有意识地将系统观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运用于出庭公诉中将有利于提高案件质量和出庭水平。一、证据系统的整体性不能体现时,要补充发问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只有经过法庭调查属实的,才能作为判决的根据。因此,对于起诉书认定的犯罪事实和关键情节,必须在法庭调查中核查清楚。如果法庭调查不清或疏漏,从证据系统的整体性来说,就是说明此系统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公诉人就须经审判长许可,通过讯问、…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控辩式诉讼模式充分发挥了控辩双方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无疑对公正审判和公民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也不尽完善,公诉人在出庭公诉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问题,现结合办案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逆向思维是指人们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有意识地从相反方面去考虑的思维方法。它看似违背常规常理,但实质上只是思维角度、习惯的改变和思维方式的重新组合,当将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即所谓“相反相成”。因此,公诉人在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工作中,应积极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推动公诉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逆向思维在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方面的运用公诉人庭前应把好证据关、事实关与定性关,其中证据审查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在证据审查中,人们由于习惯于正向思维,往往会产生以下几点偏差:(一)在多名犯…  相似文献   

17.
公诉人在庭审中的指控,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得以实现,一是“问”,二是“举”,三是“辩”。“问”是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以及专家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讯(询)问。“举”即是对全案证据的出示、分析与论证。“辩”则是对案件定性、量刑的辩论。“问、举、辩”都是指控的重要手段,不可偏废。三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各有侧重。整个公诉指控中问是前提,举是基础,辩是焦点。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庭审过程已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因此“问、举、辩”三者在庭审中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能轻易缩小或放弃。但是在诉讼实践中,不少公诉人往往偏重于“举”和“辩”,而轻“问”,甚至错误地认为对讯(询)问无须加强,进而将讯(询)问当成“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当然表现。所以对庭审讯(询)问或者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信马由缰走走过场。这种讯(询)问形式势必难以达到充分揭示犯罪的公诉目的,往往使法庭调查难以深入,旁听群众如坠云雾,难辨是非。即使在此后公诉人能够通过严密的举证体系用证据证实其犯罪事实也难以消除讯(询)问时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取得良好的庭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