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万路 《党史文苑》2007,1(2):34-35
共和国开国上将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詹店乡彭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4月,在被地主压迫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陈锡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先后参加了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四次“围剿”、艰苦卓绝的长征,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部指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师二六三团政委、团长,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师长、师政委。  相似文献   

2.
王如痴,1903年1月16日生于湖南省祁阳县中和堂镇(现属祁东县)一贫苦农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陆军大学学习。1928年归国,曾在红四军、红五军工作,后任红十一军政委、红十军军长兼政委。1934年红军长征,他参与组建红十军团,作为先遣队北上抗日。他作战英勇,屡建战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战将。1935年1月在赣东北怀玉山区受挫被俘,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苑》2012,(1):26-27
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1931年后,历任红四军特务营政委,红十师第三十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35年6月,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委。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四  相似文献   

4.
陈锡联年仅16岁就担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部 政治指导员,在红军时期,是年龄最小的正师级将领。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三八五旅 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 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5.
<正>红九军团,是1933年10月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由红军第三师和第十四师组成的,归红一方面军建制。罗炳辉被任命为军团长,政治委员由蔡树藩担任。此后,红九军团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1934年4月的  相似文献   

6.
赖传珠(1910-1965),原名赖鹏英,江西赣县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在湖南汝城参加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历任特务连、卫生队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后调第二十八团)连党代表,第二纵队第四支队第十二大队党代表、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政治委员、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二师参谋长,  相似文献   

7.
正邓毅刚,湖南省汝城县人,1904年出生。他曾入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东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并随朱德部队上井冈山,历任红四军一纵队参谋长、红九军军长、红十二军军长、红三十五军军长等职,经历了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多次率部重创国民  相似文献   

8.
罗瑞卿与闽西有着难解的情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闽西先后担任过红军游击队教官、红军五十九团参谋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处主任、第二纵队第五支队党代表、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党代表(后改为  相似文献   

9.
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夕,红十师被马步芳的部队包围在甘肃旧城,侦察参谋曾绍山深夜出城搬救兵,一路险象环生。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首任军长后,曾绍山率部队参加解放重庆,蒋介石不得不从重庆城内仓皇逃跑。曾绍山的传奇故事,真是一箩一筐啊!  相似文献   

10.
正李井泉(1909—1989),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1927年8月7日,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途经抚州,年仅18岁的李井泉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起义军,在红十一军二十五师任政治宣传员。同年10月,李井泉参加了朱德领导的广东三河坝战斗。后因起义部队撤走,李与部队失去联系,留在广东大埔、丰顺一带做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4月,李井泉受中共广东东江特委派遣,来到中央苏区红四军前委送信。当时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留下他在身边任秘书,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很年轻,精明  相似文献   

11.
正李德生一生戎马倥偬,抗日战争时期在三晋大地上留下了不灭的痕迹。百团大战急先锋李德生(1916——2011),河南省新县陈店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十二团团部传令兵、班长、排长,十二师三十五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  相似文献   

12.
正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在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1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简称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时,为了钳制敌人,留下了红六军团第18师(简称红18师)。红18师经过50天的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跳出了敌军的层层包围圈,胜利完成了留守根据地的任务。认真探讨红18师留守根据地的历史作用,对于深入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相似文献   

14.
王钢 《党史博览》2014,(3):25-27
正革命战争时期,李先念曾率部在湖北十堰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对十堰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二战南化塘1932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李先念任第十一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倪志亮指挥部队重创敌军。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进行战略转移。十一师在枣阳新集和土桥铺地区冲破国民党军的围攻堵截,为全军打开通道,并在危急时刻保证了总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疯子”本名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桃花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被迫给地主当长工。1980年3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军第一师三团(后改为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长、二十八团团长,第十师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王疯子”这一称号的来历,还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那还是王近山在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当连长时。一次,在战斗的紧急关头,部队与敌人展开了肉搏。王近山虽已负伤,但他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扑上山头,抱住一个敌人从山上滚下了悬崖。崖石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回 为革命感恩人民获情报南线谈判 话说红军在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下步步败退。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军九个师涌进了广昌城。  相似文献   

17.
陈光(1907—1954)湖南宜章人。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连长。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连长。1929年秋任红四军一纵队一支队一大队大队长。1930年10月任红四军营长、团长。1931年5月任红四军十师参谋长;12月任第十二师师长。1933年8月任少共国际师师  相似文献   

18.
1929年3月在汀州休整期间,红四军前委决定对红四军进行整编,将原来团的建制改为纵队。朱云卿因为在历次战斗中机智勇敢,屡建奇功,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领导才能.因此升任红四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19.
在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史册上,有一个众人熟悉的名字,他就是为开创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而牺牲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五军参谋长张子清。在井冈山斗争的烈士名录中,他是红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炎(1904—1946)湖南桃源人.原名刘安焕,又名刘炳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任国民革命军初级军官,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5月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连党代表,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1929年后在红四军历任支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1934年任红一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