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出狱,并要求重新回到党内工作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和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和对军队的领导权,成为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前夕,一九二七年七月初,陈独秀已经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他先是隐蔽在汉口,不久移居上海党的秘密机关,深居简出,不担任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共党史学界,过去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上,撤销了陈独秀党的总书记的职务。但据一些资料来看,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不是被撤销的。第一,八七会议的文件没有关于撤销陈独秀总书记职务的处分决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决议,都是集中在政治上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并没有涉及他的职务问题,只是在选举时他自然落选了。关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李汉俊脱党与被开除党籍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汉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共"一大"后不久,李汉俊就离开了上海,从此他便脱离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将其"开除"出党.李汉俊为何脱党?又为何被开除出党?文章认为李汉俊被开除出党,原因是个人性格、政见上与陈独秀、张国焘的分歧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张国焘对于他的打击与迫害.  相似文献   

4.
<正>陈独秀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长期以来,对于他1937年出狱后为何没有回到党内工作一事,社会上流传着多种说法。那么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毛泽东和张闻天提出有条件地让陈独秀回到党内工作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8月,中国共产党于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包括释放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这成  相似文献   

5.
还原陈独秀     
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然而,自1949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陈独秀被扣上了"大叛徒"、"反革命"、"大特务"等莫须有的政治帽子,致使他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功绩被抹杀,那段原本清晰的历史一度变得模糊和混乱起来。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6.
点燃"共产主义"之火 友好的合作必然产生双赢的结果. 得益于维经斯基的指导,陈独秀也加快了建党的步伐.1920年6月,陈独秀在自己的寓所里召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参加者有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会议决定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讨论起草了党纲、党章、党的纪律等,并且一致推举陈独秀为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在征求李大钊意见后,决定采用"共产党"来命名中国共产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成立以后的最初6年中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曾对中国革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犯了右倾错误.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了总书记职务.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的青、壮年时期是辉煌的,头上戴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等一顶顶桂冠。那么,他在离开党的总书记岗位后又干了些什么?他的晚年节操如何?面对党的挽救,他公开声明:不错,我们是反对派“八七”会议后,陈独秀正式离开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岗位。他的心情非常沉重,表现得十分消极,整天躲在上海的小屋里研究中国文字拼音化和音韵学问题。在拒绝参加“六大”时,他曾表示再不参加党的领导工作,不为自己辩护,也不出面批评别人,可如往常为中央刊物写些短篇文章,如果第六次大会成绩不错,对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9.
正1945年4月20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早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第二天,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作题为《"七大"工作方针》的报告,关于陈独秀,他说道:"他创造了党,有功劳。""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27日,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本刊根据会议精神予以解读,供学习时参考。"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  相似文献   

11.
"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绩的。"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了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群众坚持继续革命的战斗,这些都是正确的,是它的主要方面。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  相似文献   

12.
<正>此前的中央领导核心是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形成的,毛泽东在这次全会上虽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但没有进入中央书记处,不参与中央决策。长征的开始阶段,尽管毛泽东是"跟着走"的状态,但他不时地向有关领导人提出建议,以改变长征过程中的被动局面。红军在湘江战役受到重创后,周恩来主持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  相似文献   

13.
张家康 《党史文苑》2012,(21):11-15,21
胡适对陈独秀知之最稔,由衷地钦佩他处事坚决果断的态度,十分珍惜与他相交相识多年的友谊。尽管他们后来分道扬镳,胡适仍对身处逆境中的陈独秀施以援手,对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贡献,始终予以肯定和褒奖,而晚年则又对陈独秀作了盖棺论定的评说。"真是一个老革命党的口气"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即后来的《新青年》)杂志,开宗明义向世人宣示:"国人而欲脱蒙昧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由于内奸告密,于上海被捕。他不久即被押解到南京军政部军法司,随即移送江苏地方法院看守所拘押。国民党南京政府控诉陈独秀“危害民国”、“叛国”等罪。江苏高等法院于1933年4月14日、15日、22日三次公开审讯陈独秀案。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密切注意,附近人士都纷纷赶往旁听。据当时  相似文献   

15.
初识《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其宗旨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志也","只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由于陈独秀不涉"时政"和"不党"的双重声明,以及他切实改造国民性的努力,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参加到《新青年》当中来,  相似文献   

16.
1922年8月,杭州"西湖会议"通过马林提出、共产国际批准的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国共党内合作方式,违背了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国家共产党与资产阶级不能融合组织的思想,掩盖了国民党的资产阶级性质,并最终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自"文革"结束后至今,三十多年来党史界一般都肯定了西湖会议的历史地位。本文提出,重新评价西湖会议的历史地位,关系到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责任人、对于陈独秀的评价以及中共党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成立以后的最初6年中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曾对中国革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犯了右倾错误,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了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抗战爆发后被释放。此后。他历尽坎坷,辗转漂泊到了四川。他的晚年凄风苦雨。令人感慨,却给人们以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相似文献   

19.
性情倔强藕断情连 --李汉俊与陈独秀时有交锋,曾任"留守书记",后又另起炉灶,但仍在研究共产主义学说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还有一个人也血染刑场,壮烈牺牲,但那时他已不是中共党员.这个人就是陈独秀到广州后留守在上海的党的负责人、曾把住所用做"一大"会场的李汉俊.  相似文献   

20.
1923年6月,陈独秀在党的“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曾对各地党组织前一年的工作进行评价,在表扬了湖南党组织的工作成绩后,他指出: “广州的同志对待陈炯明的问题犯了严重错误,最近他们正在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