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张治中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自1924年入黄埔军校时起,他一直同共产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历经政治风波而不变更。张治中毕生主和,竭力主张和推动国共合作,不惜直言进谏蒋介石。那么,张治中又如何能在反共气味极浓的蒋政权中枢生存,并获得蒋的信任?《“和平将军”张治中》将向你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是中共领袖人物中与蒋介石打交道最多的人,并因此为人们所熟知。除多次与蒋介石见面外,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书信往来也颇为频繁。从1936年9月至1941年1月,为建立合作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曾八次致信蒋介石。笔者通过阅读有关这八封信以及蒋介石以不同方式回复的史料,深感这是周恩来运用书信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劝蒋""逼蒋"团结抗日的"笔战",从中也能感受到蒋介石被劝被逼而"应战"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嫡系将领,因为他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故有"和平将军"之称.  相似文献   

4.
正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又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为维护和促进国共合作曾三次到延安的经历,至今仍被传为佳话。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采纳了美国大使赫尔利的策略,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给延安连续发了3封电  相似文献   

5.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嫡系将领,因为他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故有"和平将军"之称。张治中一生热爱和平,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手握重兵,却始终没有与共产党军队直接作战;身为国民党著名的谈判专家,但在其与中共的谈判生涯中,却常常与周恩来唱着殊途同归的对手戏。他与周恩来,在谈判桌  相似文献   

6.
梁琨 《党的文献》2011,(4):117-118
不久前有人撰文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该文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文章最主要的根据是《大公报》的报道。它说,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张治中设宴款待毛泽东的消息。在酒席上,毛泽东作了希望建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人所共知蒋介石有两个“宠儿”:一个是戴笠,另一个是康泽,在国民党内被称“康戴二公”。为什么有如此“封尊”呢?盖因康戴二人是蒋的情报耳目。戴笠主要是搞外部情报,而康泽专事国民党内部情报,二人都要及时向蒋密告。当时,任何人要见蒋介石都必须先在侍从室登记,然后再由侍从室向蒋介石报告,蒋想见才见,不想见就不见。但“康戴二公”例外,他们见蒋不受限制,随时可见,就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单独在一起时,他们二人也可以闯入。作为国民党的情报头目,戴笠早已是广为人知,但康泽的情况世人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8.
也说“蒋介石上广告”汪骥据《中国老年报》载:前不久,以饰演蒋介石而蜚声海内外,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孙飞虎在广州为贵阳卷烟厂金熊香烟做广告.他身着长袍,端坐户外,俨然一副“蒋总裁”架势。与此同时,报上商品广告中称,四川刘文彩家酒即将进京。蒋...  相似文献   

9.
正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在1948年11月4日召集何应钦、张治中、傅作义、徐永昌几人开会,并表示有意任命傅作义为东南军政长官,要其带领所部悉数南撤。但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军,并非蒋之嫡系,深知蒋的秉性,对南撤心有疑虑。但傅作义明了形势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0.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后,蒋介石把最后的赌注压在了大西南.为挽回败局,他亲临重庆和成都指挥顽抗.我党秘密组织的三次"捉蒋行动"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了.  相似文献   

11.
张治宇 《世纪桥》2005,(7):86-88
张治中是国民党政坛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他在与封建军阀和对日作战中战功赫赫,显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然而,在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内战的风雨历程中,他是从未与共产党打过仗,却又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进行多次和谈的将军。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你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可以说,这是对张治中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瓦窑堡会议"抗日反蒋"的提法不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抗日反蒋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互相矛盾、难以统一的。之所以在瓦窑堡会议上坚持"抗日反蒋"方针,主要原因是阶级对抗,对蒋介石的仇视心态难以化解;信息闭塞,对外界形势的变化缺乏了解;阶级斗争的思维仍起着主导的作用,难以立即适应发展了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红岩春秋》2016,(4):59
正1929年初冬,蒋百里的学生唐生智起兵讨伐蒋介石,蒋百里为唐生智"出谋划策",并于同年12月5日通电全国,力劝蒋介石"下野",接着出兵直指南京。次年3月,蒋百里被捕,押解至南京,关押在三元巷军法处的看守所待审。徐志摩闻知蒋百里被捕后,寝食难安。徐志摩为什么和蒋百里的关系如此密切呢?原来,徐志摩和蒋百里不但同为浙江海宁人,而且徐志摩是蒋百里的姑丈的  相似文献   

14.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他听命于蒋,尽力“笔耕”以报蒋介石“知遇之恩”,并长期分管蒋介石侍从室。陈布雷文笔优美、老辣,蒋介石最为重要的文案,诸如《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均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15.
正"文革"中,父亲胡耀邦遭受迫害,被要求写无数检查,写检查当然要给自己上纲上线,要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还要痛揭自己的上级领导,甚至编造材料。在这种痛苦的思想斗争中,我听到父亲几次提到张治中,父亲讲张治中解放后从不骂蒋介石,说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6.
王增勤 《廉政瞭望》2009,(12):60-61
传奇爱国志士王亚樵,将暗杀作为抗日和反蒋的主要手段,行刺侵华日军大将、蒋介石等,蒋介石曾悬赏100万大洋的天价缉拿他。但这样一个古今中外无人出其右的“暗杀大王”,最后却不幸死于别人对他的“暗杀”。  相似文献   

17.
<正>与"少年继母"游学上海1921年,蒋介石母亲去世,当时,尽管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华南军事局势吃紧,蒋介石却遵奉古礼服丧,在溪口守丧数个月之久。蒋介石把母亲安葬之后,与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亦正式离异。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张治中不仅私交深厚,而且能共言天下事。在他们长达25年的交往中,有许多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他就是二到延安的好朋友” 建国初期,毛泽东常常这样向别人介绍张治中:“他就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连续三次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阻止或延缓全面内战的爆发,尽可能地去  相似文献   

19.
正1936年夏是世界力量酝酿组合的重要时刻———德、日反共产国际同盟条约签订在即,日、德关系如日中天,日本加紧用文武两手诱逼蒋介石。一旦德国调停中、日关系成功,苏联就将立刻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因此,不惜代价拉拢蒋介石就成为苏联当时刻不容缓的唯一选择,其核心就是由"反蒋"转向"联蒋"。于是,苏联推行了近十年的对华政策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而当时的中共中央却并未察觉,危险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20.
沙平 《世纪风采》2006,(4):30-31
威廉&#183;亨利&#183;端纳,澳大利亚人,早年在香港做特派记者,后进入中国内地采访,曾因最先披露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密约而轰动一时,并由此成名。此后他投身政界,先后给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蒋介石等实权人物充当私人顾问。他虽然不会讲汉语,但这不妨碍他掌握别人难以掌握的内幕。端纳做蒋介石的私人顾问近十年,颇得蒋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