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1991,(12)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参议长等要职,对创建、巩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沟通华北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做出了重大贡献。我曾在新四军三师司令部做参谋,跟随黄克诚  相似文献   

2.
史文敏 《党史纵览》2009,(12):36-38
张爱萍(1910—200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革命者总是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在彭雪枫与林领的密月中,盘踞在苏北的苏鲁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奉蒋介石之令,与津浦路西汤恩伯、李仙洲部以及桂军李晶仙、李本一等部密切配合,企图从东西两路对我新四军二师、四师实行夹击。韩德勤先派他的保安六旅旅长兼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率部控制运河两岸,在穿城、王集、陈道口一线构筑碉堡,切断新四军二师、三师与四师的联系,准备大举进攻。这时,新四军军长陈毅电令彭雪枫师长率领两个团挺进陈道口,协助他指挥四师、三师、二师各一部攻打王光夏。彭雪枫接到电令,立即跨上他的“…  相似文献   

4.
张启俊 《世纪风采》2006,(11):43-43
农四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02师,是解放战争时期由苏北和苏中地方武装改编的一支部队。1952年4月,该部队奉毛泽东主席“屯垦戍边,生产待命”的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奔赴苏北沿海、沿江开垦建设。1953年4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报请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国营淮海农场”。从102师到农四师到淮海农场,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勋劳卓著的黄克诚将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新四军三师被评为"节约标兵"的美谈,从一个侧面彰显和见证了他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三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3)
正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所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并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同时还担任中共苏北区委员会书记。他带领苏北地区广大军民肩负起了抗击日寇和建设根据地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正>“群众说我们真不错”洪学智对新四军第三师这支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三师在苏北时期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更是印象深刻。后来,他在多个场合经常提起。三师师部先后在盐阜区阜宁县的郭树张庄、板胡孙西舍、益林桑树街、南窑和羊寨孙河庄等地驻扎过,师领导每到一地,都十分关心群众的生活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高级将领,黄克诚大将不仅具有儒将的风采,更擅长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指挥家之一。这从他 1945年秋给中央所提的三次带有方针性的重大建议即可见一斑。   [1]建议回师苏北,攻打两淮,建立统一的大根据地。 1945年 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时任师长的黄克诚率新四军第三师,集结主力,准备担负机动作战任务。此时苏北我军已经先后解放了沐阳、宿迁、泗阳、涟水、阜宁等县城,迫使日伪军纷纷向主要点线集中。而长期盘踞苏北的伪军潘干臣、吴漱泉等部则受国民党…  相似文献   

9.
<正>第二十四面战旗百战百胜第三营授旗时间:1942年11月授旗时战斗序列: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第三营批准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三师获得“百战百胜第三营”和之前提到过的“百战百胜”(见本刊2024年第一期)荣誉战旗的所属部队都隶属于新四军第三师,都是在1942年秋冬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反“扫荡”斗争中,  相似文献   

10.
正张爱萍(1910.1.9-2003.7.5),四川达县人。早年在家乡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九旅旅长、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师师长兼  相似文献   

11.
辛卯十月,江淮大地,稻熟穗黄,丹桂飘香。我随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兄弟姐妹组成的"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暨一师成立70周年——鲁南苏北行"寻访团,走进苏北这片热土,追寻  相似文献   

12.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喜讯传来,苏北根据地内一片欢腾,广大抗日军民沉浸在喜悦之中。新四军第三师原计划先打两淮(淮阴、淮安),再歼其他之  相似文献   

13.
正抗战初期,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部挺进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苏北,黄克诚情系根据地百姓的疾苦,大力清剿匪顽,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他还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九十里海堤,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4.
1945年中秋,我们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和兄弟部队一道解放苏北淮阴、淮安不多日子,就随师的序列在师长黄克诚率领下,奉中央军委命令北上出关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相继打下通辽、开鲁城市,又马不停蹄地向前.我们部队受命与苏联红军共守松花江江桥.江桥,故名思义,就是横跨在松花江上的一座现代化大铁桥,它是  相似文献   

15.
1943年1月上旬,新建的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由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迁至淮南抗日根据地盱眙县黄花塘后,新四军第二师师部即由黄花塘迁至我的家乡来安县大柳郢(今来安县半塔区邵集乡境内)。我当时在来安县施官小学读书,小学奉来六县委(即来安县六合县合并的县委)指派施官小学抗日孩子剧团代表县委到大柳郢慰问二师抗日官兵。我们孩子剧团一行50余人,由老师刘长年带领,行军走了两天,到达二师驻地给新四军干部战士演出,我们演出的节目都是抗日歌曲和新编的舞蹈及活报剧等,演出后,受到了新四军陈毅军长、张云逸副军长、二师罗炳辉…  相似文献   

16.
正1945年4月23日,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的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值此重要时刻,由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的苏北我新四军第三师对盘踞于阜宁城内外的伪孙良诚部之王清翰第5军发起围歼攻坚战。部队战前的动员口号是:"攻克阜宁城,向‘七大’献礼"。阜宁城地处苏北平原串场河北端,南毗盐城,西邻两淮,北接连云港,背靠射阳河,是通榆公路与大运河的交汇点。日伪  相似文献   

17.
胡厚良  周田坤 《党史纵横》2013,(8):23-23,44
苏北地区,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区域。它东濒黄海,北临陇海路,与徐州、鲁南毗邻,西以洪泽湖为界,与淮北接壤,南至宝应,与苏中衔接。其既是联结华北、华中的纽带,又与苏中、苏南及皖北成犄角之势,虎视南京,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3师的故土,它记载了新四军3师部队浴血抗日的风采。同时,新四军3师也留给苏北太多的回忆与感动,让这块热土永久地铭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将军与俘虏     
正1988年6月20日上午,江苏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来了一位名叫森垣嘉一的日本老人,他自称是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淮北支部的成员,专程前来收集张爱萍将军当年在新四军苏北三师和淮北四师指挥敌后抗日斗争史料的,准备回去写一本有关张爱萍将军的书。笔者时任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就问他:你怎么想起要写张爱萍将军的书?你和张爱萍将军熟悉吗?他答道:我与张爱萍将军是萍水相逢,谈不上熟悉,但他为人处事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9.
在华北军区18兵团序列中,有三支主力师,即60军179师(光荣的临汾旅)、61军181师(英雄皮旅)、62军184师,179师和181师名扬天下,保留至今,184师因撤消很早而鲜为人知。让我们拂去历史的旧尘,追寻60多年前这支传奇劲旅的发展历程吧。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六师经济在兵团各师中排在八师、一师之后位居第三。六师要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新突破,实现兵团党委提出的争先进位目标,应当与八师、一师两个经济强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针对这些劣势,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