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 “大众文化”当下已成为一个流行的词语,但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有的将其视为“市井文化”或者“市民文化”、“小市民文化”、“通俗文化”;还有的将其称为“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等。由于人们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不一,说法不一,因此在有的时候,它又与三四十年代我国文学史上进步文艺工作者倡导的文艺的“大众化”,甚至与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倡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涵义相混淆。  相似文献   

2.
叶险明 《新视野》2007,3(2):45-48
基于对“文化全球化”解释学意义上的拷问,作者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探讨了“文化全球化”,即:“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矛盾以及“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进而指出,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拒斥“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向西方国家先进文化学习和发展本民族先进文化间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富有新的内涵。“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辐射凝聚功能的载体,“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身分认同,“文化创新”则是保持”文化软实力”在现代世界中产生影响力的经典方式。  相似文献   

4.
“草根文化”是草根群体所承载的文化。近年来随着草根现象日益突出,“草根文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引导“草根文化”的发展,应正确认识“草根文化”现象,尊重“草根”群体的主体地位,引导“草根文化”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并以法规范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5.
安陆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文化资源丰厚,人文环境浓郁。素有全国“足球之乡”、“漫画之乡”、“银杏之乡”和“李白之乡”的美誉。经过历史积淀.逐渐形成“李白文化”、“漫画文化”、“银杏文化”和“红色文化”四张城市文化名片。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安陆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小城 《世纪桥》2012,(13):51-52
消防文化“三自”建设,以“文化自觉”建设保证消防文化的先进性,以“文化自信”建设保证消防文化的政治性,以“文化自强”建设保证消防文化的创新性,为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业务能力建设以及部队全面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7.
于安龙 《探索》2024,(1):13-2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鲜明的实践特质。从其理论魂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从其理论根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滋养,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弘扬,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党的百年历史发展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承继,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拓展与文化发展战略的递升。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蕴含和体现着“危”与“机”统筹把握、“体”与“用”有机贯通、“党”与“群”协同联动、“一”与“多”兼顾并举、“中”与“外”交流互鉴的实践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文化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本锋 《求实》2003,1(8):45-4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意态文化”和“物态文化”构成的文化力将逐渐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我国目前文化产业起步晚 ,底子薄 ,但只要我们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机制的完善、文化环境的优化等方面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就能加快“意态文化力”向“物态文化力”的转化 ,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民世纪,中国共产党先后实行了“革命文化”、“改革文化”两大战略。新世纪,党的十七大根据新的时代要求,确立“和谐文化”战略,对内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建构“和谐世界”,坚持以“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构筑和谐温馨的人类精神家园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酒泉市国家税务局坚持党建统领、文化育人、铸魂提能,引导各县(市、区)国税局大力传承航天精神、铁人精神、胡杨精神、红柳精神等“四种精神”,弘扬“汉武文化”“石窟文化”“蒙古族和谐文化”“草原文化”等“四种文化”,汲取精髓养分,确立台进目标,形成了“根基—灵魂—目标”为一体的系统性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信守和平”等文化理念的当代表达,对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面对“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之多、利益之复杂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和”文化所体现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和谐、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来进行调和。为推动“一带一路”继续走深走实,需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和”文化凝聚力、感召力、传播力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张仲瀚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兵团”,对兵团文化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建设“文化兵团”是张仲瀚继承和发展军营文化的结果,也是全面发展兵团的必然要求。作为兵团文化发生期的关键人物,建设“文化兵团”亦是张仲瀚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建设“文化兵团”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兵团,增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实力。  相似文献   

13.
茶陵是一个文化名县,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体体现在“红”“古”“绿”“奇”四个字上。应着力发掘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提升茶陵文化,彰显文化魅力,促进茶陵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光渝 《当代贵州》2004,(10):24-25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第一次明确了二者的分野,给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何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已经格外凸现。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文化”(本文将其“外延”局限于精神生产领域)涵盖着“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两大部类。十分明显的是,“公益性文化”(如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博物馆、图书馆等)以整个  相似文献   

15.
王丰 《唯实》1997,(11)
1923年1月,在《论合作社》一文中,列宁经过科学抽象和理论升华,把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概括为“文化革命”.在这个时期,列宁经常把“文化革命”、“文化建设”、“文化变革”、“文化任务”和“文化工作”并提,就其内容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就是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据列宁的一贯思想和他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理论的提出,学界一方面对其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功绩给予了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致以了广泛的质疑与批评。这种质疑与批评包括:其一,认为其“文化三路向”只重视文化的民族性而忽略了文化的时代性;其二,认为其基于“文化三路向”而提出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理论是陷入了文化多元与文化一元的二难困境。本文致力于从梁漱溟本来的内在思维理路来说明他的“三路向文化观”与“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理论既没有落入简单的“一元多元”、“民族性时代性”等西方话语体系的窠臼之中,同时又有他自身的“一元多元”、“民族性时代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17.
高树印 《学习论坛》2007,23(4):64-67
与经济发展一样,文化发展也是有路径依赖的。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用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最能体现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是“中”,河南“中”文化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由河南“中”文化孕育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河南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崛起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河南“中”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文化,对和谐中原建设有重要作用。但是,弘扬河南“中”文化,发挥河南“中”文化对和谐中原建设的作用,必须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本文化权益”与“文化权利”,涵义有重合,也有不同;“基本文化权益”概念,深化了文化权利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上把握为什么要实施“文化润疆”、如何开展“文化润疆”、“文化润疆”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文化润疆”的效果,对于全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分析了“文化润疆”的战略地位、内容构建、实施路径、价值目标、评价标准,以期推动“文化润疆”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奥运与北京的"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平 《新视野》2004,(5):69-71
“和”是北京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神奇而富于魅力的文化因素。本文试图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角,特别是通过北京城市的文化遗存来揭示“和”文化的现象和内涵,以便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北京,让北京文化更加和谐地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交融。揭示北京“和”文化,还有利于丰富北京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做好文化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