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诞生的历史情境,马克思恩格斯把解放全人类和为劳动人民谋取幸福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及生产关系状况的基础上,认为造成人的不幸福的直接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异化劳动,指出只有在人类解放获得自由发展的时候,才会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和以往历史上曾出现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眼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和追求幸福的科学幸福观,它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植根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本质、活动规律之上,把幸福的实现路径具体化、历史化。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创造幸福需要实践活动、以集体主义为着眼点、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能力,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劳动是幸福实现的源泉、消除异化劳动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实现幸福要对旧社会实行根本改造、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幸福的基本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具有区别于其它幸福观的显著特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索取享受与奉献创造的统一,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的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研究幸福问题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为当代人们理解和追求幸福提供正确指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提供理论支撑,为当代幸福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一种劳动幸福论。他认为唯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才是人类幸福的唯一源泉。幸福是社会整体良好状态的体现,是人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而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异化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不是幸福,反而是痛苦。另外,马克思的幸福论也是一种全人类的幸福观,也就是幸福并不仅仅指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面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形成和发展了生态文化思想,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为共产主义这一核心命题作论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劳动是人和自然的中介,人类应该"经济利用"自然资源等.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有助于我们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共产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和演进形态,始终以人类生存发展状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实现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和价值旨趣。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心问题就是研究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从而为人的解放创造各种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和政治两个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的不可避免性,指明了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文本语境中共产主义概念具有多重意蕴:作为思想理论的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作为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目标的共产主义和作为人的发展状态的共产主义。其中,思想、制度和运动之维作为共产主义的原生涵义,是认识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显性线索,而理想目标和人的发展状态的维度,是理解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隐性线索,二者共同构成共产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图景。  相似文献   

5.
根据尼采的谱系学思想,本文全面分析研究了尼采的强力、强力意志以及超人等思想的内在关系,指出了人的生命才是尼采哲学的基础。而这种生命并不是人的本能而是人的强力意志,从而说明了尼采哲学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尼采提出上帝之死这一虚无主义命题的存在论意义和目的。这种意义就在于,尼采哲学既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又是现代哲学的开端。其目的就在于,他为人类社会和人的生活意义重新确立了一套标准和原则,并指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按照尼采的思想,未来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价值世界的重新建立。而这又是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之所在。因此,本文认为,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才是尼采哲学真正的意义与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6.
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劳动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促进人与劳动和谐共生,同时加快人到劳动者的社会进化。虽然劳动实践日新月异,但是劳动精神价值并非一成不变,先后呈现出历史、现实和创新三重发展形态,实现了劳动精神价值全面系统化。劳动与精神相联系,个人与社会相协调,脑力与体力相结合,渐成其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建构劳动精神价值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传承中转化,也要在创新中发展。从基本策略看,主要就是打造新价值主体,重塑新文化客体和完善新生态环体;从根本战略看,其实就是实现人的劳动解放、人的现代性均衡与人的全面发展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7.
"审美观照"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审美范畴,在学术界被广泛运用。审美观照不是一般的观看、观察,而是审美主体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以充满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时的赏鉴与悟彻。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观照的主要方式是"仰观俯察"、"远观近察"的"流观"。这种审美观照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道家、佛学和理学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而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意境,正是与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创建了“战时共产主义”制度。当时他认为,这种制度即相当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实行一段时间即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结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并不理想,于是,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的列宁立即着手改革,并在改革中创造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来说,显然是一次改革。 问题是如何理解这次改革?列宁称之为“战略退却”。我们对战略退却性质的理解是:一、实行新经济政策,决非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放弃社会主义阵地。列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问题"是由部分西方"马克思学"学者所提出的一组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其基本观点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原理》是相对立的"。"《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问题"关系到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问题"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共产主义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今天,以奈格里、哈特等人为代表的西方激进左派思想家们,正在重拾这一经典的判断,把拒绝社会主义、复兴"共产主义"作为他们的重要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11.
环境利益的内涵是指基于一定生产基础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环境需要.环境利益的外延包括环境生态利益、环境经济利益和环境审美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概念,汲取其合理内核,并赋予自然人的环境需要以社会内容和特性,对环境利益作了深刻阐释,从而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无视劳动者的环境利益,片面畸形发展,必将为有计划对自然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  相似文献   

12.
在以生存为目的的社会中,人们背离了精致深刻的审美追求和意趣,审美的目的也早已不再是陶冶情趣、涤荡灵魂,而主要是宣泄自身的种种压力与压抑的情感,因而审美成了一味地追求官能的刺激和娱乐。审美的这种嬗变无论从主体性还是客体性的角度都与以往完全不同,与之相对应,播音主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梳理媒体与劳动保障部门之间关系变化,我们不难看出,由初起时媒体沉默,到后来的"网络轰炸",再到最终的自主报道,媒体不再是政府单纯的传声筒,也不再是附庸或从属,而是学会扮演一个独立的社会角色,学会在政策的引导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学会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和空间。对于劳动保障工作,媒体的社会责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传播信息、舆论监督、社会协调。可以说,媒体在劳动保障工作中正在不断有效地发挥着自己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主联合劳动”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前进方向。自主联合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主联合劳动为导向,从制度设计上确立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逐步建立自主联合劳动制度,消除雇佣劳动制度的残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专门系统的阐述生态哲学思想,但从各个时期的不同著作中可以看见生态哲学思想的端倪,马克思在很多著作中批判生态破坏,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生态和谐是共产主义的表现之一等等。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深入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全面的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使之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以便卓有成效的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并对解决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家幽暗意识就是人们对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在人类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正视和省悟,是对国家所必然产生的弊端或者危害的一种警惕性认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思想中含有国家幽暗意识,它是他们追求人的自由理想和现实环境的产物,这种国家幽暗意识与自由主义者的国家幽暗意识有区别也有联系。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国家幽暗意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一词是未来美好社会的象征。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视为同义语,并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论。列宁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现实之上,赋予社会主义以蓬勃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概念和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构建了社会主义的新语义,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今天,女性受教育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为争取和捍卫女性正当权益的努力了,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因为女性在青少年时期所受教育的程度和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全面发展的状况,从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 一、女性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任何一个社会,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总是与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相联系。综观中国女性教育的历史,大致  相似文献   

19.
一、国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与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中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明确指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而如何实现这一点?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设想,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有些关于衣食住行的词汇已不再简单的停留在“什么指什么”的表意阶段,而是经过浓缩、提炼和升华,出现了意义的转变或延伸。这些生活词汇的语意扩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又使语言充满了趣味和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