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幽州文化是幽燕文化的代表,其"慷慨悲歌、尚气任侠"的基本精神内涵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同时与唐诗"盛唐气象"十分吻合,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与慷慨之气在本质上与文学之"气"相契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富饶的巴蜀地区孕育了伟大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从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巴蜀文化的独特之处,并考察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风景秀丽、地势险固、兼容并包是巴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点,也是吸引大量文人入蜀的原因所在;在巴蜀文化中生活的诗人,创作有大量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但外地入蜀诗人难掩思乡之情,诗风多悲愁,由于蜀地道、佛两教兴盛,诗人对此也多有描写和阐发。 相似文献
3.
创作手法上,“渔父”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借代象征和环境渲染。结构上的两大显著特征分别是“句末言志”和“僧渔并提”,前者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诗言志”和尚寄兴的两大传统密不可分;后者则与唐代社会中文士僧侣间往来密切的风气,以及僧家渔家之间的内在精神相通有关。 相似文献
4.
胡风在促进中外文学交流方面成绩卓越,他不仅起步较早,而且其文学交流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他既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有关文论,又积极开展对外国文学与文学家的评介。他还采取了一些更为灵活的方式开展中外文学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5.
胡风的文学实践活动从整体看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点:“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基本方面。除此之外,胡风还具有非常突出的启蒙主义的文学精神,受鲁迅影响极大。同时,胡风作为杰出的文艺家,与其他的不少著名文化人比较,具有相当开阔的世界文学视野。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胡风文学(以及文艺)实践活动的整体倾向。 相似文献
6.
唐代,翰林学士以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干预文学的发展进程。他们的介入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和崇重的社会地位不无关系。翰林学士的文学观念渗透着浓重的政治色彩,折射出匡时济世的士大夫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7.
8.
9.
尊老敬老、礼遇高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自农耕社会时起,华夏先民便树立了对长者生产、生活经验的崇拜;先秦时期,这种传统经过各学派的论述得到系统的总结;两汉时期,厚待长者的礼仪开始进入国家典章;至魏晋南北朝以后,敬老文化的发展逐渐正规化、制度化。经过数百年以儒家文化为大背景的法律演进历程,到隋唐时期敬老文化已上升成为整个帝国重要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崇奉道教的文化背景下,唐代众多诗歌多具有仙隐情思,构成唐诗中独特的仙隐主题。其主要表现为:唐诗中的仙隐意识、以仙隐颂美友人、视中隐之士为"地仙"三个方面。唐诗中的仙隐情思,体现了唐代文士逍遥淡泊、傲世脱俗的精神追求,折射出道教文化与隐逸文化在唐代的交融并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都洁婷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中国化之一即为佛教禅偈的诗化。诗的形式使禅更加通俗易懂,不再是教义的繁琐的理论,而是世俗的浅显的诗歌,禅理入诗,则丰富了诗的表现内容,使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胡风及其事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精神现象。他将审美和政治纳入主体实践机制,在战士还是诗人的困境中,营造着个人的"政治乌托邦"期盼。而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方法论的分野,使胡风对主流话语的追随和再阐释犹如隔岸的呐喊,成为政治对知识分子的一个巨大反讽。胡风独特的文艺和政治观,以及他的人格追求和文化选择,与历史现场相互辉映,彰显了知识分子在复杂语境下与时代共处的文道之争和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3.
暑天,看了蒋泥的新著《老舍之谜》(中国书店2007年版)。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老舍,他有怎样的"谜"呢?蒋泥共列出"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8个"谜"。至于穿插在8个"谜"中的数十个"问",也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 相似文献
14.
唐代爱情小说和爱情诗都非常繁荣,它们关注人们的世俗生活,对中晚唐文学审美风尚的形成有直接作用。它们的发展得益于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与渗透,而由于爱情小说的高潮略早于爱情诗,所以诗歌受小说的影响要大一些。爱情小说的流行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唐代诗人的诗歌观念,提供了爱情诗、游仙诗创作的题材、情节模式及情感基调等。 相似文献
15.
长城意象对于唐代诗人而言,意味着功名与意气,阻隔与和平,其间隐含着唐诗之文化品格、诗人之文化心态与时代之审美精神、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唐诗之边塞、闺怨与咏物之作,使长城意象朝着最具文学活力的方向推进发展.唐诗长城意象最具诗学价值与意义之处,在于其大汉图腾的时空思维以及刚健悲壮之审美取向的奠定.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宫怨诗在意象选择上有其鲜明的特征,镜、萤、更漏、团扇等是最常用的意象,长门宫、长信宫等也是较常出现的。这些意象组成了特殊的意象群体,它们在诗中的相互组合起到了表达情感、渲染氛围和刻画人物的作用,体现了唐代宫怨诗的艺术魅力,也折射了唐人特定的情感模式与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的繁荣统一为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形成了蹴鞠、击鞠等表演类,拔河、踏青、登高等节日类,踏球舞、剑器舞等舞蹈类休闲体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民众的生活情趣,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给古今中外的诗人留下了多少感叹,以季节词为意象的诗歌比比皆是。因各地四季的自然特征有一致性,汉英诗歌“四季”意象的寓意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受不同气候、地理、文化、审美情趣的影响,“四季”意象的含义也存在着差异,表现出汉英各自民族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唐代判文也是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它是唐代吏部铨试的一种应试文体。由于它不仅有实用性的要求,而且有美的要求,好的判文必须是文理与辞采都具备,于是它也就同时具有了文学性。梳理唐代试判的发展状况,从文学的角度加以审视,认识其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考试文学的影响,也是唐代文学研究中应有之义,并且有着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七月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路翎、丘东平、彭柏山、冀汸等为其优秀代表。胡风是七月派小说写作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七月派作家以浓郁的忧患意识,描绘了由时代的压迫、社会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交织着的人生图景,主张注重主观感情的渗入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其作品注重表现人物强悍得近乎疯狂的原始生命力,充分体现了胡风揭示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理论。然胡风文艺思想深受俄国文艺思想和日本文艺思想的影响。所以,七月派小说写作充分体现出了域外文艺思想影响的痕迹。理解这一点是把握胡风文艺思想及七月派小说写作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