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顺应人口形势转变的需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较之于立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更有利于实现人口规模均衡与人口结构均衡的有机统一。由于“单独二孩”政策不足以充分改善年龄结构、增加劳动力数量,在此基础上全面放开二孩是继续推进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未来方向。但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决不能过度放大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作用,仅仅依靠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无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配套实施其他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一直是各国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针对人口问题的生育政策不仅影响一国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还对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作用,因而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实施过程和政策效果需要格外关注。我国根据国情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这个政策开始实施到现在对我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最近的十几年,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批评和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结构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以及“四二一”家庭结构,年轻人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根据这些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对现行的生育政策进行调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以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开始逐渐低于更替水平,代表生育意愿最高阈值的理想子女数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低于更替水平,中国真正进入低生育时代。随着世代更替,相较于年长一代的女性,新生代的中国育龄女性在生育意愿上表现出新的特征。首先,生育意愿的内涵在新生代的女性中发生嬗变,从家庭导向为主向个人导向为主转变。其次,新生代女性存在明显的生育计划推迟现象,导致生育意愿在期望层次和计划层次出现显著差异。再次,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发生明显改变,成本约束和内在动机的作用逐渐凸显。借助母职共识和角色不一致的概念,通过构建社会角色和生育意愿的关联路径,基于主观规范和成本分担的主客观机制,可以从社会角色的视角阐释中国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变动的形成机制。其政策启示在于,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须结合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特征进行考虑,破解低生育困局的关键在于弥补当前女性角色与母职共识之间的鸿沟,减少角色不一致给女性带来的惩罚。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计划生育国策下的生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丽 《工会论坛》2009,15(4):12-13
生育观念就是指人们对待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在我国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和指导下,人们的生育观念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人们更看重的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乐趣,强调的是孩子对于家庭的完整性以及自我生命延续和精神慰藉等非功利性目的。这是一种新型的适应人口发展、利于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现代人口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70年代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群众的生育意愿和行为也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本文在"全面二孩"背景下,以育龄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特征的群体意愿生育子女数、意愿生育性别、生育时间和生育目的以及关于二孩的生育态度。研究发现新时期的育龄青年对意愿生育子女数量的要求趋于合理,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意愿晚育人数偏多,养儿防老不再是生育的重要目的,意愿二孩生育态度积极度不高,经济因素是影响其是否生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育政策逐步放开却一再遇冷,当下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职业女性面临生育与就业难以平衡的困境,而当前生育保障法律制度管制属性多于服务属性,生育保险惠及对象范围过窄、立法性别意识缺乏等不足,可能造成就业歧视,固化性别偏见,加剧社会不公,导致女性生育意愿不高.人口政策转型时期亟需从法律层面采取对策提高育龄人口的生育意...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生育意愿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生存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其中社会环境更为重要。当前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对人们的经济压力、家族种族势力和黑社会势力抬头对人们的生存威胁、政府社会管理滞后给人们造成的对现实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等,是人们生育意愿强盛的根本原因。要有效抑制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人口增长压力,治本之策是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下大力气整治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的生育处于较低水平,虽然相继实施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取决于人们的生育决策。本文以"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为研究背景,使用在陕西省的调查数据,从政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来探讨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研究发现,是否生育二孩决策与生育政策、直接生育成本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生育的预期成本越高、机会成本越大以及当前的婚育观念都降低了决定生育二孩的可能性;生育的精神动机,如追求子女带来的精神慰藉、家庭幸福等,对于育龄妇女的再生育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的研究可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水平明显下降.相关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启动了全面二孩政策,但依然难改低生育趋势.如何从生育价值观角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保障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生育价值观的概念、结构、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和阐述,可进一步把握中国人的生育心理,...  相似文献   

10.
生育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该权利并非绝对自由的权利,而是受到法律限制的权利。中国背负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有效控制人口的手段是实施人口计划生育的法律制度,而中国人口能否得到控制与管理取决于生育权利的正确行使。生育权滥用是破坏人口生育管理制度的违法行为。本文从生育权滥用的理性分析入手,寻找生育权受限制的理论依据,指出禁止生育权滥用的有效对策。以期达到改变人们生育观念,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口减少是人口外流和生育率下降双重作用的结果,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对农村生育形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使用2000、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对比分析农村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演变的研究结果发现,农村生育率始终高于全国,但农村生育模式在21世纪发生了急剧变化,农村年轻女性的多孩生育比例提高,农村生育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人口负增长时代需要更加保障乡村女性的生育及其他各项权益,通过分类实施的方式保障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农村家庭完成生育意愿,实现人口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计划生育政策"一胎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多地关注经济因素而忽视性别公正造成的。为了扭转计划生育强制的"一胎化"造成的人口结构以及超低生育率问题,我国继"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政策后又实行了"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但"全面二孩"政策需要从性别公正的视角来认识,为了确保女性基本权利与生育政策积极效应的正向相关性,应该加大陪产假制度供给、健全"全面二孩"政策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全面二孩"的相关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是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状况,结合中国地区间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和发展潜力,提出将中国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收缩)区、人口稳定区、人口集聚区,因地制宜开展人口工作,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理论。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和实施必将为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挑战,同时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工作依据。汶川地震灾区的人口重建工作可以作为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在实践中的试点和检验,也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今后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两项二孩生育政策在育龄人口生育子女数量上的具体目标并不明确.面对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近年来全国人口出生状况的客观现实,应及时厘清"全面两孩"政策在育龄人口生育子女数量上的具体目标,并将政策的提法和态度由目前的"允许"生两个转变为"提倡"生两个.在思想认识上,要正确看待目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现状,改变以往控制人口政策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特别是要认识到现在不仅"物不是",而且"人已非".同时,在放开三孩政策开始实施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人口出生率,应将重点放在支持和鼓励育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上.  相似文献   

15.
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政府机构的变迁?我国政府机构变迁背后存在怎样的发生机制?在现有机构变迁解释的基础上,基于政策反馈理论补充了一个新的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反馈与机构变迁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及其主管机构的变迁历程进行翔实的历史追踪分析,检验了上述分析框架的合理性与适用性。研究发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生育政策及其主管机构共发生6轮“互相强化变迁”和2轮“互相弱化变迁”。具体发生机制是,生育政策的政策设计和资源分配分别通过阐释效应和资源效应影响了主管机构的合法性(即决策者支持和民众满意)和能力(即行政层级、职能范围、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导致了生育政策主管机构变迁(计生委、人口计生委、卫计委和卫健委)。政策主管机构变迁进而影响了下一时期的生育政策变迁。在此期间,决策者和民众对生育政策执行效果的学习效应导致了“互相强化变迁”阶段向“互相弱化变迁”阶段的彻底转变。因此,政策反馈与机构变迁的过程机制解释了生育政策与其主管机构之间的“趋势一致性”演变逻辑。综上,分析框架探索了政策与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有助于理解中...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乐山市人口计生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强基固本,坚持和落实“县指导、乡服务、村自治、组配合、户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7.
民进党1986年成立以来,其两岸政策就一直随着外部环境及其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台独”主张作为一根主线始终在这个过程中浮沉变幻,时而凸显,时而隐没。从争取执政到执政,再到失政的过程中,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形成与变迁历程以及其“台独”主张的发展变化途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台独”主张自确立以来,历经务实、激进的转变,逐渐走向模糊化和矛盾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担心广大干部群众产生错觉,影响来之不易的人口控制成果,人们一般视现行生育政策的研究为禁区。实际上,在我国推“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生育政策初始中央就认为,这只是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阶段性政策,是可以调整的。今天,实行了近三十年的现行生育政策的远期作用正在逐步地显露出来,应当如何评价它?现在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如何调整?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地正视。本文通过对现行生育政策的正负作用分析,论证了适时适度调整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并以山东省人口发展的情况为例探讨了调整的基本思路与方案选择。一、现行生育政…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直接影响其在经济社会中的生育行为,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进而将其城市融入程度细分为经济融入、关系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维度,并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数据分别对这三个维度所产生的异质性影响进行逐一检验与分析。最终实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和关系融入程度对其生育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心理融入作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高级阶段,对其生育意愿产生的影响与前两者有明显差异。政府部门应采取减轻流动群体在城市环境中的经济压力、消解流动群体在交往中产生的社会排斥现象、科学预测流动群体生育观念的变化趋势、提升流动群体在求职就业中的人力资本等措施提高他们的生育意愿,以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育龄青年生育观从研究范式情况来看,结构模式是我国生育观研究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范式,行动范式在21世纪初得到了较大发展,而政策研究范式从整体来看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从研究方法来看,对中国青年生育观的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还是理论研究,但从质量来看,经验研究水平比较高,发展得也比较快.这种变化是社会现代性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