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伟 《理论前沿》2009,(15):27-28
以人为本是民生观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评价性价值因素,“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实效性价值因素。要真正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在社会原则价值取向上必须实现三个基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张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135-135,137
民生新闻成为当下中国的媒体景观中独特的一道风景,从本质上说,它是以区域为语境和视角,以民生为题桶,以民为中心。可以说,在当今大众传播模式的新型转变中,它是最容易符合观众口味的。然而,在这股民生新闻热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潜在的危机。民生新闻不能只停留于琐碎和表面,要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必须对民生新闻加以改进,使这类节目的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3.
马艳清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4):144-144,F0003
本文对民生新闻的质量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的视域科学的阐发了民生思想,他对民生的关注不是停留在人道主义之上的阐释,而是诉诸于"武器的批判"。考察马克思在民生问题上的致思理路,挖掘其思想中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警察媒介形象深刻影响着受众对警察群体的认知与判断。以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为审视视角发现,警察媒介形象是多元化的,以积极正面的执法者和服务者形象为主,但同时也是被无端纠缠与暴力袭击的受害者以及懒政怠政、徇私枉法的违法者。通过个案分析发现,涉警报道凸显了新闻叙事的故事性和对警察形象的卷入性,但在发挥批评功能时却避实就虚,存在着对警察形象的过度消费。自我审查机制和利益驱动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是新闻生产的内在机理,也是警察媒介形象呈现的重要动因。公安机关应正确认识媒体的社会功能与运作现状,高度重视警媒联动工作机制建设,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介入警察媒介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民生思想要求我们不能抽象地看待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前途是指向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的;改善民生要靠发展生产力、社会改革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娱乐新闻存在的价值和问题,分析了娱乐新闻出现问题的原因,阐明了发展娱乐新闻所应持的正确态度,提出了克服娱乐新闻不健康倾向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民生、新媒介为关键词的新语境成为民生新闻传播范式发展创新的逻辑前提。在政治生活化和生活政治化的演进过程中,从政治生态学角度考察民生新闻传播在媒介实践中的流变与创新,有利于揭示执政理念、政治制度、法律规范、参政状况等生态因子与民生新闻传播互动共生的现实图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生新闻健康传播成为媒介与环境文化协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2002年随着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播出,民生新闻成为了新闻界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电视民生新闻选取与社会日常生活相关的叙述主题、以贴近平民百姓的叙述语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采用故事化的叙述策略、气氛强烈的新闻现场吸引观众的兴趣;并通过介入事件的叙述角度塑造独特的媒介形象。民生新闻这样的的叙事模式打破了以往时政新闻的传统,更加切合观众心理,因此受到各地民众的欢迎,长时间以来拥有较高的收视率。通过新的新闻叙事模式,民生新闻拥有全新的媒介形象,在受众和社会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了新的媒介作用。当然,在蓬勃兴起的同时,民生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一定的误区,其叙事模式中也隐含着矛盾。2004年10月,《新北方》在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开创了辽沈地区民生新闻的先河。本文以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新北方》为例,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新闻,通过新闻文本分析和与其他形式新闻和其他地区的民生新闻的对比,试分析民生新闻的叙事模式,探讨其对于节目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呆障和改善民生:公共政策的合理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瑶 《理论前沿》2009,(24):40-41
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合理价值选择。应着重从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入手,推进公共政策制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保护基本民生。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政党的民生实践绩效是其取得并长期保有执政地位的重要考量。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苏共,还是资产阶级政党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的国民大会党,他们的民生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启示:改善民生是政党彰显其先进性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直接体现,是政党能够长期执政的生命线,而政党腐败则是其失去政权的致命原因。这对于我们党深刻把握民生的规律,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十分注重民生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十八大闭幕,在这关键的实践节点上,对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探讨意义重大.主要原因在于,民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逐渐提升,在吃饭、穿衣等温饱层面的民生问题解决之后,诸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等发展层面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怎样破解这些新的民生难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对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主线.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主题.中共十八大报告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表达的对人民“幸福感”的关注,一方面反映着国民对幸福的深度思考和体味,另一方面体现着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新变化.民生期待备受重视,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民生投入持续加大.追求幸福的背后,彰显着民生建设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各门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任课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要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思想政治类学科课程教学教育要努力搞好知识教育,非思想政治类学科课程即各类专业课教学教育要努力贯彻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各学科课程教师要注重思想政治修养,自省自律,更要设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从而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包括了媒体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蕴涵着媒体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目前,民生问题被众多媒体所追逐,出现了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在党和政府与受众之间搭建桥梁,进而给民意话语权一个表达的渠道,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各家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时段、界面开辟栏目、组织策划、安排话题,使民生新闻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使民生新闻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民生新闻的采编上要注意把握导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道墨诸家对民生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诸如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探讨,对富民问题的倡导,对老、幼等弱势群体的关爱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颇富创见的民生主张。先秦儒道墨的民生观在当代社会并没有完全过时,其中一部分民生主张对当代民生建设还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民生新闻的前行方向和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如何更加贴近观众,更好地为群众需求服务,以期找到在领导满意和群众满意两个层面上的最佳结合点,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操作意义.一、民生新闻的特点及对传播模式的改变对于民生新闻,虽然目前业界和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民本情怀、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和人文叙事的核心理念已经成为共识,民生新闻改变了过去大众传媒的话语结构和传播模式,呈现出贴近性、对等性、服务性和互动性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简单地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的问题:生存权和发展权;注重民生问题,是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江西进行革命斗争凝聚成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首次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表达,是带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开创性、广博性、深邃性、传承性的特征。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江西红色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引领意义,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造就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生动鲜活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