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如那 《前沿》2014,(23):188-189
蒙古族历来就是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著称。它非常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尤其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蒙古族汉文创作就是学习与吸收汉族文化以及与汉族文化交流的一种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而清代是蒙古族汉文创作自元代以来掀起第二高潮的时期,也是蒙古族汉文创作取得辉煌成绩的时期。因此,了解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对研究中国文学史以及蒙古族文学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凌云 《求索》2013,(6):133-135
仁宗朝词坛是宋词发展的第一个成熟繁盛期。仁宗朝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导致了仁宗朝词坛的兴盛和新变的产生。“无南北之异”的取士政策促进了仁宗朝词的兴盛;分别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中心进行的词学活动.促进了仁宗朝词坛疏隽与婉雅两种词风的产生:词之功能发展至仁宗朝有了极大的扩展。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大词人产生于仁宗朝,并不是偶然现象。对仁宗朝词坛新变的探析,对更好地把握词史流变、进行词家的个体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六朝文人文学在社会阶层属性上的基本特点是贵族文学的话,那么,经过唐代三百年的演进,随着门阀制度的崩溃、贵族阶层及其观念的消失和新兴士阶层的起来,到宋代,其文学的主流可以说已是纯粹的士人文学。因此,研究此中士风与诗风的关系,自是宋诗研究中迫切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而宋代士风的崛起是在北宋仁宗朝。本文拟就仁宗朝前期(天圣至庆历初)的士风与诗风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期文坛的"前七子"及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一直以来都作为文学史的常识而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提法并不妥当、准确,长期以来也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通过对"前七子"及其文学主张提法出现的时间作纵向考察,可以看到所谓"前七子"诸人并未有意识的以"七子"为文学流派,这一提法始于明末清初,定型于清代中期,是后人为总结明代弘治、正德时期复古派文学运动与所谓"七子"("后七子")区别而提出的。所谓明代"前七子"的提法,并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论建安骚体文学转向个性化、抒情化的内因外缘郭建勋在文学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都和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及文学本身的承传演进规律密切相关。而骚体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专门文体,它在建安时期向个性化与抒情化的转变,其原因不仅系于整个建安文学所共同依赖的政...  相似文献   

6.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君臣之间的“信”履行得较为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父子和诸葛亮,这对明主贤君在中国历史上演绎着至善至美的诚信道德。诸葛亮在治蜀时期,信用人才,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7.
康瑞林 《人民论坛》2014,(3):250-252
从15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进入一个贸易飞速增长的时代,然而此时期英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很多重要城市特别是那些依靠贸易而繁荣的港口城市的普遍衰落,这与伦敦在此时期经济、贸易的急剧扩张有着很大关系.南安普顿作为中世纪时期三大港口城市之一与伦敦的贸易外港,伦敦对它的影响更为典型.伦敦的扩张是南安普顿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菲华文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祖国抗日战争前后的20年左右期间,大部分新文学作品未臻成熟,尚属起步阶级,故称为播种时期,然而它是菲华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从15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进入一个贸易飞速增长的时代,然而此时期英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很多重要城市特别是那些依靠贸易而繁荣的港口城市的普遍衰落,这与伦敦在此时期经济、贸易的急剧扩张有着很大关系。南安普顿作为中世纪时期三大港口城市之一与伦敦的贸易外港,伦敦对它的影响更为典型。伦敦的扩张是南安普顿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邹自振 《政协天地》2009,(12):62-64
元代前期是杂剧成熟、鼎盛时期,杂剧名家几乎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其中,纪君祥以春秋战国时代的史传故事为题材的历史剧《赵氏孤儿》奠定了他在元剧作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8,(4)
元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萨都剌的茶诗既包括以茶、茶事活动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也包括提及茶或茶事活动的诗歌。这些茶诗不仅呈现了元代茶文化发展的广阔图景,而且在这些诗中,少数民族诗人与汉族诗人交游唱和,民族融合,诗香禅意交融,更是流露出元代茶文化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大战略家的思维取向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邓小平理论这一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在对外关系上的延伸和扩展,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家利益的科学判定及其实现的外部条件的战略谋划,是邓小平同志作为大政治家和大战略家风采的生动体现。它是在十  相似文献   

13.
新乡贤作为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主体,通过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公益慈善事业、基层建言献策等方式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意蕴,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助乡兴促共富的重要力量。温州新乡贤工作遵循“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通过“选举+协商”模式彰显出“乡贤型”村干部的鲜明特色,与乡村软治理强调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相契合,形成丰富的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地方实践经验。由于新乡贤“局外人”身份标签,乡贤组织与村“两委”的职能定位模糊,在共富路上新乡贤作用发挥渠道有限。通过“搭建组织平台—拓展社会资本—长效保障机制”模式,化解新乡贤群体的身份界定和体制认同难题,为新乡贤深度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碑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主要反映了所处每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武当山元代碑刻文化尤其如此,它反映了元代道教文化与国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建设至今还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不像中国文学史或者现代文学史这类与历史结合紧密的学科那样,其本身有足够的历史依据作为支持,文学理论从一开始就面临理论前提受到质疑的处境。虽然我们内心里一致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理解文学以及建设文学理...  相似文献   

16.
八思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从1252年八思巴结识忽必烈,到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八思巴与忽必烈的关系正式出台,八思巴这一时期的活动既是元代藏族史和佛教史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关系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汉文资料的缺乏,八思巴这一段时期的活动鲜为人知。本文利用藏文资料结合汉文史料,对八思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活动进行考察,用充分的史实说明八思巴和忽必烈的关系,早在忽必烈即位之前就十分密切,两人后来所建立的政治上牢固的联系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毒品控制史可主要分为"古典时期(Classic Era)"与"毒品战争(War on Drugs)"时期①。"联邦麻醉品局"与"联邦缉毒署"则是这两个不同毒品控制时代的代表性执法机构,二者既有历史的连带性,又富有特殊的时代特色。不同时期的法理依据及其所处时代的美国内政外交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左右了二者的地位与影响力变化。联邦禁毒执法机构的历史性演变,一方面显示了美国毒品控制的曲折进程,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不同时期执法机构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各自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元代在云南的政治统治是多方面的,宗王统治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但云南宗王中的"九王"所指为何至今仍无详证.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九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考证,并进而提出"九王"在整个元代对云南统治时期三个阶段的重要作用、"宗王"之治成为在云南的一种新的统治模式的观点,对元代云南宗王之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乡村振兴为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领域。新时期统战工作将新乡贤群体作为其工作对象,开拓了新的工作局面。近年来,上虞统战在凝聚引导新乡贤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对上虞新乡贤统战工作的案例分析,得出基层统战部门推动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新乡贤工作和基层统战工作“互融共赢”,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官方与民间、传承与创新、“找出来”与“用起来”、制度与机制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两汉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儒学开始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也是儒家的经学兴盛的时期,因此,过去人们论述两汉文学思想的变迁,大都要联系儒学的兴废来谈。50年代以来的文学史著作,力图联系两汉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特别是阶级斗争的起伏来论述两汉文学思想和创作,但文学与儒学的关系,仍然是考察文学思潮变化的基本线索。60年代出版的两部影响颇大的文学史(科学院文研所编的一种和游国恩等编的一种),都把两汉文学划分为西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