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诸多问题,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外交工作主线,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也符合人类发展客观规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框架下,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系统思路与针对性规划,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三大倡议的落地走实,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开拓新思路,为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提供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将历史分为长、中、短三个时段,每个时段可以观察到的影响历史走向的核心变量各有不同。借助这一划分方式可以发现,长时段的气候变化,中时段的产出水平、技术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作为短时段标志性事件的乌克兰危机同时出现,使当今时代面临三个时段叠加共振的“巨变”状态,表现为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加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也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要有效应对全球治理赤字,制度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国际协调建章立制,加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才能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正确方向改善,从而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发展为主线,分阶段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治理南海问题和推进区域合作的互动进程可以看到,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以及共同、合作与对话的安全观,坚持发展优先、致力于区域合作,坚持“东亚方式”与“双轨模式”,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妥处发展与安全议题的成功经验所在。这种地区经验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具有高度共同性,充分说明两大倡议来源于中国外交的长期实践。未来,面对美国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地区变局,中国与东盟应坚持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继续聚焦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性安全,从而确保南海形势的稳定并寻求最终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国际发展的倡议,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一倡议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其理论基础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和共发论,基本逻辑是打破西方制度主义迷信,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充分尊重世界各地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国际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十年实践证明,中和共发论突破了欧美国家倡导的发展经济学框架,开创了开放创新共享的全球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它的提出标志着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将首次应用于欧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实践中。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遵循“信而不同”的模式,成员国相互信任的制度化使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取得初步成效。然而,扩员后新老成员国悬而未决的争端以及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复杂认知,使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难以维持制度化的相互信任,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面临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建立争端调解机制,避免争端“冲突化”,使相互信任可持续;深化经济合作,为相互信任赋能;在充分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特性的同时,通过人文交流使彼此间的信任内化,促进各国对“上海精神”和“新五观”的认同,进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走向成熟,并为全球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上合经验”。  相似文献   

6.
新保守主义推崇弱肉强食法则,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机制。在新保守主义影响下产生的“中国威胁论”对于中国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起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在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影响下中美关系时常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7.
命运共同体--解释:命运共同体,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同处于一个利益攸关的集体中,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用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内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大报...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中国与各合作方的共同努力下,务实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与习近平主席后来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给出的解释却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的存在说明对这一关系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致,尚需进一步探讨。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未来世界的展望,是中国的国际社会理念。它超越了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国际社会概念,因为在这种国际社会状态下,各方承认他们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深度的相互依赖关系(或某种形式的共同命运),并因此愿意通过协商、合作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处理各国/各文明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化解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以创造和维护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中国以激励性机制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国际社会理念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国际社会在全球治理领域的新共识。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落实议程的先行者,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关制度安排融入了国家治理进程。一方面,在国内层面确立了韩国国家治理的目标和国家政策规划,体现了国际制度在国家治理层面的内化进程。另一方面,在国际层面形成基于全球倡议与利益共同体的框架模式,体现出行为体的自主选择性和与全球议题的关联性。可以说,制度内化和全球倡议成为韩国国内外政策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良好对接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马思妍  李晨阳 《东南亚研究》2023,(3):34-49+154-155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国别研究的需求也因此越来越强烈。以缅甸研究为例探索中国特色国别研究体系,不仅能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可以为社会科学的普适性研究提供中国智慧,以此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在中国特色缅甸研究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基于缅甸实际和文明交流互鉴,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理念来阐释中国人的“缅甸观”。同时,要以夯实学科体系为基础,创新学术体系为内核,优化话语体系为关键,通过推动理论创新和协同合作,统筹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提升教研人员的业务能力。此外,完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就业渠道,推动学科评估和考核体系的改革,争取社会资源和政策、资金支持,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缅甸研究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苏宏达 《欧洲研究》2012,(3):54-65,160,161
随着欧盟不断深化和扩大,又企图在全球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国际学界遂从原共同体法研究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中发展出一个针对欧盟对外事务法律研究的新领域,专门研究欧盟对外事务的法律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欧盟对外行为的影响。由于《里斯本条约》取消了三支柱架构,将共同体和联盟合并成一个新的欧洲联盟,并赋予法律人格,原共同体法也蜕变为联盟法,学界开始探索原共同体法是否可能因此渗入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运作。本文顺着制度主义的脉络,首先分析《里斯本条约》创设的新制对欧盟共同外交政策运作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尝试聚焦法律的演变,来探究欧盟共同外交"共同体化"的可能,包括欧洲法院对共同外交政策的管辖权、共同外交决策在新联盟中的法律位阶,以及欧盟通过《欧盟运行条约》第352条径行扩权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欧盟共同外交的"共同体化"其实早已悄悄展开,《里斯本条约》则可能会加快这个发展,但是通过法律渗透而建立的一体化共同外交政策,并不能提升其效率,反而可能治丝愈棼,掣肘欧盟在全球事务上扮演一个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在日韩重启“穿梭外交”、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地缘政治加速回归的大背景下,美日韩三方合作以戴维营会晤为标志,呈现出首脑会晤机制化、防务合作持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扩展以及意识形态加强联结等特点,东北亚地区阵营化意味明显,地区军备竞赛抬头,地区国家间经贸合作遭到破坏,区域内的安全规范遭到挑战。但要看到,日韩两国实现深度和解仍面临难以克服的阻碍,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存在着“朝核问题”还是“中国威胁”优先的认知差异,奉行经济安全的战略成本考验着美日韩合作,冷战思维也并不被区域内国家所接受。另外,近期中美关系氛围改善,对中日、中韩关系产生了正面影响。我们应理性正确看待美日韩三边合作,保持与美日韩三国沟通对话,发挥元首会晤引领作用,推进民间交流,推动东北亚地区形成和平稳定、相互尊重的价值规范,推动构建东北亚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基于全球、多维和发展的视野,致力于发展好中国理论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而积极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主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一重要论述,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党领导各个时期国际传播工作的具体实践,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入回答了为何要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怎样的内容、如何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要坚持党对国际传播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为目标,不断拓展国际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之理”。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既有理论深度和时代高度,又有全球广度和实践力度,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南,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推动世界各国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14.
“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眼新征程、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次提出的新论断。这份清醒和坚定,来自使命引领与忧患意识下的政治自觉、政党兴衰与经验镜鉴下的历史审思以及历史主动与问题导向下的实践指向。大党独有难题,主要难在超大规模使命型政党的统一思想、集体行动、执政能力以及自我监督。解决四大难题需要严管严治、长管长治,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体系化中推进系统治理、在一体化中推进协同治理、在精准化中推进靶向治理。  相似文献   

15.
民间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间外交,如何开展中国特色的民间外交等重大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民间外交思想。习近平民间外交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的民间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创新民间外交、促进总体外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开拓了新时代中国民间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积极适应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新角色,坚定不移地深化中国特色民间外交,推进对美民间外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公正转型”于2010年正式写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决定,但在气候谈判进程中关注度相对有限。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届缔约方大会正式授权建立“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新议题(1),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对“公正转型”问题的关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公正转型”问题的磋商和开展合作行动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议题谈判呈现如下共识与挑战:一是建立“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新议题是全球通往碳中和进程中对各国转型需求的回应,也将促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全球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二是虽然各方已就授权建立“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达成一致,但就工作方案的关键要素、工作方式、主要工作领域等问题存在不同理解;三是工作方案在与“应对措施论坛”议题合并、是否开展具体示范或国际合作行动、是否建立独立资金机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通过整理各方立场、分析新议题谈判趋势和挑战,为我国参与议题谈判和推进“公正转型”问题国际治理进程提供了启示:重视“公正转型”问题,积极参与推动新议题构建,发挥建设性作用,该议题也可以成为我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进程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海洋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维护正当海洋权益,是构建世界公正合理的海洋秩序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合作共赢的海洋安全秩序,有利于中国更好维护海洋权益。就国家层面而言,海洋安全是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的海洋安全认知拓展了中国周边安全和周边外交的范畴;就全球层面而言,中国的海洋安全实践是中国提供全球海洋公共产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尝试。中国海洋安全的实践路径,以确立海洋安全战略目标、基于区域及跨区域经贸合作的安全保障、价值观认同实现海洋安全合作以及海洋终极安全为理念逻辑,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维度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 ,公众和政治权力藉由民主而形成命运共同体 ;公众以民主维护其正当权益 ,政治权力以民主维持其合法性。设若权力在非民主状态中发挥作用 ,则公众有权利重塑政治民主。全球化时代 ,从宏观角度来看 ,政治权力具有超越领土的全球效应 ,同时现实中国际民主又相当缺乏 ,于此情境下 ,全球公众的权利势必受到严重损害 ,而改变此情境的最终途径乃是在国际社会重建民主 ,并重建公众和权力之命运共同体 ,此即全球民主建构之正当性基础 ,而繁荣全球公共领域则是建构全球民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晋继勇  吴谨轩 《德国研究》2022,(3):4-24+125
如何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政策议程。作为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德国出于其卫生安全利益诉求、多边主义外交传统和自身在全球发展治理领域的领导力追求,不断提升其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参与度。德国在2020年发布的《联邦政府的全球卫生治理战略》充分表明,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已经上升为德国的一项重要外交战略。德国主要通过塑造全球卫生治理议程、完善全球卫生援助体系及推动全球卫生治理机制改革三种路径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德国的全球卫生治理战略呈现出横向化、多边化和多维化的特点,其动因在于强化德国卫生安全、增进德国的外交软实力、促进德国生物产业经济利益以及提高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深、国际安全局势恶化、地区冲突加剧、国际秩序调整加速,和平与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是全球性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叠加发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深刻调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多年,但余威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