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方面分析民主党派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逻辑依据;阐述民主党派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目标体现在通过维护共同核心、助力共同繁荣、遵循共同价值、担负共同责任,铸牢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提出民主党派可以围绕履行基本职能、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形势,负有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民族工作的现状出发,深刻洞察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现实意义,明确昭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使命任务,生动拓展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战略路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引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坚强有力领导;坚持团结奋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民族地区,在多个民族工作领域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探索这一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时代背景,研究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深化我们党的民族理论研究,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立足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发挥制度优势,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自人类社会出现就已经存在。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众多民族由“多元”整合为“一体”组成国家的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中共十九大写入党章,成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并进一步形成指导我国民族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领域实践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不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主线,应进一步增进共同性,尊重包容差异性,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依据.民族院校要认清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尊重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内容要实、动力要足、路径要多、机制要全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是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新高度和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滋养。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有机组成,分别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历史根基,赋予了价值底色,引领了前进方向。从实践路径来看,以中华文化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认知到认同再到传承的递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赋予高校应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定祖国统一的共同信念、增进维护民族团结的共同认识、引领厚植爱国爱民的共同情感、激励坚守强国有我的共同目标等新要求。但目前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方法缺乏精准性,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作用还有激发空间,没有紧跟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形势,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尚不到位。为此,必须契合高校学生需求,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精准性;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科学性;激发少数民族学生骨干作用,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其全面融入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广西12个自治县以“五个聚焦”,即聚焦政治引领、经济赋能、文化浸润、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治理,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实践,彰显了广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和特点。区外的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四川、云南等地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抓发展、抓宣教、抓“三交”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其经验值得广西借鉴。对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部署要求,广西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存在发展基础偏弱、宣教实效偏弱、“三交”力度偏弱等短板,应着力念好“改”“育”“文”三字经,以“改”破难,以“育”释惑,以“文”润心,系统推动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论述涵括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理论前提、本质内涵、关键环节、有效途径与价值旨归等多个理论维度,凸显出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物质与精神相统一、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等重要特征,指明了维护政治前提、夯实物质基础、拉紧文化纽带、营造社会氛围、强化制度保障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19.
20.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学院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广泛挖掘和研究民族工作的优势资源,创新教学体系改革,促进理论研究、实践锻炼、科研成果、教材体系的有机融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