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指导当下,这一展望未来征程的政治宣言首次明确强调了“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奋斗宝贵经验。“坚持胸怀天下”从理论维度上来看筑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根”,从历史维度来看涵养于中华民族千年之“志”,从实践维度上来看贯穿于党的奋斗实践之“中”,从价值维度上来看引领了人类发展正向潮流之“势”。  相似文献   

2.
三个历史决议梳理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认识,总结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经验,为正确认识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历史经验提供了文本支撑。立足时代语境,坚持胸怀天下的内涵可以从价值立场、目标指向和内在动力三个维度来理解。坚持胸怀天下内嵌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观点,植根于中华文明孕育的天下情怀,贯穿于我们百余年奋斗的伟大实践,立足于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大势。坚持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独立自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发奋图强,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心系天下,开辟和平发展的新模式;惠及四方,共享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守护公平,维护公正的国际秩序;开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民族概念展开了不同的设计。一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前,反对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观,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除“民族内部阶级对立”;二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无产阶级要组成民族”;三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后,“地域性的人”要向“世界历史性的人”转变。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先后提出“民族解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着中国共产党民族观从革命性到现代性再到世界历史性的演进。正确认识以上逻辑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谋大同的历史认同,有助于把握世界民族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工作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形势。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统一战线的目标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统一战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扩大中国的外交朋友圈、优化周边外部环境、团结和扩大国际统战队伍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重要密码。“坚持胸怀天下”不仅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其又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获得了新发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重要标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的"缩影"。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不仅使这一思想更加丰富,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还使社会主义理念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对时代的认识和分析,形成了考察时代的一系列观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时代进行划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基本问题。揭示时代演进动力,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基本立场。剖析资本主义时代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内容丰富、逻辑严谨,为认识时代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注重对时代的划分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分析时代演进动力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明晰当今时代性质、特征、潮流以引领时代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给予我们认识当今时代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际统一战线的提出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思想.国际统一战线与国内统一战线一样,具有统一战线所具备的相同宗旨和功能,但视野更为广阔,团结、联合的范围更为宽广,以追求全球范围内人类最大限度的共同利益为最高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际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具体目标是不同的,所追求的"人类共同利益"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党的十九大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宗旨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更趋合理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国际统战工作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系列新载体.中国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受益者和共享者,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价值引领、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坚实基础的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提上了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全人类的议事日程,历史悠久的中国天下治理观对于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中国天下治理观有先秦天下治理观和现代社会治理观两种典型的不同形态,后者是前者的现代转换,是新时代中国的天下治理观。在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各国对峙的格局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深层次的损害,使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天下乱局不可能靠武力解决,必须另辟蹊径,弘扬和借鉴中国天下治理观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中国现代社会治理观的精髓和核心在于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价值理念。确立人民至上理念能够深刻改变中国的面貌,能够使中国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走向富裕强大、团结一心,同样也能为化解当代世界各国自立为王、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贡献中国的智慧,使人类基本共同体从国家走向世界,为世界永久和平和人类普遍幸福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演进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是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秉持"对人类有较大贡献"使命担当的当代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理论的继承发展,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创新意蕴。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人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其理论基础之一来自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和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够促使我们正确认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展现出二者在当今社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中,中国土壤包括中华文化的土壤,天下为公则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天下观。天下观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哲学思维,其发轫于西周初期,在周秦之变时期得到因袭和发展,完成政治性、精神性、伦理性的统一,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政治文化的重要基因。近代中国因受西方文明冲击,家—国—天下的文化结构虽被国家主义重构,但天下观将因中国的崛起重新作为价值判断担当。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总目标,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具体实践平台。亚欧大陆是地理上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所在,也是决定中国未来国际地位的关键区域。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重点布局亚欧大陆。亚欧大陆的发展要重点关注中心洼地,它将决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功与否,其中俄罗斯是重点国家。作为亚欧大国的中国,可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以亚欧大陆为舞台,以新型国际关系为理念,以周边外交和睦邻外交为策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促进亚欧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时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此深度契合,助力构建平等共同体、繁荣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现实层面迈进。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世界之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审时度势、全面考量,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修昔底德陷阱”般的猜测,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对于中国的关注,从习近平担任国家领导人至今提出的战略看,如今习近平提倡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多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将实现人类解放和建构真正共同体作为毕生的理想追求和终极价值。马克思从四个维度阐述了真正的共同体,即真正共同体的经济面相:扬弃"货币—资本"共同体,重建个人所有制是"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真正共同体的政治面相:"与个人隔离的虚幻共同体归根到底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打倒";真正共同体的精神面相:终结观念支配现实的神话,需要"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真正共同体的交往面相:"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实现真正共同体的外部条件。这为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理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方法论启迪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8.
新型全球治理观与“一带一路”合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评论》2018,(2):1-14
近年来,全球治理赤字居高不下,世界政治的不确定性日益加深。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进入新时代的"强起来"的中国,该如何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思想。这是一种新型全球治理观,回答了"谁来治理"、"怎样治理"和"为什么治理"的重大问题,强调治理的多元主体、开放包容和公平公正,旨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是以新型全球治理观为指导的国际实践,以构建多元协商的合作体系、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共同体为主要内涵和目标。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思想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践有助于全球治理走出实践和理论困境,引领塑造新型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也是习近平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产生渊源、概念、内涵、意义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的方法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理论范式。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提出的理论,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条件下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新思想,是"世界历史"的逻辑延展,实现了"共同体"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创造性结合,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破浪前行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