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一定的空间秩序为基础,空间生产是绿色生产的保障,空间正义是生态正义实现的前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空间建设的重要维度。然而,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面临生产空间的结构和分布失衡、生活空间呈现物质化及分化、生态空间保护与发展的质量不高等现实困境。政府应通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发展、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城镇化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要合理布置城镇的空间格局、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以此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建设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生态美丽的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不断提高城镇化品质,能够建设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大力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可彰显城镇化建设的品位,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又为文化产业集群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崔翔 《人民论坛》2014,(14):81-83
由于过分追求空间的经济效益,我国以往城镇化进程是资本逻辑驱动下的空间生产,忽略了城市空间的公平与正义,导致了许多空间问题的产生。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就必须实现资本的空间正义转向。以空间正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对资本加以规范和引导,克服其贪婪本性,促进城市空间生产更加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5.
崔翔 《人民论坛》2014,(5):81-83
由于过分追求空间的经济效益,我国以往城镇化进程是资本逻辑驱动下的空间生产,忽略了城市空间的公平与正义,导致了许多空间问题的产生。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就必须实现资本的空间正义转向。以空间正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对资本加以规范和引导,克服其贪婪本性,促进城市空间生产更加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和谐发展建设路子.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些许问题.准确把握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的若干关键性问题,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5,(2)
<正>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战略措施和重要战略机遇。抓住机遇,把中央、省委、市委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落实为五台县转型跨越、赶队前行的具体路径,我们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五台。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开创特色城镇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英剑波 《群众》2014,(10):53-54
<正>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非常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贯穿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两者密切联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遇。中央城镇化会议强调,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刻认识在城镇化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一方面,城镇化快速发展客观  相似文献   

9.
<正>吉政办发[2014]3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生态城镇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宜居宜业的首要选择。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把生态城镇化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生态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扎实有效推进生态城镇化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以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约束,以产业的生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今日浙江》2013,(10):48-4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作为整个城  相似文献   

11.
丁志刚 《群众》2021,(5):65-6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强调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省委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作为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主抓手,基于省情特征和对新时期发展的总体判断,率先提出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成为全国首个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  相似文献   

12.
麦婉华 《小康》2024,(2):26-27
<正>县域城镇化,是以县级城乡区域为空间单位和行政关联单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随着《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的印发,我国将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全体人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代化成果。县域涵盖了县城、小城镇和乡村等多层次空间载体,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主战场。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建设与低碳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是提高人们追求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热情,改变人们传统的高耗能消费和生活习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要带头践行低碳消费的理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中来,让低碳产业发展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促进城镇化建设与低碳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于晨 《创造》2013,(3):60-61
新型城镇化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究竟给农民带来什么?农民是相对于工人而言的,市民是因为城市而说的,但市民和农民都是要生存的。进入城市和社区,住上楼房仅  相似文献   

15.
甄峰 《群众》2014,(6):46-47
<正>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针对当前城镇化推进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孤岛"困境,也将有利于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与居民的宜居宜业,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4年,中共中  相似文献   

16.
王晓 《传承》2013,(11):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战略路径。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潜力和最大的改革红利,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7.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着力做好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就是要处理好人与环境、资源的包容性发展问题,凸显乡村文化生态的独特价值与魅力,打造宜居美丽乡村。这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路径选择,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更是占全国人口近一半的农民的共同企盼。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险业可以发挥有效的支持作用。2014年8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保险业要"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从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两个维度对新型城镇化和保险业发展的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不难看出,商业保险在城镇化的推进上,有着巨大的发展和服务空间,尤其是在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方面作用显著。同时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全面协调推进,也为保险业自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效应,保险行业应主动融入城镇化进程,找准路径,在服务城镇化战略中积极作为,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晓 《传承》2013,(9):16-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战略路径。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潜力和最大的改革红利,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黄真石 《当代广西》2012,(22):61-61
城镇化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忻城县城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和空间均衡的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将建筑与空间环境交融、共生,及建筑形体塑造的"神"似,并从建筑连型、构件、色彩、光影等方面折射出壮族建筑风格的本原精神,体现和突出城镇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