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市民社会异化本质的批判,强调“自由人联合体”才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共同体。日本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注重回归马克思的原初语境,提出市民社会与共同体两种历史存在形式之间的对立是市民社会理论批判的前提,主张通过“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的逻辑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延长线上的丰富与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本源共同体三种形式谈起,聚焦日本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解读,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共同体"这一范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与"共同体"的高度融合和有机联系,是超越"自然共同体"的整体建构;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特殊利益"的价值追求,致力于打造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是打破"虚幻共同体"的理论武器;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真正的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分析批判"自然共同体""虚幻—抽象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创性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的建设仍需要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指引,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继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其又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获得了新发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重要标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的"缩影"。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不仅使这一思想更加丰富,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还使社会主义理念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世界进入新一轮激荡与分化的百年大变局,全球治理自提出以来即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全球治理的现实关照下,习近平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在器物、制度、精神层面提供了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为世界百年变局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历史语境中,“真正的共同体”是超越“传统共同体”、摆脱异化束缚的“虚幻共同体”而实现的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精准扶贫实践内涵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时代探索。新时代剖析精准扶贫中所蕴含的共同体思想,对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调整国际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致力于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实现一种“大同”社会,其思想已经蕴含着着我们当下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着集中的体现。先秦儒家以“仁”为源头,探寻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内在根基;以“礼”为扩展,为人与人相处提供规范依据;以“大同”为目标,建立一种“群居和一”的社会秩序。先秦儒家思想中天然地蕴含着一种“共同体”思想,将人类命运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深入发掘先秦儒家思想,能够为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哲学视角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溯源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它既蕴含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价值追求,又立足当代世界潮流,着眼于人类文明的存续和进步,提出了接续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理想的美好蓝图和现实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精神,激活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当代生命力,而且推动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和当代重构,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的对话与结合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对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中国方案,是建设美丽世界的中国智慧,是多极世界背景下维护世界和平新的理论向导,是全球化困境中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与现实共生的网络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网络空间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走势,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界定、学理意蕴、遵循原则和路径探析对实现国际互联网体系治理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以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以,应当以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为出发点,从提出过程和现实依据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生成,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等分析习近平人类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生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蓄势待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互联网技术自身的开放性与复杂性,网络空间的问题也在不断加深。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网络空间发展走向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方针。但面对网络空间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任务,并且这个新任务的解决已经超过了单一国家所能解决的能力。所以面对互联网时代全球的共同吁求,从构筑网络责任共同体入手打造网络利益共同体最后实现网络和谐共同体,每个过程都体现了网络空间的逐步深化与上升的共生逻辑,成功推动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世界之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审时度势、全面考量,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修昔底德陷阱”般的猜测,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对于中国的关注,从习近平担任国家领导人至今提出的战略看,如今习近平提倡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多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也是习近平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产生渊源、概念、内涵、意义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将实现人类解放和建构真正共同体作为毕生的理想追求和终极价值。马克思从四个维度阐述了真正的共同体,即真正共同体的经济面相:扬弃"货币—资本"共同体,重建个人所有制是"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真正共同体的政治面相:"与个人隔离的虚幻共同体归根到底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打倒";真正共同体的精神面相:终结观念支配现实的神话,需要"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真正共同体的交往面相:"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实现真正共同体的外部条件。这为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理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方法论启迪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重要探索,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相契合。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要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这一理念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要坚决贯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分步骤具体实施这一倡议;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形成和普遍性世界交往,民族史日益成为世界史。经济全球化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逐渐以民族矛盾的形式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超越资本主义狭隘的利益观、国家观和世界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关于东西方社会比较而得出社会道路多线可能的立场和方法,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在一种普遍价值共识前提下,尊重和支持各国选择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倡导为实现共同利益和人的发展的价值指向而协同合作,团结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今世界现实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球网络的共享共治,逐步形成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他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以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为目标,从国内、双边、全球三个维度积极倡导和践行"四项原则"及"五点主张",从而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对中国、世界及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既为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各国互联网的发展及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既推动人类社会更好地共享网络发展成果,也使网络空间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提供了新人文主义、新世界主义的价值理念与理想愿景。文学的追求正在此意义上与之相通。文学是"人学",真正的文学是全人类的文学,世界文学实质上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艺术美学实践。中国文学应内外兼修,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文学应该也能够成为人类达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