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同创新强调通过“协同”与“合作”,以实现1+1>2的协同目标.目前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内部职能部门间的协同缺失、资源整合不足、教育课程封闭、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新建本科高校强化协同观念,构建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协同体制机制,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效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推动科技研发发展的过程中,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正越来越成为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长江经济带各区域间联系紧密、研发优势互补,有必要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形成典范,使科技资源得到整合,区域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并探索区域创新合作的新思路。基于此,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科技研发创新力为切入点,首先对重点城市进行排名和分层特征总结,建立了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人才、研发载体、研发绩效五位一体的分析框架;而后对长江经济带科技研发区域协同的特点和模式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长江经济带科技研发区域协同的战略框架,并从区域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研发载体的区域协同和区域研发布局战略三个子战略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在中央政策引领、实践变迁推动、未来发展需要的三元因素推动下,成渝地区通过搭建统一领导组织机制、确立互惠互利共享原则、打造改革先行试点新区,在实质上破除了“行政区对经济区的割裂”。为应对成渝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当从完善成渝地区法律协同机制、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创新政策协同联动机制、探索共建共赢利益联结机制、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基层社会的较高层级,市域社会既是社会矛盾风险的集聚地,又具有空间性、源头性、智慧化、整体性等治理优势,是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关键层级。因此,完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需要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置于市域社会治理视野下。H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周期管理”理念,初步形成了以“全领域源头治理+全主体协同共治+全流程处置稳控+全手段‘五治’融合+全要素建章立制”为核心的“全周期风险防控”模式,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借鉴“全周期风险防控”经验,并改进其存在的不足,强化源头治理、多元治理、流程治理、智慧治理和制度治理,完善源头防范体系、多元化解体系、过程控制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对推动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善治规律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市域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显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存在着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突出、科层治理体系碎片化以及治理主体单一化等问题。以协同集成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应进一步健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提升多主体资源整合的效率机制、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并建立协同集成效果的绩效评估机制,聚“分力”为“合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前提是要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面临权力失范、资源失衡、认识失准、文化失信的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着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跨部门协同是“整体政府”理论的演变和应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跨部门协同要在思想统领、立法完善、机制建设、文化信任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构建反恐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协同学的视角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协调、合作与同步运动,将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经历一个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嬗变过程。欲克服目前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家单方供给”的弊端,应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的协同治理机制。优化农村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行为,必须完善农村公共决策制度,重塑县域微观组织体制,建设广覆盖的公共财政,启动多中心运作机制,整合网络信息服务技术,创新多渠道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发展时期,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技术技能积累内容、层次、方式和积累周期发生了变化,这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职业院校对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解读,认为职业院校应通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两个重要的渠道在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过程中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互赖”共赢.从企业发展需求的视角,对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循环创新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总结了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技能积累模式,就校企协同创新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既包含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培养,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协同培养,是外部协同培养和内部协同培养的统一.外部协同培养是指通过突破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壁垒,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网络系统,以达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学校内部协同培养是指学校内部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的不同要素与不同部门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为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产业学院是以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为中心,以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为引擎,以平台、项目、基地为支撑,政行企校合作办学的现代产业教育组织形式。产业学院的生成是校企合作深化、产业形态变迁、“双创”战略实施、央地政策推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内涵建设应从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校行企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打造技术研发和互动办学平台、建设高水平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化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市场化运行机制等方面发力,扶优培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全面提升产业学院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需要评估和问责体系为其提供制度支持。“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的价值标准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内容构成兼具组织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评估指标选择应从政治支持、信息透明度、可量化程度、评估目的、评估的开放性以及制度化水平等六个方面综合考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问责机制包括公民参与的社会问责,基于政务运行管理的行政问责,面向项目评估的绩效问责等三个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评估与问责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从确立以公众满意度为中心的评估问责导向、加强评估与问责的主体和内容的整合、完善评估问责的制度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着力,推动两者之间的制度协同,形成相互促进的互动态势。  相似文献   

12.
多元治理主体间的良性协同互动是顺利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重要保证,然而,不同治理主体间的不信任、不配合成为实践推动中的现实障碍,造成治理主体间不信任的重要原因包括主体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信用体系不健全、协同机制不完善等等。在海量数据存在的今天,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高效采集、挖掘、分析、甄选对网格化社会治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可信的资讯;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难篡改特性,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构建网格化社会治理信任机制,解决多元化主体间沟通不畅、存有歧义、互不信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京津冀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载体多元,产业基础雄厚,这是河北融入科技协同创新的优势所在。但由于过去三地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明显,创新链布局不合理,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转移机制不顺畅等问题,成了阻碍河北科技创新步伐的绊脚石。为此,河北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强化科技协同创新的主体驱动机制,打造科技协同创新支撑机制,完善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链接机制,加强科技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不断增强自身融入科技协同创新的能力,促进本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协同”机制的构建与有效运作是协同创新的核心要义之一.在“2011计划”的运作过程中,高校协同创新机构作为既有体制下的组织形态与治理“特区”,依然受制于既有体制的种种壁垒,“组织—治理”很多情形下出于“空转”而缺乏实质性的管控,协同创新机构没有成为引领合作的先导,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各机构的功利附属.高校协同创新机构的管理创新依然远落后于科研创新的步伐,“低协同度”成为阻碍实质科研创新的突出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既不同于以“权力—命令”为链条的科层组织,也有别于以“契约—交易”为纽带的市场组织,其组织形态应该是一种比科层组织更灵活,比市场组织更有效的网络组织,因此有必要将其产生的协同度问题置于“组织—治理”的视角下结合网络组织及其治理相关理论加以重新审视.高校协同创新机构协同度的提升要通过以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体制机制协同绩效生成等为目标,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才能得以实现.通过文化协同、组织协同、战略协同的具体路径,希望有效改变高校协同创新机构“逻辑实体、物理虚体”的状态,推进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和治理结构“脱虚向实”,实现整体协同效率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提出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近年来通过实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工程,成立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用党建引领,打造社会治理“三个子中心”和“四个平台”,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具有广东特色的多元参与协同创新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带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以大连市为例,论述了政协民主监督与党内专责监督协同机制构建。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民主协商监督与党内专责监督协同工作实践,是国家监督体系中两类监督协同贯通在营商环境领域的应用和尝试,推动了营商环境改革,也为其他监督形式协作积累了经验。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线索移交案例还不够充分、协同监督工作效果还有待提升、监督火候和责任边界不好把握”等问题,提出“用足用活监督方式、完善协同运行机制、加强调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京津冀三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布局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壁垒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京津冀研究生教育协同和资源共享现状,并从三地研究生教育协同和资源共享平台机制、京津冀研究生教育协同领导机制、京津冀高校人事和科研管理机制和京津冀研究生教育平台监管与考评机制四个方面完善并发展了京津冀研究生教育协同和资源共享机制,最后从京津冀研究生教育协同领导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适用性”学科共建基地、工学博士团培养体系、学分认证和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六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创新发展模式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分析贵阳市开阳县高寨村“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其他经济主体”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指出农村集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需要从强化党建引领、找准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健全制度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等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9.
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我国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也是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国外先进石油企业相比,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在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因此,必须加大科研投入,丰富技术发展策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广泛的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以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国建设的基础,重大能源转换期往往是强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能源小国、弱国,崛起为能源大国。当前,全球能源结构第三次重大转换加速演进,建设能源强国恰逢其时。应持续夯实国内能源基础生产能力,补齐油气和新能源关键矿物高对外依存度、低储备的短板,做强做优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构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多网协同、安全高效,循环节约、合理公平”能源产供消三大体系,提升“一流的能源创新体系,完善的能源体制机制,先进的能源治理体系”三大支撑能力,加快建成能源强国,全面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