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集团,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便与工农两大阶级同时登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舞台。从社会阶级结构的角度分析,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而是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社会阶层角度看,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尤其在全面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知识分子在其政治和社会地位以及在对改革所持的态度和所起的作用等诸方面正日益表现出其相对的一致性,成为社会阶层分析的一个重要支点。本文试图仅就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结构状况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问题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国家盛衰和民族兴亡的关键性战略性问题.在新世纪之初,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知识分子的新变化、知识分子成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知识分子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党在新世纪的知识分子工作等问题,是我国现阶段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洁 《党史文苑》2004,(8):85-86
本文通过分析公共知识分子的作用、意义及我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现实情况,讨论现今在我国如何重塑公共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年,新中国从旧社会接收了大约500万左右知识分子,他们构成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成份。如何看待这些跨时代的知识分子,建国初年党和国家已有认定,本文借助这种认定,探讨有关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社会归属的若干问题。 一 在回顾建国初年新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属性问题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中国知识分子归入“劳动群众”的范畴,归属于工人阶级队伍。我认为这种提法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及其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观是指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包括对知识分子的阶级本质、阶级属性以及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它是制定知识分子政策、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基础。综观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可以说 ,是瑕瑜互见 ,有得有失 ,既有理论上的正确认识和可贵探索 ,又有具体问题上的严重偏差与失误。一、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 ,是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 ,它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早在 192 5年 12月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从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党建文汇》2010,(10):2-2
从知识分子到战略知识分子,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替换,更重要的是战略知识分子拥有一般知识分子所不具备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始终具有充分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善于充分地利用旧社会培养的知识分子,使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服务,并继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新的优秀科技干部,否则就很难完成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周恩来则明确指出:现在,“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事业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费孝通晚年提出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都庸俗"的观点出发,阐释了费孝通的知识观,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简要发展历程,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以及对社会的引领作用,对中国当前知识及知识分子的发展作了反思,认为从一般常规标准来衡量,知识分子应该从实求知,以自己的真知灼见造福于社会,从更高的标准来看,要发扬"士志于道"的优秀传统,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通过实证研究,从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注、选举态度、收入与工作状况、知识更新情况、社会地位与自我社会定位等方面分析知识分子的现状,以期丰富知识分子研究的经验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党从新形势、新任务出发,全面地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动员全国知识分子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起向科学进军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视知识、重视科学、尊重人才,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前进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眼光。 会议的第一天,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特别强调,科学是关系经济、国防和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迅速扩大知识分子队伍,提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结构中的阶级阶层变化总是与社会变革紧密相联。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近50年间,我国社会阶级阶层所发生的两次大规模的变化都是如此。自1949年的新中国诞生到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为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四个基本阶级,它们分别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当时的知识分子则被归属于城市小资产阶级之列。随着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已不复存在了。从此,我国…  相似文献   

12.
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体是新式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人的觉醒,新式教育将知识分子们从封建宗法伦理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社会个人。特殊的社会身份及其秉承的历史文化传统,促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主动承担起为时代社会思考出路的使命。从学生运动到政党组织,从思想启蒙到革命斗争,新文化运动中觉醒了的新式知识分子开始走向探索中国现代革命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担当起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使得知识分子的群体分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本文对知识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历史性地考察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知识分子与社会权力的互动关系,并对其中的机制进行了表述.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引起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特别是其伦理道德面目呈现出分化的态势,群体中具有优势政治经济地位的人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以及社会政策的制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对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小妮 《世纪桥》2002,(2):50-52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使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知识分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从70年代末开始,人们为了系统地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提出“科技进步决定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科学定位依据的新飞跃;诠释“知识分子使命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作用认识的新提升;深化“两个尊重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核心内容的新拓展:确立“人才第一资源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理论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蕴芳  叶金福 《求实》2012,(10):62-65
青年知识分子一直被视为政治稳定的风向标,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在我国政治认同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实证调查显示,近年来青年知识分子对党和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政治认同稳中有升,对于政治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高,有着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但也存在着对一些制度及政策的执行认同程度较低等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政治预期、政治效能感等已成为影响青年知识分子政冶认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民主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民主观新探朱志敏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民主观念及其演变,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者形成之历史的重要因素,因此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已出现一些新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是通过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后体现出来的,而要完成这个转化就必须依靠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人这个载体,这就需要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因此,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具有较多知识"的社会成员,其他因素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为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的分类及其阶级属性,则往往与知识分子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对社会的态度直接相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具有二重性,即进步性和阶段性。考察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阶级属性,主要应该从与职业密切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认识。随着中国知识分子阶层自身职业分布结构的重大变化,其阶级属性也相应地呈现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具有较多知识"的社会成员,其他因素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为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的分类及其阶级属性,则往往与知识分子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对社会的态度直接相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具有二重性,即进步性和阶段性.考察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阶级属性,主要应谊从与职业密切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认识.随着中国知识分子阶层自身职业分布结构的重大变化,其阶级属性也相应地呈现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