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大理谢军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府所在地;距云南省省会昆明253公里,飞机航程不足半小时。这里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民俗奇特,气候宜人,再加上交通便利,所以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一个旅游热点。历史的见证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相似文献   

2.
袁国友 《思想战线》2001,27(3):52-57
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整个人类文明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昆明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遗产价值不容低估.在建设与发展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合理的开发来促进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李春林 《云南人大》2009,(12):12-13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我参与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组,通过一些座谈会和市民访谈,并实地考察和查看,对昆明市区和晋宁县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部署和执法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感到近年来,昆明市政府及各责任部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贯彻实施《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名城的保护与开发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为进一步处理好昆明现代城市建设与昆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促进昆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肖辉龙  彭婷婷 《创造》2013,(9):24-25
[秦光荣药方] 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 针对云南昆明城区的文脉传承出现断裂等问题,秦光荣指出,应该发挥昆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在昆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昆明珍藏了许多历史记忆,出现过很多知名的历史人物、建筑或事件,这些都值得精心保护,让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文化遗存"活起来",并进一步培育城市文化气质. 一方面,要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制定研究、保护、利用相结合的规划,延续历史文脉.对昆明现存古遗址、古建筑、古街区、古籍及重要史迹等文物的数量、分布、文物的价值和开发利用等作进一步的调查摸底;对民间公益、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民间节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要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5.
金浩萍  陈文 《思想战线》2013,(Z1):194-197
通过对《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和实施两年间的名城保护工作梳理,分析条例修订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力求通过切实执行条例,保护好昆明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刘彬桂 《创造》2004,(7):43-44
熊思远先生认为:"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城市是凝固的文化.""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新经济增长点."那么,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昆明,她的历史文脉在哪?她的名片又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评选结果以来,历史文化名城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古迹为中外游客所向往,并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国家对评定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严格的规划和建设限制,对其工业布局也有相应的禁止性规定。可以说,无论是从自身优势还是外围条件上,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历史文化名城综合实力提升和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实践中,不是每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产业都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势,甚至在一些地方,历史文化名城这个"金字招牌"还成为了发展的障碍,资源优势在失去变成产业优势的机遇时,历史和自然资源本身也在不断被挤占生存空间,这使文化古迹成为现代城市森林的孤岛。  相似文献   

8.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自1982年我省昆明、大理被列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按国家的有关要求和部署,1994年,我省又开展了对历史文化名区、名街、名村(镇)的调查、鉴定和报批工作。目前全省共有15个(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其中历史文化名城11座(国家级5座,省级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4个。这一工作的开展,为促进云南的旅游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甬政发[2014]1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及市历史文化名城与遗产保护工作暨市名城保护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科学保护利用,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加快"四好示范区"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  相似文献   

10.
正定,文化名城的历史光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2年以来,国务院公布了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政府也同时确定了五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我省172个县(市、区)中,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是正定、山海关,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则有定州、宣化区、赵县和蔚县。由此可见,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县(市、区)可谓凤毛麟角。许多读者询问历史文化名城的详情。本期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当下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面临管理割裂、空间挤压、创意不足的困境,对此,必须要坚持走"创意"发展之路,即坚持以保护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以传承为抓手,强化时代内涵;以创意为抓手,推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八二年以来,国务院公布了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政府也同时确定了五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我省一百七十二个县(市、区)中,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是正定、山海关,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则有定州、宣化区、赵县和蔚县。由此可见,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县(市、区)可谓凤毛麟角。许多读者询问历史文化名城的详情。本期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刘新成参加黄莉新参加座谈4月15日至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率调研组,来我省就"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参加17日上午在南京召开的座谈会。刘新成对我省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取得新成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  相似文献   

14.
从1982年以来,国务院公布了4批共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政府也同时确定了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我省11个设区市中,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是承德、保定、邯郸,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是邢台。由此可见,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设区市可谓凤毛麟角。许多读者询问历史文化名城的详情,本期特向读者专题介绍——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金山岭长城和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古城承德,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时至今日,承德已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风景区”、“全国四十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中的重要类型,而且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能够维持地方性,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突破"千城一面"的城市全球化发展趋势。因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充分发挥其作为城市文化基因和城市文化资本双重身份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一位身在福州的人,无论是流连在三坊七巷的坊巷内,还是往返于烟台山的树荫下,亦或是漫步在上下杭的小河边,都能品味岁月在榕树的年轮里流动,倾听百年古宅的木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这历史与现实和谐交融的一幕幕,在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许多角落里展现着。当我们在感悟着福州厚重的历史、感喟于"海滨邹鲁"悠久灿烂的文化时,不得不提到一部为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奠定制度基础的重要法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7.
寺观·园林·公园——昆明寺观园林到城市公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 《今日民族》2009,(12):45-48
昆明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昆明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积极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作为园林城市重要指标的城市公园无疑是人们关注和需要重点建设的对象,然而追溯昆明主要城市公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长沙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0多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200余处,馆藏文物30余万件,以及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长沙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名城保护新路子,既保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注入了充满生机的现代文明,实现了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格局。  相似文献   

19.
从1982年以来,国务院公布了4批共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政府也同时确定了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我省11个设区市中,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是承德、保定、邯郸,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是邢台。由此可见,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设区市可谓凤毛麟角。许多读者询问历史文化名城的详情,本期特向读者专题介绍——邯郸地处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位于晋、冀、鲁、豫4省交界处,总人口871万,辖1市4区14县。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和中国首届人居城市环境范例奖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甲…  相似文献   

20.
麦加 《创造》2015,(4):38-39
<正>四通八达的交通框架体系,正引导着昆明的交通格局由"外拥内堵"向"外绕内疏"转变。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昆明这座不断发展的城市里,路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承载体,除了便利生活,呈现车水马龙般的城市繁华外,似乎它也演化成一幅记录和展现历史的神奇卷轴。昆明这座有着124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四通八达的交通框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