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齐瑜 《中国减灾》2004,(8):31-32
北京位于华北北部阴山燕山地震带中段。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1679年华北北部最大的8级地震就发生在现北京平谷和河北三河交界处。北京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也经常波及北京并造成灾害。同时,随着北京正在向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迈进,城市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也大大增加,因此,北京必须重视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日前,北京卫生局与北京奥组委联合召开奥运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场馆与城市对接协调会。会议提出,北京奥运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场馆与城市对接应以场馆医疗团队为基础,以城市急救医疗队为保障,以检伤分类卡为依据,以场馆周边二、三级医院为依托,实施馆?院对接方式,完成场馆与城市的对接。与会专家指出,奥运会期  相似文献   

3.
说到北京最该去的地方,排在前几名中的,应该有国子监。 因为,那里有北京最有特点的建筑——辟雍。 因为,那里有北京最古老最漂亮的胡同——成贤街。 因为,那里有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国子监。 因为,那里有最完整的经典石刻——十三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2,(9X):26-28
<正>灾害对女童、男童、青少年、妇女和成年男性等不同人群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些人群应对灾难的能力也各不相同。灾害的发生有可能会加剧不同人群中早已存在的差异,导致弱势群体面临更少的资源和机会,更难从灾害中恢复。因此,在减灾、备灾、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等灾害管理各阶段中,充分考虑最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最弱势群体的参与以及提高最弱势群体应对灾难的能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齐瑜 《中国减灾》2005,(3):34-36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近两年加快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步伐。居住在北京,当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什么地方应急避难最安全?离居住地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哪个?本文为您揭示——应急避难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1976年7月28日,北京地区受唐山7.8级地震的波及,部…  相似文献   

6.
李煦 《半月谈》2003,(13):36-38
6月24日,一个让1300万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心潮激荡的日子。就在这天下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即日起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宣布将北京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  相似文献   

7.
“抗击南方雪灾考验了政府的应急能力”.这已成为前不久召开的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减灾救灾立法、减灾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等问题参政议政.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古建园林应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着力点在诸多北京城市文化当中,你会马上找到一颗璀璨的明珠——京华古建园林文化。是的,古建园林在北京的现实地位和历史地位确实是突出的,是北京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北京的皇家园林世界第一;北京的古建筑使这座城市堪称世界三大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27日,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出席会议并做题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政工作新发展》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要求,要完善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减灾救灾能力;全面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3,(9):19-20
我国是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今年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的主题确定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充分体现了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巨大进步,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认真履行职责任务,狠抓专业力量建设,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健全协同联动机制,优化救灾物资储备,不断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尤其是在2012年云南彝良"9·7"地震、北京"7·21"特大暴雨洪涝等灾害的抢险救援中,公安机关第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8日-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社会风险,要有效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强调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居安思危、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2008,(5):61-61
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为确保奥运期间北京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妥善处置突发性信息安全事件,“北京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中心”已于2008年4月1日成立。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8,(7)
汶川大地震,举国哀恸。对于北京人来说也更为关注身边的安全。北京按八度防震建设。北京地处华北地震带北翼,受河北、山西地震带的包围。资料统计表明,北京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80次,其中7级以上大震6次。所以北京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很强,严格按八度防震(约为地震6级)的要求建设。全球按这一要求建设的首都只有3个,另两个是墨西哥城和东京。北京建有28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所是在发生大的自然  相似文献   

14.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07,(10):F0002-F0002
9月24-30日,由民政部和商务部举办的"发展中国家灾害应急管理省(部)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50多名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5.
姬铁见 《中国保安》2020,(1):142-143
1月28日,北京恒安卫士武汉分公司紧急动员,组建了一支由25人组成的特别"应急队",这支队伍分3批投入到武汉防控疫情第一线,与各方力量一道,共克时艰,抗击疫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0,(12):54-54
2010年11月10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外交部、国家航天局和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的"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UN-SPIDER)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民政部、外交部、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历了连续不断的雾霾天、PM2.5屡次爆表、重污染频频来袭之后,上海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升级。日前,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方案》),细化了污染等级,明确列出了建议性与强制性应对措施,规定在出现最严重污染时将停驶50%公务车,学校停课。  相似文献   

18.
决策动态     
《中国民政》2010,(12):33-33
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仪式2010年11月10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外交部、国家航天局和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的“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UN-SPIDER)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总结救灾应急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汛期救灾应急工作,6月13日,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主办的全国救灾应急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的领导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地代表深入讨论了救灾救济工作专题调研的成果,并对各自汛期应急准备情况进行了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20.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07,(7):F0002-F0002
6月11-20日,由民政部主办、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灾害应急管理研修班”在哈尔滨和北京举办。来自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