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种例外但必要的责任豁免机制,现行容错免责的实践操作逐渐偏离了制度创设的初衷,且呈现出明显的异化倾向,诸如突破程序法定原则、难以有效防范权力寻租以及无法平等保护容错免责权。从法学角度看,容错免责宽泛化和常态化的成因在于其功能定位的模糊。在应然层面,容错免责具有促进改革创新、保护执法者能动性与矫治问责偏差情形等三重法治功能。为推动容错免责机制建构与运行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应科学厘定容错免责的适用范围和边界限度。在事项要素上,主要适用于创新性工作;在对象要素上,仅限于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在主观要素上,仅限于无意过失且善意履职;在结果要素上,仅限于靶定产生的危害结果比较轻微。只有同时运用事项、对象、主观和结果这四个要素来进行识别,才能具体判断执法者的某一行为是否具有可免责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部分干部出现干事创业动力不足、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怕被问责追责的懒政怠政问题。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大部分省市制定并实施了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但在实践中,部分地方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存在重容错、轻纠错,容错内容泛化,容错政策执行力有待提升,容错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容错纠错并举、精准界定政策界限、完善配套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容错纠错政务公开、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等方面入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3.
容错机制典型案例具有基础功能、法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然而,分析各地推出的典型案例后发现,有的典型案例在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发挥类案参照、析理引路的作用,背离各地收集并推出典型案例的初衷。当前,应从供需机制、收集机制、书写机制以及参照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典型案例的推出机制,形成容错机制典型案例示范、指引及参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20,(1):72-78
容错纠错机制是宽容干部失误错误、鼓励干部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以2016—2018年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78份容错纠错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法从时间和层级两个维度对容错纠错政策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容错纠错机制的演进表现出明显的地方先行特征,虽然注重容错纠错的程序设计并体现容错纠错的权益保障,但是忽略了容错纠错的错误识别。容错纠错机制的完善,应该以错误识别环节为突破口,同时明确容错与纠错的区分标准,以增强容错纠错制度的现实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容错纠错的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还需要考虑其背后可能支撑的原理或价值,从法律秩序与法治价值的层面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干部担当。从政治伦理视角看,干部担当对应于政治个体维度的责任伦理,容错纠错机制对应于组织维度的制度伦理。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建设责任政府的背景下,推进干部担当需要拓展适合干部成长的伦理维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个体责任伦理路径,突出官员个体的信仰与美德;二是公职伦理路径,凸显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三是制度伦理路径,建立符合干部担当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已成为促进干部担当、创新的重要保护与救济机制,但在试点实践中,干部主动申请或党政机关主动适用容错免责机制仍面临不少困境。本文通过对容错纠错机制适用中政府组织、干部个体和公众三方行为偏好互动影响的机理分析,发现容错纠错机制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的梗阻张力。由于相关各方对容错纠错所持的心理价值、利益选择和面临的不利威胁各不相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中出现了干部申请动力"偏软"、管理机关问责压力"偏硬"和免责救济途径"偏虚"等问题。进一步的案例剖析表明,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本身的优化并不能化解机制的短板,只有从法理、治理和情理三个维度,不断调适各相关方在机制适用中的行为偏好,实现机制文本优化与机制适用环境的耦合,才能提高机制的适用效能。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重建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重建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从所有权、委托代理及会计人和经营人员等方面去进行改革 ,进行公司治理 ,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容错纠错机制是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为激励新时代改革创新中担当有为的干部而提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容错纠错机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又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治国理政中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9.
现有关于容错机制的研究往往强调其与问责制的区别而忽视二者的紧密关系,影响了容错与问责拉推结合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挥。基于容错机制与问责制的紧密关系,运用文本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研究发现:现行问责制包含某些容错规定,但存在重问责轻容错,重罗列轻标准,有局部无体系等缺失或不足,容错机制构建可以在顶层设计、标准科学、程序正义、贯彻落实等方面以问责制为鉴。容错机制的构建要重视与问责制的有效衔接;容错情形设定可采用列举法与排除法,做到标准统一、科学分类、覆盖全面、细化明确和容易识别;在程序环节上,容错认定与问责调查应该同步,并在引导社会力量的介入上寻求突破;要建立容错配套机制,以实现容错机制的构建初衷。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容错政策创制实现了从“地域覆盖”向“领域分化”的模式拓展,容错机制逐步融入具体领域。较于“地域覆盖”模式单纯强调“物理面积”全面性所致的泛规范化,“领域分化”模式将有效增强机制适用操作性与功能发挥可能性,在实现针对性与精准化容错的同时,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深入化、制度构建有效化以及治理创新多样化。然而,作为容错机制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容错政策领域创制主体难言权威、政策有效性存疑、核心共识缺失。当前,应在政策创制前、中、后三个阶段实施全过程优化,实现具体领域容错政策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质是以公司经营状况为标准决定对经营者奖惩的制度, 是搞活企业、保证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机制。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原来的激励约 束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机制又未建立起来,在缺乏激励约束的情况下,经营者 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严重偏离。本文设计的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与经 营业绩高度相关的报酬结构,取消行政级别以后经理人员的地位和声誉激励, 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宗旨在于促使经营者的行为尽可能符 合所有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有助于鼓励和激发生态环保部门及其干部的改革创新、干事担当精神,从而推动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推进生态环保领域问责制度完善的同时,也需要探索和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梳理地方政策文本可以发现,生态环保领域容错纠错机制存在容错的概念模糊、容错与问责边界不清、容错主体及其职责不明确、纠错机制未得到足够重视、党内规定适用范围泛化五个方面的问题。优化生态环保领域容错纠错机制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进:一是明晰概念范畴;二是划清“问容”边界;三是明确容错主体;四是推动“容纠”并举;五是实现“党政”衔接。  相似文献   

14.
问责与容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两种重要机制。问责制度的强化在肃清腐败行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员的避责行为,使得地方官员在治理中害怕犯错担责而选择消极退避。如此便和激励改革创新、包容改革失误的容错机制构成了内在张力,具体表现为问责压力下官员的不敢犯错以及容错机制在应用中的不健全。为此,应厘清问责与容错的涵盖范围与制度边界,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容错机制,引入公众参与问责与容错机制,平衡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法治文化的构建成为影响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因子,因此,从法治文化的概念入手,深刻分析法治文化所面临的社会法治文化基础,认识法治中国视域下构建法治文化必要性,对不断推进改革事业和依法治国进程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海林 《学理论》2011,(26):45-46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当前基层人民银行管理的重点。目前市县支行存在着薪酬激励后劲不强、考核指标的多元化、约束机制存在异化倾向等问题,出现了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科学建立基层人民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措施有:合理确定岗位激励差异,进一步丰富激励约束手段;保证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康实施,实行正向激励;确立人力资本市场,承认人力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认为以人为本法理理念是当代中国宪法确立民营经济合理地位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法理理念与人文主义理论有内在联系,但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法理理念最核心的思想是要把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看作是高于一切的.可以说以人为本法理理念为当代中国法的建设提供了思想的预设,这种思考是对法的合理性的追问,属于法的形而上.这反映法理学研究对部门法的研究具有特定的价值,法学的研究同样要有理论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为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首次提出了“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这一时代命题。回应“制度如何健全”的逻辑前提与实践基础是厘清“制度是什么”等问题,制度哲学为剖析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内在结构样态与外在功能表现提供了合理可行的理论密钥。在制度哲学视域下,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内部呈现出“三大制度层次”与“两大制度类型”相互联结的“三层两型”结构,同时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等外围制度系统存在结构性关系。依据特定结构及结构性关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既发挥着规范领导权责、形成自由秩序与推进规模治理等基本功能,也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具有清晰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以卓越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公共管理大师的实践经验 ,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机制与激励监督机制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其基本途径。这一系列精辟、独到和科学的思想观点 ,对我国公共行政运行机制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