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黄灵 《检察风云》2022,(17):40-41
<正>2022年7月21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消保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是上海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总结固化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多年来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积极回应该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举措。修订后的新消保条例内容丰富,涵盖了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国家保护、消费者组织、争议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4,(2):45-45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简称《条例》)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通过。新通过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为新时期北京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立下了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3.
黄灵 《检察风云》2023,(5):12-13
<正>2022年11月23日,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检察机关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行为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的情形。保障妇女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994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并于1997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改。为更好地落实国家部署,  相似文献   

4.
立法叫停开瓶费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餐饮、娱乐业的经营者“不得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饮料,不得收取开瓶费等不合理费用”,否则将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目前适用的是2002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下称“新条例”),不再适用1991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下称“旧条例”)。是否可以通过新旧条例的对比,介绍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21,(5):97-103
隐私、个人信息和数据三者在民法意义上的本源与价值都是个人信息,只是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范围不同,数据与个人信息为为载体与本源之关系。《民法典》对隐私、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不同规定,保护着不同类型与范围中的个人信息不受侵害,是对科技双刃剑下公民权益保护的有效回应。《民法典》对于私密型个人信息的隐私予以法律赋权;对于需均衡使用与保护的个人信息予以法律保护;对作为信息载体的数据予以前瞻性开放式法律规定,三重法律保护体现了《民法典》以人为本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7.
科学有效的数据要素权益配置构造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建高效数据要素市场,以及赋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确权问题,在政策层面多次提出加快数据确权,完善权属确定等相关要求.数据要素具有区别工业时代下传统生产要素的多重属性,关涉主体和权益关系也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现有法律规范尚未对数据权益内容及...  相似文献   

8.
李维 《知识产权》2002,12(2):11-14
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发布第339号国务院令,公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称新《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在新《条例》中规定,1991年6月4日由国务院发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称旧《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废止。由此,完成了新、旧《条例》的  相似文献   

9.
新法速递     
《法律与生活》2011,(2):64-64
新《工伤保险条例》,很给力! 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施行,新条例在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工伤认定范围、工伤认定程序、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很给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主要法律依据是2011年国务院通过并开始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实施以来在实践中依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就表现为拆迁入在拆迁过程中无视破拆迁人的权益,致其物权以及人身权和行政参与权、知情权等法律权利受损.本文通过分析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现状及拆迁制度在法律方面的缺陷,提出立法要从完善征收程序、科学界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拆迁补偿安置制度着手,以求更好地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蕴藏其中的巨大经济价值不断凸显。随着数据产业与数据交易的发展,企业之间因数据收集、处理、  相似文献   

12.
1.辽宁立法保障职工劳动权益《辽宁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经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这部将在8月1日实施的地方性法规,为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撑起了"保护伞"。《条例》针对当前职工权益易遭受侵害的地方,出台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7年的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修改并新设立了特殊防卫制度。但新《刑法》在加强对受害人保护力度的同时,无形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构成了威胁。为实现均衡保障双方的权利,许多学者提出应对措施,试图通过限制防卫人防卫权的方式,来释放因新《刑法》的修改而形成的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威胁。但这种做法又势必会打击广大人民群众同不法行为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应对措施存在的弊端,提出通过法律构建一座平衡不法侵害人和防卫人权益的桥梁—逆防卫制度,以期达到两者权益保障的动态平衡,构建双方权益的和谐保护。  相似文献   

14.
陈英凤 《江淮法治》2011,(19):47-47
历经三次审议修改的《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下称《条例》)于8月30日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更加注重保护心理咨询来访者、精神障碍患者的隐私和保障其各项权益.尤其是规范了医疗机构在诊断、治疗精神障碍患者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活动。以避免“被精神病”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加强数据治理、保护数据安全,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中国网络空间的法治化建设按下了“加速键”。《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陆续施行,《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消费者"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已经逐步纳入公众视野,其在经济市场的法律地位、基本权利和权益保障也成为了热点课题。本文将以消费者的法理解释为切入点,简要说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概要索引《产品质量法》和《部分产品修理退换责任规定》的条文规定,结合个体代表案例来阐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方向,并联系我国商品交易中的新方式来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17.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我国《证券法》立法宗旨之一,关于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规范是正在加快制定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条例》中的一项内容。投资者行使权利和享有权益不仅有利于其自身,而且也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转。通过立法与执法加强投资者组织化程度,保障投资者组织群体利益对提高投资者地位意义重大。投资者保护组织可以在不增大"代理成本"的情况下,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委托代理问题",也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与提升企业价值。投资者保护组织应定位于中介组织、专业组织和法定组织,依法运作,依靠监管机构、司法部门和市场力量,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保护,采取多种方法,有效并合理地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各地动态     
(2007.1.21—2007.2.20)贵州立法叫停开瓶费2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规定餐饮、娱乐业的经营者“不得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饮料,不得收取开瓶费等不合理费用”,此规定在全国率先以立法的形式对“开瓶费”说不。新《条例》在“法律责任”专章中规定,有“向消费者收取开瓶费等不合理费用”、“设定最低消费数额”等九种情形之一的,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相似文献   

19.
在获取、处理、使用和转移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存在信息权益冲突,迫切需要规范层面提供协调机制。关于信息权益的主体划分和保护层级、信息正当利益的法律内涵、各方主体利用信息的范围和界限等问题,学界尚未提出明确的解决思路。为推动社会治理和产业经济的数字化进程,个人对信息的绝对控制需要让位于信息正当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规定在某些情形下应该优先保护信息的正当利益,体现出欧盟调节各方信息权益时的权衡和取舍。借鉴《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规制路径并结合我国的现实问题,我国立法应构建信息主体、其他自然人、国家机关、企业四方主体共享的个人信息权益体系,以妥善解决各方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  相似文献   

20.
巢江淮 《政府法制》2009,(13):26-26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5月22日表决通过的《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删除了原来条例中有的“饭店不得设定最低消费,不得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饮料,不得收取开瓶费、包间费等不合理的费用”的条款,这意味着今后消费者能不能自带酒水、饮料,将由饭店来决定。修改后的条例从今年8月1日起施行。(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