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重要制度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把握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创新的逻辑理路,有助于深刻而明晰地领会这一制度体系的优势、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向。在理论维度上,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基础,历经充分而系统的理论发展和创新;在实践维度上,浸润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经历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淬炼;在创新维度上,反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之制度建构,是通过制度优势把人民智慧创新性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体现。在当今世界大变局背景下,继续深化改革"练内功",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构建中"凝心聚力",调动人民大众的积极性,真正把科学理论和先进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鲜明的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底蕴,彰显了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因人民需要而生,党群同构的现代化方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进行部署谋划,在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以宏大的人类视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念上坚持“人民”概念政治性与集合性的互洽,在实践中摒弃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发展逻辑,增强自身人类关怀的时空张力。中国式现代化以构建自由人联合体为理想追求,不断探索发展人的社会解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在推动人的各种关系的优化发展中塑造类本位思维,指明人类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的统一是社会治理价值观的最高追求。公安机关社会治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观照客观与实践,又博采现代理论之长,以“求真”为治理实践基础,以执法、服务与忠诚体现公安机关社会治理的法定职责、社会期待与政治追求;以“善治”为治理现代化目标,以识变、应变与求变来确立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目标;以“美意”为治理价值表达,以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与人民安宁的平安中国来反映社会公众的期待,表达美的客观存在。求真、善治与美意在内容与形式上构建了公安机关社会治理创新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4.
吕慧萍 《理论导刊》2006,1(11):29-32
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是以人民为本位的,由文化价值的本体、文化价值的评判标准和文化价值的指归等构成。毛泽东的人民本位的文化价值观,是其人民观在文化价值问题上的体现。建国以后,毛泽东在文化实践中的重大失误,若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反思,根本原因不在文化价值本位的确定上,而在对文化价值主体及其需求的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区。  相似文献   

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民城市理念,致力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城市文明体建设,体现了城市人民性的根本属性,开创了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与繁荣的“人民城市论”新型理论范式的建构之路。人民性是人民城市论的本质特征,城市功能性的不断扩容将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联结起来,推动城市性、人民性与国家性有机统一的人民城市理论体系的建构。在城市发展从有机体向生命体再向文明体的演变历程中,人民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得到确立,人民城市成为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世界窗口。新中国成立以来,超大特大城市在实现国家从工业化到现代化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阶式战略目标过程中,努力建构回应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价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城市。人民城市的建设与实践,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新型发展道路,又标志着人类社会城市理论新范式的建构与成长,对于构建人类城市文明共同体具有重大的理论、历史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一系列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从文明发展现实出发,基于“世界之问”而“立题”,基于“现代化之问”而“破题”,经由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华民族文明态度的结合而“解题”,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各国人民指明了促进文明进步的人间正道。全球文明倡议,不仅实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体系的意义增量,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文明观,为不断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政党责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明确了为人民谋幸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责任。为人民谋幸福是政党责任的逻辑起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政党责任的集中体现,为民族谋复兴是政党责任的价值旨归,三者共同构成了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夯实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达成共识,依靠“国家—政党—人民”的政治结构、“领导—合作—民主”的政治过程以及“执政—参政—协商”的运行机制推进党际合作与治理。推动政党责任转化为实践效能,需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政党现代化的现代化逻辑,彰显新型政党制度推动国家发展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责任。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与“现代性”的内涵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以对传统的扬弃为基本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代化为核心的过程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秉承“社会本位”(具体表现为“任务本位”)的目的观。马克思主义则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认识必须回归主体自身,完成由“社会本位”到“主体本位”的转换,即以促进入的现代化为根本目的,并将人的主体性和开放性作为人的现代化的核心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及其测度,需要在主体路向和科学化路向上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含六个判断、六种理论和六种方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针对性,必须确立“历史与价值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树立以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观。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确立“需要层次分析”的方法,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人的需要。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发展理念,确立生成论的思维方式和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发展观。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应坚持人的尺度和人性化思维方式,追求以“利益、能力、理性和自立”为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现代性。人是追求自由个性的人,必须树立主体性思维,把解放人和开发人作为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是历史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以优秀传统和宝贵经验为历史基础,以新时代人民健康的发展需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为实践要求,围绕人民健康,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从全局视野对人民健康事业进行部署安排,促进了健康理论的创新发展,有力推动了健康制度体系的丰富完善及健康治理效能的提高。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观的集中展现,系统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观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消除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对抗性的高质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多”与“少”的统一,唤醒现代化力量;调适“供”与“需”的张力,维护现代化秩序;协调“权”与“权”的边界,激发现代化效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韧性形成的深层动力。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党—政府—人民”的主体结构、“吸纳—整合—回应”的运行机制和“协商—决策—反馈”的实践程序,克服西方现代化的资本痼疾和制度短板,增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韧性。为应对现代化风险,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韧性,应积极构建适应性、自主性和内聚性的政治体系,塑造回应型、法治型和效能型的治理机制,创设主体、过程和目标要素并联的民主结构。  相似文献   

12.
谢缘  黄皓 《理论导刊》2020,(5):76-84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格局既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体现与具体运用,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应然状态。唯物史观与传统民本思想双向互动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经验凝练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社会治理问题导向的实践逻辑构成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理路。基于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观照,其时代意蕴指向治理角色应人人有责、治理实践需人人尽责、治理成果归人人享有的三重内涵。在治理主体、治理制度和治理策略渐次递进的实践探索中,有必要在构建互嵌结构的共生逻辑、突出顶层设计的前瞻创新和彰显基层执行的精准有效三个方面体现其使命担当和应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办"更好的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实际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徐闻 《理论视野》2020,(3):5-11
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无论是阐释制度优势,还是构建治理框架、设计制度体系,都充分贯彻和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强调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贯穿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理解和把握这次全会精神的一把关键钥匙,也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就是制度转型,这一实质内在决定了制度构建与人的发展协同共进成为处于转型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主基调.但是,现实中制度构建与人的发展出现了“断裂”导致了制度“内卷化”:制度供求之间“错位”致使制度效率不高;制度公正性不足影响了制度质量和人的发展;非“遵守”而是“利用或绕开”制度的制度理念弱化了制度执行.改变此种境况的根本路径,就是以经济民主推行为渠道强化制度公正性建设:制度供给理念上走出精英们“关门”进行制度设计怪圈,走向以民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制度形成理路;培育民众公民意识、促进社会个体的现代人格发展.这是制度建构与人的发展之间良性互动、协同共进的内在机理,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中“必须”孜孜以求和努力而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阐释中存在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所预设的、虚无缥缈的历史终极目的。这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误读,因为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历史目的,而是追求人类解放的“理念”与变革现存社会的“运动”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和现实展开,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以现实的实践创造为发展进路、以人民本位为价值旨归破除了共产主义的历史目的论谬误。中国式现代化破除“共产主义之历史目的论”的价值意蕴在于实现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同频共振,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鲜明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追求善治的价值目标、合作式治理的价值取向和向民向德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学来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使命所在。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处于资本主义开启的现代化历史运动之中,但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因为国家权力不是掌握在部分人手中,而是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人民当家作主,其根本体现就是人民整体掌握国家权力。人民为本位,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架构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行动议程以及目标追求,都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所代表的现代国家。共产党领导与执政的合法性,只有在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才能得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行动路径与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社会财富的逐渐增长和自由时间的日益充裕,休闲共享成为新时代国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和理想追求。休闲共享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拓展人际交往空间,确证人的类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塑造人的个性;增强人的获得感,彰显人的尊严。当前虽然国民休闲权利意识逐步提升、休闲机会总体上进一步扩大、休闲物品渐趋丰富,但也存在着休闲价值观偏差、休闲的城乡二元差距明显、休闲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的制约条件。为此,要开展休闲道德教育,构建休闲价值规范体系;完善休闲政策设计,构建公正的休闲制度体系;推进休闲服务创新,构建休闲物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0.
自然演进和理性建构是制度发展的两种模式,它们分别源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两种理性观,基于他们对经验与理性的不同态度;从哲学基础看,二者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自发性和自觉性、自为性的体现。但二者又各有其优点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真正实现了制度发展的自然演进模式和理性建构模式的统一,是对两种制度模式的创造性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