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去世以后,其财产成为遗产,其人身亦成为一种遗存。对于遗产,继承法作了规定。对于人身遗存,法律尚少规定,基本上是一个法律空白,由此引起了死者是否享有权利和其他一些涉及基本法理的争论。本文对人身遗存的重要性、内容及保护根据作了探讨,并希望死者人身遗存的民法保护切实贯彻下去。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民法基本原则是当前我国法学界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工作中十分关注的内容。《民法通则》在我国发挥着民法典的功能和作用,民法基本法则也可以成为私法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私法最高法则。本文就主要针对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法产生之初,它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就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法同民法的关系已经基本成为定论,即分别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关系和平等主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而同行政法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则各持己见,他们分别从经济学、行政法学角度研究两者关系,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认识两者的关系应该坚持唯物辩证法,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去把握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琪 《法制博览》2015,(4):111+110
从理论上讲,经国家认可的习惯,具有民法渊源的意义。外国民法中常规定,无法律规定时,依习惯。但我国现行法律至今都没有将民事习惯规定为民法的渊源,具体认可习惯的规定也几乎没有。民法作为处理民间纠纷的主要裁判依据,要使纠纷得以圆融解决,就不能不考虑风俗习惯的影响。因此,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有必要将民事习惯作为法律渊源,以使民法典更能挈合中国社会,充分调整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对主体间财产关系进行调整是民商法的主要作用所在,当然也需要考虑到人身关系,民商法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一部基本法律法规。本文分析了现今市场经济体制同民商法之间的重要关系,并针对我国民商法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事立法是以民事法律关系为主线展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可称为民事法律关系法典。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关系法律化的成果,是民法对民事关系的调整机制,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就成为律师分析民事案件、办理非诉讼民事法律事务最全面、最有效的思维方法。本文以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论述民事法律关系分析法的内涵、操作要点及其实务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虚拟世界中,依托于当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技术,虚拟财产目前已成为一种具有非物化、数据化性质的新型财产。虚拟财产并非一种虚幻存在于数据化世界的财产,它与现实世界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在网络游戏中,既可以用现实货币给游戏充值来购买虚拟财产,也可以通过售卖虚拟财产获得现实货币。虚拟财产的可度量性使得其和现实世界的财产一样具有了权益损失的问题。但这类财产的虚拟性,使得财产本身在法律上的界定以及财产权利在法律上的救济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民法等相关内容来保护虚拟财产权益?本文就虚拟财产所涉及的民法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维护虚拟财产所有人的合法权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婚同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现代人选择此种生活方式的比例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而法律在这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人们在寻求法律救济的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救济。对于尽快在立法上寻求一种法律制度来规制非婚同居关系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财产关系的纠纷就显得尤为突出,这样就能更好的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不断扩大,代理制度也随之逐渐的发展起来。在现代商品化经济中,无论是在民法还是在商法之中,代理制度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分别介绍民事代理及商事代理的相关概念和适用范围,分析民事代理与商事代理在特征、依据、目的、资格及主体方面的区别,借此为完善我国民事代理和商事代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的完善。完善有关立法不无道理,但在法律资源尚不充分的情况下首倡民事立法是否合理尚有待进一步考量。毋庸讳言,在立法层面,民法先行有其进步性,但其局限性亦不能被忽视。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发展窘境入手,阐述了网络虚拟财产立法保护的进步性,论证了网络虚拟财产民事立法保护的局限性,进而提供了一种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立法保护问题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1.
商主体是否具有独立性,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商法是否独立于民法。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观点,即否定说和肯定说,笔者同意肯定说,即商主体具有独立性。本文通过对否定商主体独立性的观点进行驳斥,并理清商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的区别,来证明商主体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郭丽娟 《法制博览》2024,(11):157-159
在法学理论研究领域中,安全保障义务始终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近些年伴随着小区安全问题起诉案件数量的逐渐增多,物业管理中的安全保障义务也随之成为集聚社会大众视线的一个焦点问题,当小区业主真正遇到财产盗窃或者人身侵害问题时,物业公司应如何承担相应责任,如何让业主感受到来自物业公司的责任感与担当感,其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小区业主的合法权益与切身利益,而且是影响物业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立足民法视域之下,就物业管理工作中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05,(12):19-19
我国民法规定,得到法律承认,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社会组织就是法人。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的民事权利主体,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在于:法人不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基础的公民个人,而是依照一定法律程序成立的,具有独立财产和组织机构,能以本组织名义进行独立活动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同等重要,二者是明显的辅助关系,缺一不可。在深入分析民法典时代中民事诉讼以及各种法律合体的二元分立关系模式过程中,还需要渗透到融合民法典时代发展特征中展开多元化分析,讨论其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某些体系化、绿色化以及实用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民事诉讼制度以及民法更迭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民法设置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就与民法相关的社会治安保障功能来说,其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保障方面以及对人的尊严以及自由的保护方面,而公安机关的主要功能是对民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领悟之后去落实相关的工作要求。本文围绕民法中社会安全保障功能相关内容对公安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详尽的描述,希望对今后公安工作的开展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绍元 《法制博览》2023,(11):151-153
如今,婚内家庭暴力成为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益的主要行为,如何有效规制婚内家庭暴力行为,保障家庭成员的人身权益成为难题。婚内家庭暴力危害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针对家庭暴力行为对受害一方进行民事救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妇女权益保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探讨婚内家庭暴力的救济路径,提出立法上明确婚内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完善夫妻财产制度,提高司法救济的力度等建议,对于妇女权益保护,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贵旭 《法制博览》2022,(10):51-53
个人数据与个人信息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我国虽然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但还不能满足对个人数据权的保护需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数据权的保护已被世界各国重视.个人数据权具有宪法层面与民法层面的双重属性,也具有人身与财产双重特性,属于民法应保护的范围.我国《民法典》规制了个人数据权的保护,统摄个人数据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自然体权利的概念起源于环境权问题的研究。自然体权利论者主张将自然体作为民事主体纳入现行法律体系。"动物非系物"并非自然体权利的规定;承认自然体权利实际上是违背人本主义法律观和民事主体嬗变规律的;对自然体的保护可以通过特别立法实现而并非只有"权利化"这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9.
谢群 《法制博览》2023,(24):139-141
成年意定监护制度首次出现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之后在原《民法总则》中则对其进行了充分强调,除明确成年意定监护制度之外,还对规定指定监护与法定监护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在我国法律体系发展的过程中,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出现是对原有监护制度中不足之处的补充,因此在内容及具体适用范围上比法定监护更加明确,是对我国现有监护体系的完善,同时也体现出立法的进步性。但就实质性的内容而言,原《民法总则》中有关“成年意定监护”的规定具有明显笼统且概括性的特征,在具体适用时会面临一些不足。而在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中,其三十三条至三十五条在内容上基本上是对原《民法总则》规定的延续。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民法典时代下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探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何建 《法制博览》2013,(5):216+215
民法的出现,使中国的法律文化由传统偏重刑罚的刑治逐渐趋向民法时期,强调损害赔偿。梅因定律谓言之"中国的法制则以逐渐扬弃身份导向,而逐步进入以契约为导向的法律时期。"在民法中,虽说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但民法、侵权责任法未能涵盖完善所有合理的赔偿,侵权行为发生后,往往求偿不可期待。既定法律在实际中并不是都能按照理想的预期发展而成立的。此时,就出现了需要社会的"网",从而来进行一定的社会补偿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