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森 《检察风云》2022,(16):78-80
<正>他们不仅是军事工程兵,还是配备突击步枪、炸药包,训练有素的“基地毁灭者”。美军炮兵前哨站遭到越南人民军工兵的突袭——越战中不乏这种经典的工兵渗透战。近日,越南《人民军队报》刊文纪念越南人民军武装工兵部队创建50周年。提起工兵,人们往往会想到配备各种工程设备,在战场上搭桥拓路的部队。  相似文献   

2.
四 自诩为游击战“大师‘ 昔日的越南丛林曾是美国士兵的伤心之地。斗转星移,莽莽苍苍的柬埔寨大森林,又把骄横不可一世的越南兵狠狠地嘲弄了一番。据统计,美军在越战期间伤亡5万多人;而在1978—1988年的十年间,据侵柬越军司令部自己公布的越军伤亡人数就高达11万。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其力作《镜与灯——浪漫主义的理论和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的理论。按作者自己的说法,这一理论是一个“分析的系统”,一种“参照结构”,对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和美学研究,都具有普遍意义,尤其是在方法上。艾布拉姆斯认为:“在所有意欲包罗万象的理论中,就艺术作品总的情况而言,有四个  相似文献   

4.
姜森 《检察风云》2023,(3):70-72
<正>大约60年前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可以说是人类最接近核战争的时刻。依靠先进的空中侦察手段和敢于冒险的侦察机部队,美国掌握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详情。以此为基础,危机最终得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英国《空中力量》杂志近日披露了美军在那场危机中运用侦察机获取情报的内幕。“看上去很像核导弹”因对古巴倾向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不满,  相似文献   

5.
经过2年的等待和9天的庭审,2015年2月24日,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士兵埃迪·雷·劳斯在法庭上听到了他的最终命运——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27岁的劳斯用5年的时间,维持自己身为军人的荣誉,却用几分钟的时间为自己重新定义了杀手的身份.这起貌似普通的枪杀案曾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该案的一名受害者是被誉为“美军历史上最致命狙击手”的前海豹突击队队员克里斯·凯尔.  相似文献   

6.
美国《统一商法典》鼓励成交之实质曹慧《统一商法典》是由美国“全国统一各州法律委员会”和“美国法学会”共同起草,1952年正式公布的。虽然它只是美国的一部国内法法典,但由于该法典是长期以来商业习惯法和成文法的总汇,加上美国在世界商业中所处的地位,使该法...  相似文献   

7.
人物     
扎卡维:“教父”身亡2006年6月8日,美军对伊拉克巴格达以北的村庄实施空袭,在空袭中打死了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领导人扎卡维。随后,伊拉克总理证实扎卡维已经在空袭中死亡。尽管在此前的两年间,这位恐怖主义领袖先后四次被宣布死亡,但此次,扎卡维的死获得了来自美国和伊拉克两方面的证实。阿布·穆萨卜·扎卡维是“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人中的代表性人物,以雄辩的口才和残忍著称于世。2001年,这位38岁的约旦人在阿富汗的基地遭美军导弹袭击,在被炸断一条腿后,逃往伊拉克,在辗转中与本·拉登从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在基地组织中享有极高的威…  相似文献   

8.
章江 《检察风云》2023,(13):16-17
<正>越南:主动高效据越南媒体报道,根据越南人民委员会、财政部和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越南自2023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执法行动,打击海关走私违法犯罪活动。3月20日,越南海防市海关局与海防市警察局合作,在一个申报为花生的集装箱里查获约7吨从非洲走私的象牙,这是越南执法部门在海防市破获的最大一起走私象牙案件。  相似文献   

9.
一 美国政府下达布雷令。应求援,中国政府决定派扫雷队赴越扫雷 1972年5月9日凌晨,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的摄像机前,宣布了美国政府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决定:美国将对越南进行海上全面封锁,对北方沿海重要港口及内河航道实施大规模布设水雷。 一小时后,蓄谋已久的美军便开始了疯狂的大规模海上封锁。 天上,100余架美海军舰载机铺天盖地轮番轰炸;海上,6艘舰艇四处炮击。霎时,越南的海防、广安、鸿基等沿海地区硝烟弥漫,弹片横飞。 紧接着,沿海上空又出现了40余架A—6A、A—7E型舰载机。只见这些飞机投下的并不是炸弹,而是由降落伞吊挂着的各式飞雷。  相似文献   

10.
每年有近三成药品申请在审批环节被“枪毙”.以2014年为例,审结的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剂约1900个受理号,约有560个不被批准,最终等到被“枪毙”的结果要经过几年的时间. 在每年几百个被“枪毙”的申请企业中,越南一家名为VELLPHARM的药厂(以下简称越南药厂)自2011年开始与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展开了长达3年的诉讼拉锯战,从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到北京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走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院).  相似文献   

11.
木子 《政府法制》2011,(29):31-31
瑞士军刀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由瑞士人卡尔·埃尔森纳研制的军刀已经获得了专利。二战期间,“瑞士军官刀”被美国大批量采购供应陆军消费合作社。由于战时美军遍布世界各地,从而推动了“瑞士军官刀”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2.
法制宣传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应坚持知、行、趣的统一,这符合宣传教育工作的普遍规律。“知”的目的是“行”,“行”的基础是“知”;“知”而后“行”,“行”之有效,进而求“知”,方能使“知”与“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宣传教育的理想效果;“趣”既指达成“知”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鹤  文波  建新 《法庭内外》2006,(12):15-20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用贪来的钱做生意亏掉了400万元的门头沟区三电办主任张宝经,竟然拿着自己的前途和生命赌气,带领一帮无业人员,浩浩荡荡去澳门、越南、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缅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赌博,甚至还在著名的“东方公主”号、葡京赌场等地一掷千金,但是张宝经逢赌必输,最终血本无归,因此还得了个“张输光”的绰号。  相似文献   

14.
姜森 《检察风云》2023,(2):68-70
<正>二战中,德日潜艇部队被称为水下“狼群”,频频发动不光彩的偷袭战。美国《海军时报》以当时的两场经典战役,解读了美国战舰与德日潜艇之间的猎杀与反猎杀较量。未能锁定日本潜艇1942年8月,美军奇袭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拉开了在太平洋战场上实施反击的序幕。9月1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增援部队登上瓜岛,奠定了瓜岛争夺战的胜局。但为了运送援军,担任护航任务的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遭遇日军潜艇偷袭,付出了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15.
“全国美国宪法研讨会”于今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复旦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为纪念美国宪法制定200周年而举行的,出席会议的有复旦大学法律系、国际政治系、美国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华东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和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的40多位代表。  相似文献   

16.
当代愚公     
丹萍 《法治纵横》2011,(20):41-41
美国南达科他州卡斯特城外的黑山上坐落着巨大的山体雕塑——“疯马”。 “疯马”是19世纪一名誓死不向欧洲殖民者割让领土的苏族印第安酋长的别名。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苏族酋长亨利·斯坦丁·贝尔1939年邀请科尔恰克为“疯马”塑像,地点选在黑山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被认为是越南多种农林产品的重点出口市场。最近,在河内市,越南商务部主持召开有关“大力开展向中国出口”的座谈会,商务部的有关专家提出关于向中国出口的某些越南商品的提案。越南的橡胶被认为是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因为中国的橡胶需求量十分巨大。2004年,中国进口橡胶总金额达到17亿美元; 今年中国的橡胶需求量可能比去年增长20%-25%。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具有四重意蕴:一是整合性意蕴,是对既有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尤其是哈特和德沃金的法律有效性概念的总结和整合;二是超越性意蕴,哈特和德沃金将法律的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对立起来,而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则将这两个维度统一起来;三是反思性意蕴,他将现代法律理解为行动系统,是建制化和合法化的统一,揭示出现代法律的实质是“事实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社会媒介”,法律之“应该”最终体现在法律之“是”上;四是批判性意蕴,哈贝马斯只是在“程序”这一维度上作出了自己贡献,现代法律的有效性应该是哈特的“形式”、德沃金的“内容”和哈贝马斯的“程序”这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6则     
《人民调解》2023,(8):62-64
<正>浙江2023年3月至6月,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市社会治理中心和市人民调解员协会联合开展了纪念“枫桥经验”60周年暨“我的调解故事(身边的调解)”优秀调解案例、卷宗、摄影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最终分别评出优秀人民调解案例、卷宗、摄影作品一、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对“调查式记者”这个特有名称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一些特大的新闻报道大都出自调查式记者之手,像纪实新闻片《伊拉克的军法审讯——伊拉克监狱美军虐待战俘报道》也是CBS调查式记者的杰作。还有“水门”事件,是《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调查式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的典范之作,他们把舆论监督的矛头直指国家总统,最终导致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的总统辞职。在中国,除了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明确告诉了受众“记者还可以调查”的概念外,调查式记者还鲜见于相关媒体上。具有新闻划时代意义的“首届中国调查式新闻记者研修班”,也没有在权威的新闻媒体上露面,仅在广东的《南风窗》作了有限幅的报道。然而,即便如此,广泛意义上的“调查式记者”群落在我国已经存在。在对我国调查式记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调查式记者没有编制,没有户口,没有职称,甚至也没有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当他们的调查侵害了“黑恶势力的权益范围”时,伤害就伴随而来。所以说,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还有,尽管不能否认调查式记者对中国新闻发展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存在也对相关新闻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