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修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沙皇俄国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而修筑的,贯通中国东北三省并与俄境内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它既是沙皇俄国政府侵略中国的一个结果,更成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2.
王凤贤 《世纪桥》2003,(1):21-23
中国铁路是沙俄政府依据《中俄密的》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一条“丁”字型铁路线。从满洲里至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至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1905年沙俄将中东铁路支线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简称《中俄协定》)及《暂  相似文献   

3.
中东铁路是沙俄根据1896年签订的《中低密约》与1898年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铁路线。其中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到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干支两线构成“丁”字形。中东铁路是当年沙俄控制我国东北与争霸远东的重要工具。1904-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根据《朴获茅斯条约》,沙俄将中东铁路地线的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订了《中俄协定》,同意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4.
周喜峰 《奋斗》2020,(3):70-71
中东铁路最初名为“满洲铁路”,后改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辛亥革命后称为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为夺取中国东北地区资源称霸远东地区,在通过和清朝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修建的一条连接中俄两国的“丁”字形铁路。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发动了一场长达15年的侵略战争。这期间,苏联是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最重要的盟友,援助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但是,不能不指出,苏联在对华关系的外交决策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狭隘民族利己倾向。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东铁路主权与曹理权之易手中东铁路系根据1896年《中俄密约》协定建造,是沙俄侵略中国的工具,也是各主要帝国主义大国争夺的对象。十月革命后,中苏双方在中东铁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交涉,苏联政府采取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力图恢复沙俄时代对中东铁路的特…  相似文献   

6.
1929年7月,东北地方当局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怂恿、支持下,以武力接管中东铁路,破坏了1924年中苏共管中东铁路的协定,制造了“中东路事件”。这年的8、9月间,福建省委根据共产国际、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全省范围内领导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东路事件”的由来十八世纪末,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和称霸远东,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和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从1897年至1903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解读洛克《政府论》一书中有关特权问题的基本观点进行阐述和解析,从特权的本质出发,探讨特权的积极意义和相应的弊端,从中找出其现实意义,为权力制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王敬荣 《世纪桥》2010,(13):40-41,48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的专制统治被推翻。但是盘踞于中东铁路公司的沙俄残余分子仍在作垂死挣扎,企图以此为基地,建立"国中之国",延续其殖民统治。黑龙江及吉林的地方官吏抓住沙俄专制政府垮台及俄国国内陷入内战混乱之机,果断地采取政治、军事等措施,调动各方力量,经过艰苦的努力从沙俄残余分子手中夺回了中东铁路的驻军权、管理权、土地权等部分重要权益,为国家挽回了重大利益,彰显了中国主权的威严,他们的行为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9.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应有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内容,但苏俄后来对此予以否认。苏俄在归还中东铁路问题上前后所持态度发生很大变化,主要动因是由这一时期苏俄对华政策的基本思想与具体实践所决定的。其一,苏俄政府关于中东铁路的政策实际上始终未变,即不同意无条件归还中东铁路。其二,《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关于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规定,是苏维埃政府两重性外交的结果。其三,苏俄政府宣布无偿归还中东铁路,是出于获得中国在外交上承认的需要。总之,决定苏俄对华政策的主导因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现实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风云际会的满洲大地 -- 中东路的由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翌年与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同意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但这一规定遭到对东北早已垂涎三尺的沙俄反对,于是沙俄勾结德国、法国强迫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相似文献   

11.
陈玫 《世纪桥》2011,(2):50-55
东北地区工人阶级的形成是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而黑龙江的产业工人则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干线及附属工厂中。1896年,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密约》,从而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和经营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这项工程的开工和建设,筑路当局从铁路沿线和外省——主要是直隶和山东招募大量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主要从事土木、石工和其他繁重的体力劳动。到1900年该条铁路已招募了17万多人。  相似文献   

12.
中东铁路,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1920年10月由北洋政府交通部代管后,始改此名,俄文名称未变.它是沙俄根据1896年6月和1898年3月与中国清朝政府先后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在东北境内修建的一条呈"丁"字形的铁路.是沙俄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虎兮归来     
周野 《奋斗》2009,(3):64-64
我的家住在老爷岭的山脚下.听老一辈讲过去这里獐狍麋鹿满山遍野,曾是东北虎的栖息地。自从修建中东铁路以来,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大肆掠夺我国的森林资源.加之我们这些年的滥砍滥伐.山秃了,野生动物少了。老虎也没了踪影。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频道播出了在黑龙江省饶河至东方红区段距离公路大约20米处发现了野生东北虎,被一大学生在公共汽车上用手机拍摄下来。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弱国无外交。在近代,贫弱落后的中国屡屡受制于列强。然而,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却曾以他的勇气和智慧,在谈判桌上成功地从沙俄口里索回它已经吞进去的东西。   事情得从崇厚签订《里瓦机亚条约》谈起。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从沙俄手里收回伊犁便摆上了议事日程。 1878年 6月,清政府派崇厚赴俄国交涉。谈判中,他被沙俄所愚弄,只知道收回伊犁而不在乎其他的损失。这样,经过半年多的谈判, 1879年 10月,崇厚与沙俄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里瓦机亚签订了条约。   在这个条约中,中国部分收回了伊犁地区,在其他方面却遭受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观点     
《廉政瞭望》2012,(23):10-10
最危险的不是贪钱腐败而是特权腐败 中共中央编泽局副局长俞可平近日呼吁,在过去十年基础上应进一步推出更多的突破性改革举措。他认为现在最危险的还不仅仅是贪钱的腐败.更担心的是官员的特权。因为一旦承认特权,就意味着它是合法的,由特权导致的腐败是不被追究责任的,特权是一种制度性的腐败。特权是威胁老百姓对政府信任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对东北地区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影响极大。近年来史学界对此问题已经有所论及,但认识仍不一致。本文试图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教于读者。要正确评价我党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首先必须搞清楚中东路事件的性质。近年来,史学界有的学者不同意中东路事件是国民党反动派与东北地方当局发动的反苏反共事件的说法,他们认为:“中东路事件,是当时的中国当局为维护国家主权与苏联为维护既得特权的冲突,可以认为,张学良要收回中东路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这种说法如果能成立,那么我党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就势必被否定。笔…  相似文献   

17.
王志民  李玲 《世纪桥》2010,(6):37-41
<正>从地图上看,中国像一只大公鸡,而东北则是高昂的鸡头。在这个鸡头生活的人们在历史上曾遭受过空前的劫难。1885年沙俄强迫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将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的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归属了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通讯《敢于向特权挑战的人——记北京丰泽园青年厨师陈爱武》,公开批评时任商业部长王磊搞特权,吃一顿客饭所  相似文献   

19.
郑宏伟 《世纪桥》2008,(5):75-76
《中东市场》是《高级英语》中的一篇文章。这篇作品应属英语描写的典范。通过对该作品描写的研究表明,作品的描写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官的体验为基础,使描写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紧紧围绕中东市场中的特色,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过程中详略得当,使作品的描写主次分明,主题突出。深入研读《中东市场》的描写特色会使我们对英语的描写写作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英语描写写作能力和对英语描写欣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理论新视点     
《前线》2000,(6)
网络经济将改变政府管理方式严艳华在2000年第3期《学术研究》上撰文指出,以往的政府使信息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特权,组织层级越高,其所拥有的信息量就越大。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给人们带来的最直接益处是在更广泛意义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更接近信息。通过网络及其它各种信息传媒,公众更加了解政府在做什么;一些原来只有政府可以提供的服务,公众也可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旧有的权力平衡被打破,这必将导致政府管理方式的巨大变化:网络化将使政府人员大幅精简,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职能将重新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