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王安石、探讨王安石变法的著作和文章颇多,但从王安石人才思想层面发表专著,王凤岭同志的《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还是首例。这个课题选得好.特别是在王安石所生活的宋代显得格外重要,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开发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2.
周长春 《求实》2001,(11):60-63
本文概述了王安石改革思想的形成过程 ,王安石变法运动的缘起 ,变法的主要内容 ,取得的社会成效 ,失败的根本原因 ,以及王安石变法给社会发展提供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说到苏东坡的政敌,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又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王安石去世后,中书舍人苏轼为其撰《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足见关系的不一般。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  相似文献   

4.
《材论》,是反映王安石人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议论高奇”的著作中,王安石对人材与基本国策、人材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有超越前人的独特见解,是王安石人材思想的基础。 (一) “人材为政事之本”,这是历朝当政者几乎都懂得的道理。可为何旧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熙宁新政".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了.毛泽东曾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认为他"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多项变革,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创新、也是最为当时人所诟病的是"青苗法".  相似文献   

6.
快乐大叔 《党课》2009,(11):98-100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变法者在中国历史上多半以悲剧收场,相比之下,王安石倒是基本做到了善始善终。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3,(19):56-56
苏东坡与刘贡父都是北宋有名的文人,性格相近,都喜欢开玩笑,所以关系特好。刘贡父名刘放,在历史上,以著史闻名,曾帮助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持论甚正,但在生活中,却是个活宝。刘贡父跟王安石为旧交。一日,刘贡父去王安石处.主人不在,发现案头有草稿一篇,是王安石论兵之稿。贡父有过目成诵之能,默诵一遍,大体记得。隔日两人再见。王安石问,近来有何著述?贡父回答.在写兵论。乃将王安石草稿复述一遍。王安石大窘,默默地将自己的草稿撕掉。他断没有想到,刘说的就是自己写的。  相似文献   

8.
<正>肖永奎在10月10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改革方案。他将当时存在于商业中的理财术主动纳入国家体制的转型中,要求政府学习商人的"长袖善舞"。王安石将其拉到儒家的传统中,并通过阐释《周礼》,使其成了周公之法。在新的语境中,王安石重新解读儒家的民本观念。其核心在于实现均平  相似文献   

9.
试论王安石的人才观王守志王安石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主持较彻底的改革变法而著称于史。王安石变法,包括均输、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募役)、市易、保甲、将兵、方田均税等诸多内容。这些新法之所以能够...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人才思想浅议黄永杰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地方官近二十年,一生中两度为相。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王安石对人才的认识和理解颇为深刻,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有教益。公元1058年(嘉冗三年)王安石在江南任东路提点刑狱(司法监察之行政职)...  相似文献   

11.
正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熙宁新政"。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了。毛泽东曾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认为他"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多项变革,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创新、也是最为当时人所诟病的是"青苗法"。宋朝立国百年后,积贫积弱形势日峻。宋神宗赵顼继位后,面临内忧外患,思图富国强兵,有所作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与刘贡父都是北宋有名的文人,性格相近,都喜欢开玩笑,所以关系特好。刘贡父名刘攽,在历史上,以著史闻名,曾帮助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持论甚正,但在生活中,却是个活宝。刘贡父跟王安石为旧交。一日,刘贡父去王安石处,主人不在,发现案头有草稿一篇,是王安石论兵之稿。贡父有过目成诵之能,默诵一遍,大体记得。隔日两人再见,王安石问,近来有何著述?贡父  相似文献   

13.
洪武敬士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2):47-47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任宰相期间,积极变法,推行新政,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受到了宋神宗的赏识。王安石认为,事业的成功,关键靠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官吏,要运用“教之、养之、取之、任之”这“八字法”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后期.社会积累了许多矛盾,官民关系紧张,国势衰颓不堪,非变法不足以进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被推上了变法的舞台,并从均输、青苗、保甲、免疫、市易、保马、方田、农田水利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法。可这场变法终究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王安石在变法中所依靠的官吏贪赃不法所致,从而败坏了变法的名声,给保守派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志大而量小,听不得不同意见。当时,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中,除了司马光之外,苏轼算得上是影响较大的一个。但苏轼也并非那种主张“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的保守派。他的本意也是主张改革的,只不过觉得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相似文献   

16.
吕惠卿是什么人,他在王安石变法中起的是什么作用,他与王安石又是什么关系?不妨先看史书上记载的一件事:王安石在最后一次被罢相时,耿耿于怀的不是“始终以为新法不可用”的司马光,而是处处“迎合安石,建立新法”的吕惠卿。吕惠卿是福建泉州人,“安石既退处金陵,往往写‘福建子’三字,盖深悔为吕惠卿所误也”。这寥寥数字,使入如见王安石当时对人对己怨恨和悔恨的心绪。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变法改革。在担任宰相的期间,他起用一大批改革派人士,大张旗鼓地兴利除弊,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法。王安石变法最终虽然失败了,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响,列宁曾称誉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10卷第152页)  相似文献   

18.
诫贪酒联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饮酒很注意场合。一次,包拯请他和他的政敌一道来家中宴叙,意欲为二人和解。席间,王安石却始终只动箸而不端杯。事后,包拯责怪他太不近人情。王安石也不辩驳,只是写给包拯一联解释原委:“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莫过。”原来这是一副集唐人句的漏字联,上下句各漏去一个“酒”字。  相似文献   

19.
重读苏轼     
正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名句为大家所熟记。提到苏轼,不能不提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变法的一些内容过于急功近利,损害了百姓利益,因而不被变法派赏识,被迫离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失败,保守派执政,本该重新被起用的苏轼却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新法,又不得保守派认可。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到遥远的海南岛。  相似文献   

20.
北宋中叶,吏治腐败,各级封建政府中的官僚、吏胥贪污受贿成风,请托送礼盛行。王安石认为这种情况对于政令的推行是极为有害的,因而他以宰相的身份,主持制定“重法”以杜绝贿赂请托、枉法受贿等弊端。而且,他本人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据《五总志》记载,有一次,一位地方官送来一块砚石,当面对他说:“这块砚石真好。”王安石问他:“好在哪里呢?”那人说:“呵之可得水。”王安石笑道:“一块砚石,能呵出多少水呢?纵得一担水,又能值几何?”那人原以为王安石善于诗文,自然喜爱文房四宝,因而投其所好,送来一块砚石,想不到这位大宰相不但不“赏光笑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