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讥笑说,设官为的是做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井水不饮,不更胜公乎?”现实生活中,令群众恨之入骨的贪官毕竟是少数,而百姓感受最多的是被冠以下列称呼的诸官:一曰“懒官”,他们只动嘴不动手,在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时,不是在切实付诸行动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造声势、提口号、搞表态,把“说到”当“做到”;二曰“庸官”,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想的不是如何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
刘希平 《政府法制》2013,(19):24-25
曾集“摄影家”、“博友”、“厅官”于一身的湖南省公安厅原副厅长杨建农.在变味的政商交往中沉沦,从一名“好口碑”的厅官沦落为阶下囚。其跌宕人生成了权力变异滋生腐败的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信用与和谐社会——以“煤官撤资令”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目前法律信用的缺失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最大障碍,国务院最近颁发的要求煤官们限期撤资的“煤官撤资令”就是法律信用缺失的明显表征。当下通过法治的力量来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树立和培养立法信用和执法信用,从而不断消解法律的随意性、混乱性和疲软性而增强法律的神圣性、权威性和必行性,为和谐社会秩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石。本文结合“煤官撤资令”问题谈谈法律信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翔 《行政法制》2002,(3):40-40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乐?”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者快乐。”朱元璋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令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  相似文献   

5.
俞思贵 《法治研究》2006,(12):34-34
中国是个官本位意识很浓的国度。自古以来在民与官之间,为官者受人看重,那是因为做官的人毕竟少数,且手中有权,多数人只能终生为民。古时的官,通常被称作“老爷”;现在的官,则时尚地被称为“公仆”。古时的官,除了世袭和册封之外,多数系科举制度的产物,重的是才;现在的官,除了政治条件之外,还要经过组织的考察和群众的推荐,要求德才兼备。古时的好官,崇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代的好官,强调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印象最深、最典型的就是焦裕禄了。  相似文献   

6.
星岛 《政府法制》2013,(9):23-23
剖腹者直接于腹部割开十字形状,内脏爆裂流出,直至失血过多死亡。这只是古代日本人剖腹的方法之一.被称为“十文字切”。另外有“一字”、“二字”、“三字”几种切法..剖腹者如果过于痛苦会有一名助手替他斩首。为保仪态,女性的剖腹自杀者会绑起双腿。  相似文献   

7.
“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通常是人们用来评价领导干部的专门语,且是肯定性的。但是,细究起来,这短短的五字句,既是对一个好领导的定性,也是对一个劣质干部的定性。“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老百姓习惯于用它来认同那些没有“老爷”气、没有官架子、没有官派头的人民公仆。像焦裕禄,像王进喜,像孔繁森和李润五式的好干部,百姓就曾用“当官不像官”来评价他们。因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多数湖北黄冈市人来说,2004年1月8日是一个有点“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曾先后担任黄冈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监所检察处处长的陈友斌被黄梅县人民法院以贪污、诈骗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从一个反贪局长到“贪”局长,其中的是是非非耐人寻味……知法犯法,东窗事发在东窗事发之前,陈友斌还是一副“正气凛然”的反贪局长的风度。他的仕途可以说是一帆风顺,青云直上,令不少人羡慕不已。特别是他的亲民面孔,至今有不熟悉内情老百姓还会说:“不会吧,这么廉洁的好官,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呢?是不是冤枉好人了。”这完…  相似文献   

9.
廉政,历史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历史的课题海南大学副校长谭世贵历史从远古走来。自从剥削和剥削阶级产生以来,腐败和廉政作为两种相对立的社会现象,便同生共长,相互伴随,成为阶级社会的永恒话题。旧中国上下几千年,“十官九贪”、“无官不贪”、“升官发财”,腐败现象之严重可见一斑。明代...  相似文献   

10.
林肯当选总统后,前来他家送礼行贿、跑官要官的人很多,令他不胜其烦.他当众宣布:“凡送礼者不得入门,凡要官者即刻走人.”他的廉洁和正直受到民众的广泛好评.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此期间,林肯竟然还曾向客人强行索要过礼物.  相似文献   

11.
以史为鉴     
中国古代促官学法 战国晚期,秦国的官吏不仅本人要学法和守法,而且还承担着向公众传授法律知识的重任。秦律中就制定了以是否“明法律令”作为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地方基层干部中“傍风”日盛.其表现:一是“傍款”.一些基层干部以搞活地方经济为借口,打着扶持个体经济的旗号,与当地的“大款”过从甚密,拉拉扯扯,称兄道弟.有时,大款一个电话就可以令这些官们置工作于不顾,为其跑前跑后,乐此不疲.大款以领导的权威作门面,胡作非为,领导干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苞的《狱中杂记》,发觉各家对“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一句中“同官”的注释颇有出入: 1.同官,同样官职。2.同官,同一衙门为官。3.同官,同官县。现陕西省铜川市。查《辞海》“同官”条;同寮也。《诗·大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古代的历史经验,亦应予以足够重视,系统地加以研究、总结、鉴别,择善而从,汲取精华。兹辑整肃吏治的法律数例,供以探讨。1.商朝制定《官刑》,严禁“三风十衍”。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早在夏朝,“孔甲帝立,好方鬼神,事淫乱。”有了恒歌酣舞的“淫风”。传至夏桀,酒池肉林,荒诞误国,遂至于亡。商汤汲取夏代覆亡的教训,在建国之初就针对时弊制定了法律。《尚书·伊训》所记载的此项法律的简单条文是:“制官刑儆于有位者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官”分两类,一类为清官、正气官、干事业的官,是老百姓所拥戴的官;另一类为贪官、腐败官,昏庸的官,是老百姓所唾弃的官。同样是官,类型不同,本质相反,原因何在?官德不同使然。因此,为“官”必先修“官”德。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处人看人品。人品不正,难以做好官,官风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服务型的社会中,笔者认为:司法所长这个“芝麻绿豆官”应展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魅力,方能带好队、领好班。一、得人心是司法所长的立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吴钩 《政府法制》2013,(35):14-15
北宋行个叫宋祁的大才子,就是那位以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令同僚惊艳的“红杏尚书”。他的父东宋玘,曾在常州当了十年法官。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利用职权贪赃枉法的毕竟是少数,而利用具体办事之“权”,吃拿卡要的现象却不能说极少。群众对这些以职谋私行为十分反感,有的人称以职谋私的公职人员为“官丐”。一位企业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街头乞丐好打发,一角两角足矣。而来自有关部门的‘官丐’则让人头痛,授之无力,拒之不得,如不让他们吃足喝够捞饱,即使你有红头文件批复也照样让你办不成事儿,真所谓‘现官不如现管’。”下面实录发生在某地的几起“官丐”行为。1某乡是个老区特困乡,由于基础差,筹不到资金,到了去年乡里仍未办成一个乡镇企业。去年6…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杨振海因受贿被检察机关逮捕消息传出,中原震惊了。 “嘿,想不到他刚当上市委常委就‘栽’了……” “唉,他这几十年的奋斗毁于一旦……” “这是咱市抓出的经济犯罪最大的‘官’,等着看吧……”  相似文献   

20.
余斌,原湖南临湘市副市长,几乎在一夜间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余斌之所以被关注,因为在他的身上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矛盾和悖论:在一些人心中,他是一位“劫富济贫”的“好官”;在法律面前,他又是一个因“受贿”而被判刑的“贪官”。而他所引发的争议,也远远超过了好与坏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