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2月15日是中国与智利建交40周年纪念日。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中智两国关系在40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中拉关系发展过程中多个第一的传奇,中智两国在政治交往、经贸关系及制度化安排等方面还代表着中拉关系发展的水平,并成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发展互鉴的典范。两国之间天然的互补性、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开放进程是推动中智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性推动。中智关系也存在一些中拉关系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贸易结构、贸易与投资、政治与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文交流与政治经济的不平衡。然而,这种不平衡问题不会阻碍中智关系未来的发展,反而为中智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智利外长瓦尔克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韩国釜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中智自由贸易协定》是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中智两国将从2006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进程,智利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将有92%的产品被免除关税,而中国销往智利的近一半的产品也将实行零关税,占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将于10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关税。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智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智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贺双荣一、历史及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20年里,中国与智利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的民间政治、文化交往和经贸往来已经开始,其间的经贸关系以民间贸易为主,且多为间接贸易,贸易额很小。1965年中国在智利设立商务代表处后,中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4月中国与印尼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双方经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两国贸易快速增长,中国对印尼的投资也不断增加。中国对印尼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基础设施领域,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也开始增加,并采取并购、BOT、投资设厂等对外投资方式。本文就中国对印尼的投资状况、投资领域和方式,以及中国在印尼投资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勤 《东南亚》2004,(1):16-2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加速,新加坡积极推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大力拓展中国这一新兴市场,使中新经贸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近年来中新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于中国与新加坡双边政治关系友好,经济互补性较强,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自1 990年中新建交以来,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1 0年来两国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达1 2 %。据中国海关统计,1 990年中新两国贸易额为2 3 2 5亿美元,1 995年为6 8 98亿美元,2 0 …  相似文献   

6.
张瑞昆 《东南亚》2010,(4):12-15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与老挝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自此之后,两国关系进入了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中老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不断交流治党理政经验;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合作,在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两国的经贸额快速增长,联系日益密切。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中老两国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中老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当前正值中国与智利建交四十周年之际,四十年的友好交往奠定了智中双边关系扎实的基础,两国交流互动日益频繁,逐渐建立起平等、友好的“新型关系”。进入21世纪,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加快,智中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遇到一些挑战和任务。两国应借助四十年友谊、信任和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将智中关系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智利驻中国大使塔鲁德阁下 ,尊敬的罗德里戈·迪亚斯·阿尔瓦尼科先生 ,尊敬的阿尔瓦罗·塞耶先生 ,女士们 ,先生们 :1 970年 1 2月 1 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智利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今天 ,我们欢聚一堂 ,庆祝中国与智利建立外交关系 30周年。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南美洲国家。中智两国建交以来 ,双边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尤其是 80年代以来 ,两国之间的高层互访为双边关系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久前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 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 ,江泽民主席与拉戈斯总统再次亲切会晤 ,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9.
智利的经济政策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的经济改革在拉美地区普遍展开,这个地区的经济呈现出剧烈动荡和增长乏力的局面。而智利经济却表现不俗,不仅宏观经济形势基本保持稳定,而且增长势头强劲。笔者认为,智利的经济成就是政府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自主的、有创意的经济政策的结果,或者说,是智利逐步背离新自由主义的结果。智利经济改革迄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智利经济改革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点,但这个阶段的改革成效并不好,表现为经济剧烈的起伏动荡;第二阶段的改革依然是在军政府时期进行,但在政策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随着1990年文人政府取代军政府上台执政,智利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就智利历届文人政府所奉行的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强制存款政策、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和社会政策做了详细论述。经过30年的改革,智利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企业私有化过程已基本结束,一种新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从当前情况来看,智利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既不在于其经济体制,也不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在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经由两国总理互访,中日关系实现了"破冰"和部分"融冰",中日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日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其深层因素包括:中日关系是世界上最具复合性的双边关系;中日两国同时呈现强势;中日关系进入心理角力阶段。经济相互依赖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也是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动力。建立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是中日两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中期,英国和阿根廷由于南极领土主权问题引发了两国在南极地区的冲突。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关系逐渐从冲突走向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签订了维护南极和平与稳定的《南极条约》。两国在南极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关系的削弱和地缘政治上的角逐所导致的两国关系的恶化。之后两国从冲突走向合作,总体上是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以及美国与苏联因素的影响,还在于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两国的利益。两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关系对之后的马岛战争、北极问题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对中国的南极政策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蒙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蒙两国山水相连,经济互补性明显,具有发展经贸合作的良好条件。随着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政治关系的不断提升,中蒙经贸合作也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自身条件的日趋完备 ,中国入世进程明显加快。 1 999年 1 1月中美两国达成中国“入世”协议 ,中国“入世”进入倒计时阶段。这是中美双方顺应时代潮流 ,互利合作的结果 ,它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同时也适应了WTO自身发展的需要。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中国“入世”是大势所趋。中国加入WTO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各国和地区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很显然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持续增长。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 ,各国都进一步认识到 ,经…  相似文献   

14.
从明代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四百多年里,是中越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较之宋、元各代均有重大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走向高度发达阶段,并有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在和安南、占城等国的对外关系中,也较过去密切了。而这个时期的安南封建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反映在政治和对外关系中,更多地有赖于加强同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以达到“奉正朔,保境而威其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越经贸关系中的贸易逆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两国发展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在贸易自由化和世界经济融合的大环境中,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中越两党和两国政府领导人多次互访,签署了多项双边经贸合作协定,为两国及两国各地区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进入21世纪以来,中越双边贸易关系取得迅猛发展,但两国贸易逆差问题也日趋严重.中国对越南的大额贸易顺差有多方面原因.针对该问题,中越两国将共同采取相关政策措施,缓解中越贸易逆差问题.  相似文献   

16.
4月5-7日,应智利总统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的邀请,江泽民主席首次对智利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江主席的访问,极大地促进了中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中,东北三省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对有关情况做以介绍并提出一些看法.近十年东北三省同原苏联的边境地方贸易的发展进入8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缓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紧密联系的加强,中苏关系开始缓和并于1989年由于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而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这一期间两国的经济联系全面恢复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的贸易总额最高不超过30亿美元,到80年代末期双方贸易总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2年中俄贸易总额高达58.6亿美元.中俄(苏)的经济技术合作也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取得顺利发展同时.两国的边境地方贸易发展更加迅速,获得的成果已使世人瞩目.在中俄(苏)边境地方贸易的发展中,尤以黑龙江省、吉林省为重点.也可以说,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的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代表了两国发展的水平和万向.  相似文献   

18.
胡潇文 《东南亚》2012,(3):18-24
从2007年越南和印度签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越南利用大国平衡战略,积极发展与印度政治军事关系,制衡中国的意图日益凸显,但越印目前的合作方式具有时效性和局限性,将不会是两国今后合作的长远模式,也不会改变中国在两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朱昌  陈勇 《东北亚论坛》2007,16(1):99-105
中俄的转型和发展需要中俄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实现”龙熊”共舞。深化经贸合作是两国实现崛起过程中的双赢选择。一个迅速工业化的中国需要稳定可靠的俄罗斯市场,一个日益强大的俄罗斯同样也需要参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潜在市场。在中俄两国几乎具备所有条件的情况下,经贸合作进展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转型不彻底。然而,为实现共舞,当前两国应利用良好的政治关系,扩大深化经贸合作,完善经济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完善市场建设,这不仅能消除影响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性障碍,也是两国成功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80年代初 ,在拉美掀起了一场新自由主义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 ,拉美经历了短暂的低速经济增长之后 ,又陷入了“失去的”状态。一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三个亮点  智利最早于 1 973年开始改革 ,其他拉美国家基本上在 80年代开始改革。在 2 0~ 30年的改革历程中 ,拉美地区出现了三个改革的亮点 ,即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智利是改革的“先锋”,成绩也最好 ,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稳健的金融体系成功地抵御了数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养老金体制改革促进了金融部门的发展 ,稳定了经济和社会。但是 ,认真分析智利的改革 ,可发现许多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