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东黎 《法治研究》2012,(7):84-102
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反补贴措施使用大户。欧盟反补贴的法源为《欧盟条约》第131条和第133条有关制定欧盟共同商业政策的约定.而1997年10月6日颁布的欧盟理事会章程第2026/97号条例则构成反补贴税调查的法律框架。欧盟反补贴的执行机构有三个: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及欧盟咨询委员会。欧盟反补贴法程序制度主要包括调查申请的提出、立案、磋商、调查、反补贴初步裁定、临时反补贴措施实施、接受承诺、最终反补贴税的征收以及复审等程序。2010年以前。欧盟从未对我国发起过反补贴调查。2010年4月,欧盟首次打破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的惯例.对中国铜版纸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开创了对中国产品进行“双反”的先例。时隔数月.欧盟再次对中国产数据卡产品同时展开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贸易救济“三反”调查.这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贸易救济实践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陈儒丹  黄韬 《法人》2007,(2):104-105
在反补贴调查程序中,中国企业应该牢牢盯住美国国内法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措施这一条通过判例确立的既有规则,从而采取有效、充分的法律抗辩  相似文献   

3.
王丹 《法制与社会》2014,(10):102-103,106
近年来,反补贴—作为世界贸易三大救济措施之一,被其它国家频繁地用来对中国出口企业进行贸易制裁,使得我国政府以及企业不得不面对着异常严峻的反补贴形势。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在应对国外对华反补贴调查案件中所存在的政府有关部门对反补贴认识不足、我国反补贴政策缺乏规范、政府和企业对于反补贴案件应对不积极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欢  关钢 《中国法律》2004,(4):12-13
反补贴法律是贸易求济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反补贴措施是各成员规范对外贸易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保证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2001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第一部独立  相似文献   

5.
赵学清  杨旭 《河北法学》2005,23(5):14-19
规范补贴和反补贴问题的反补贴法被视为了公平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一大体现。通过对补贴、反补贴与竞争的法律分析,剖析反补贴法与竞争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反补贴法在维护公平竞争中存在的法律价值,提出作为反补贴法理论基础的公平贸易政策之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6.
《反补贴条例》介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帅 《律师世界》2002,(6):17-20
世贸组织新闻官约瑟夫,面对一批批纷至沓来的各国记者,曾谓称:“从新闻角度上,中国已经入世五次。”而面对多达千余件的外经贸法律文件清理、修改和制定,笔者要说:“从法律意义上,中国才刚刚入世。”这其中,《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这三部贸易保护措施法的出台尤为引人注目。在此,本文将尝试对《反补贴条例》加以介评,权作抛砖之作。一、《反补贴条例》的立法背景及其意义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下文简称为《WTO协定》)及《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为《加入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采,频颇有针对中国发起的反补贴调查,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戎三.安仨反补贴领域获得公平的地位,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法律完善体系,并通过自身贸易地位提升和体制改革深化的事实跟欧美等国通过谈判促使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在欧美国家至今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这一现实下,中国该如何面对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是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1条中界定了补贴提供主体,但是并未对其中的“公共机构”概念予以厘清,从而导致各国因对之理解不清晰,加剧了补贴与反补贴国际贸易争端.对于公共机构概念的认定,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国家贸易关系的理解,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丁带 《行政与法》2006,(8):F0003-F0003
对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制度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有制度的介绍和阐释,另一类是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郭双焦副研究员撰写的专著《WTO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改革研究》一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是后一类研究的优秀代表作。该书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法哲学理念,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考察与辨证推理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救济法律制度(包括反倾销法律制度、反补贴法律制度和保障措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保障措施概述及其实施的条件 (一)保障措施概述 保障措施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产业受到进口激增的损害或损害的威胁,该国可以暂时限制一种或一类产品的进口。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一样,保障措施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物,是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手段。与反倾销和反补贴相比,  相似文献   

11.
保障措施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但保障措施在性质上不同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在正常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在不公平贸易条件下的倾销产品和受补贴产品.此外,在实体条件、程序条件、实施对象范围、实施期限、实施措施的形式、出口方获得补偿或行使报复权等方面,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由于保障措施是公平贸易下的贸易救济,因而适用条件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2.
秦国荣 《法商研究》2006,23(2):137-144
反补贴作为WTO为维护非歧视和公平竞争的自由贸易而赋予成员国的一项权利,一直是国际贸易制裁的重要措施。随着近年来许多国家相继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再加上加、美两国相继修改国内反补贴法,将其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无疑将面临更多的反补贴诉讼。为应对国际反补贴诉讼,我们应深入了解WTO下的反补贴诉讼机制,并在完善国内反补贴立法的同时,尽早建构反补贴预警、执法、诉讼等机制,做到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出口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将会很快把反补贴法适用于我国。本文在阐述外国对我国的反补贴形势和我国补贴与反补贴的立法与实践及其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差距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利强 《法律科学》2008,26(2):156-162
美国一方面对中国适用反补贴税法,另一方面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控告中国的禁止性补贴措施之做法,说明美国正在积极行使WTO协定下的贸易权利。应当从美国联邦宪法与国际法之双重视角把握贸易权利之性质并将其分成实体性市场准入权利与程序性贸易救济权利两大类,唯此才能理解美国对中国实施“双轨制反补贴措施”之实质。对美国正在推行的以贸易权利为导向的对华贸易政策,中国必须用自己的贸易救济权利加以对抗。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铜版纸案”述评——基于反补贴申诉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页纸业集团基于中国政府为促进国内造纸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性贷款计划、税收减免优惠措施等向美国商务部提起了针对原产于中国铜版纸的反补贴申诉,美国商务部也一反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做法,作出了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的终裁裁决。"美国对华铜版纸案"启示我们,在WTO法律体系下我国现行的补贴政策还有待调整和转换,税收和银行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WTO法律体系下,公平竞争原则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成员方及其企业不得在货物贸易领域、服务贸易领域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中采取扭曲市场竞争的措施,或进行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是应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纵观乌拉圭回合谈判在货物贸易各个领域,如农业、纺织品与服装、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面达成的具体协议,公平竞争原则均贯穿于始终。除此之外,在维护国际货物贸易公平秩序方面,还有三个重要协议,即《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以下简称“《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  相似文献   

17.
乔楠 《法人》2013,(10):80-81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频繁受挫,钢铁行业的贸易战接踵而至截至2013年9月份,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频繁受挫,欧盟陆续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唤醒了国内产业的法律意识,加深了国内企业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了解,在受到倾销或补贴的进口产品严重冲击及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开放法律服务市场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美WTO协议的签署、OECD(经济协力开发机构)体制的出台,“国境”这一概念对人们的限制愈来愈少,世界任何国家在贸易、服务等诸多方面参与竞争不可回避。实行与西方国家不同律师制度的中国在面临开放法律服务市场之际,需要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的开放现状,分析中国开放法律服务市场与加入WTO的关系,使其在协议开放法律服务市场的进程中,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WTO服务贸易总协定、OECD决议以及部分国家有关法律服务市场的立法例 (一)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与OECD决议的有关法律服务市场的规定 《服务贸易总…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产品生产的全球化趋势下,一种产品的完成可能涉及到在几个国家进行的多道加工工序,各国的现行贸易政策和法律对来自不同产地的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进口规定了不同的待遇,如适用不同的关税率或归入不同的配额等,而且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只允许产品有一个产地。这一现实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一,产地的含义是什么?其二,如果一个产品是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原材料、零部件经过在另外一些国家进行的制造、加工工序而完成的,如何确定这个产品的产地?原产地规则——确定进入国际贸易的货物的国籍的法律规则——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所有对不同产地的产品规定了不同待遇的法律都需要借助原产地规则来实施。涉及差别关税的经贸安排(如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或普遍优惠制等)。以国别为基础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各种进口配额(如《多边纤维协定》下的纺织品配额)、贸易保障或报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贸促会与国家经贸委联合主办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法律与实务研讨会于12月18—19日在海南博鳌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