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农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中呈现出加速发展、同质化现象、矛盾凸显等特点。产业集聚区是破解传统农区承接产业转移困局的有效方式,产业集聚区对于传统农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要素集聚效应、梯度提升效应和竞争力延展效应。要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传统农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的城市化、产业的城市化及土地的城市化。批评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是这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观点。这里有必要从全局的、历史的、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或地域空间变化这个问题。土地城市化稍快于人口城市化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在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旖聃 《前沿》2004,(5):44-47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和助推器。其论据如下 :①加快城市化步伐 ,有利于形成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②城市化的推进 ,必将大大推动工业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③推进城市化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 ,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④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 ,才能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使农民更快走上富裕之路。⑤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 ,才能用现代城市文明有效地改造农村 ,并缓减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 ,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可以这样说 ,没有城市化 ,就没有工业化、现代化。根据我国国情 ,我国应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协调发展 ,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要加快城市化 ,就必须实行“经营城市”的战略。即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对城市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资本化的运作与管理 ,走出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新路子。具体说 ,就是从土地资源、城市资产、资本市场、产业发展四个方面经营城市 ,从而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  相似文献   

4.
辜胜阻 《小康》2014,(9):20-20
我认为城镇化的要素不仅仅是人地城,我总结有五大要素,“人业钱地房”,“业”就是城市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人的城镇化是要花钱,现在户籍改革,城市政府对户籍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是花钱的。地的城镇化是赚钱的,过去经济发展方式中,土地红利在城市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协商论坛》2011,(3):60-60
“金融是制约传统农区发展的最明显的短板。其实穷县的县委书记表面看权很大,但就像一个木偶,牵线的人都在上面。比如工商、税务、银行、质检、土地等都是垂直管理。”河南省一位县委书记说,“我到上面跑项目,对方说喝一杯酒给10万元,我连喝了28杯。没办法,人穷志短啊!”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资源、要素驱动的一次城市化向以创新、人才驱动的二次城市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二次城市化是以人为核心、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城市化,体现了人口流动由中心集聚向多点扩散转型、空间格局由小城镇向都市圈和城市群转型、城市功能由产城分离向产城人融合转型等多维度进阶的特征。在实现二次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创新引领、产城人融合、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文化交融和城市治理等方面破题发力,推动城市化发展路径由“量”向“质”切换,更好发挥城市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邵峰 《今日浙江》2012,(5):26-27
在更少土地上、用更少劳动力,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农产品,这是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呼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用技术、资本等现代要素去替代不断减少的土地、劳动等传统要素,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群众》2007,(2):49-50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浦口区作为南京中心城市的近郊区,其区位特点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南京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主线,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城市要素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相似文献   

9.
加快城市化进程不仅是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改善投资环境的需 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赖于基础设施的优化。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缺乏。如何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呢? 一、以地聚财,以地生财。这是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拍卖土地使用权,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费和市政建设配套费,将拍卖土地之所得投入基础设施,达到以地修路,以地建城的目的,这是形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九江“引农造城”工程看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蔡青云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农业传统,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九江农民用行动作了回答:自己造城,用自己的双手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圆“城市梦...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三城”问题,是指我们国家在大力推行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出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经济“边缘化”、弱质化以及城市居民贫困化趋势这三种不良现象。对于新的“三城”问题,应当象对待“三农”问题一样,给予应有的重视。而要解决“三城”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关键则是要改变主要依靠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并且以后者为主。而早日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也对解决“三城”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禹会成徐兵 《群众》2017,(16):47-48
土地是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当前各类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各类产业融合发展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现行土地分类制度、刚性的土地用途管制、单一的土地供应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和集体土地市场交易不畅等因素,还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对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的快速适应,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客观要求。现行土地分类制度难以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以前能准确地划分一二三产业,土地用途可以准确地分为工业、商业服务业和住宅等,而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把现代服务业和工业进行了融合。  相似文献   

13.
李俊超 《群众》2009,(8):22-23
江苏省依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为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江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的实施是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整个宏观背景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日臻完善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江苏凭借乡镇企业在全国率先“异军突起”的优势,开始了“以工促农”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农业属于“生命产业”“土地产业”“人工产业”和“风险产业” ,农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农业将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农业除了一般特征之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农业的资源性、结构性、技术性矛盾十分突出。中国农业内部不可能催生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化是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褚银良 《今日浙江》2012,(18):39-39
近年来,宁海坚持“产城一体、园城共融”思路,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市化为依托,以协调联动为关键,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联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刘健  张琴  郭力 《半月谈》2004,(22):52-54
我国农业大都是一家一户式的“小生产”.农业生产要素如劳动工具、资金、土地等置换范围小,难以形成优势要素聚集的洼地效应,市场竞争力弱。记者最近在渝、豫、湘等农区调查.发现一些农业企业正用新型市场配置观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将现代市场信息、知名品牌等强势要素整合到农业中.起到了激活农业潜力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可概括如下 :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为主线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基础 ,正确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推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较长时期、较高速度的发展时期 ,并形成与新体制相适应的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调整包括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在消费结构升级、放松进入管制、技术进步带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进一步打破“条条块块”的行政性垄断 ,开放、规范产吕和要素市场 ,促进产业和企业组织的合理化 ;三是消除产业、企业和人员的退出障碍。简单地说 ,就是要解决“产业升级”、“开放市场”和“顺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省郏县开展了以创“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县城、旅游县城”为主要内容的“四城联创”活动,继荣获“卫生县城”后,该县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园林县城”。  相似文献   

19.
赵炳林 《人大建设》2011,(10):11-11
二七区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中心区,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市民居住聚集区。作为郑州市的传统商贸区,二七区曾经创造了“河南省财政收入首过亿元大关城区”的辉煌业绩,综合实力多年来稳居全省50个城区第二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土地、规划、资金等要素约束成为制约二七区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的三大“瓶颈”;个别干部不愿干事、不...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北京农科城通州种业园聚集资源要素、创新驱动发展为案例,重点介绍了该园区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建设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台、聚集产学研资源、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带动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的探索,提出依托农业科技园区探索“四化”同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