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敏 《理论月刊》2004,(6):111-113
道德与诚信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却又在人们的行动中常被忽略的问题.针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严重缺失,明确区分道德上的诚信与法律上的诚信,建立现代公正意义上的诚信美德,加强对诚信和公正的法制保障,是道德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诚信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却又在人们的行动中常被忽略的问题。针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严重缺失,明确区分道德上的诚信与法律上的诚信,建立现代公正意义上的诚信美德,加强对诚信和公正的法制保障,是道德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梁小民撰文指出,建立以诚信为中心的正常市场经济秩序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自己就应当诚信,但有些地方的政府却成为诚信的破坏者。所以,讲诚信必须从政府自己做起。 当前更多的不诚信发生在企业之间,三角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现象表示深深地担忧,形成加强诚信教育的社会共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教育下的功夫很大,取得的成效却不尽人意,诚信缺失现象依然严重。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诚信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或者说还没有达到完全一致性和系统性,甚至有时相互冲突、相互抵消。为此,必须在全社会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使其伴随每个人的生命的全过程,消除死角和“真空地带”。一、家庭诚信教育:切实上好孩子诚信教育的“第一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诚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孩…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共产党是最守诚信的政党。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华民族是最守诚信的民族,孔子曾对子贡说,"民无信不立",这说明中国古代有守诚信的传统。然而,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却存在着"诚信缺失症"现象。  相似文献   

6.
走向诚信     
<正> 诚信,从国情开始卜海(南京师范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授):在“入世”的背景下谈“诚信”,首先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情。长期以来,国人对国情的认识也是有失诚信的。明明是资源贫乏,却要说成是地大物博;明明是发展不平衡,却要说成是多元化发展;明明是人口太多,却要说成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明明是资源浪费,却要说成是缴学费;明明是污染环境,却要说成是先发展后治理等等,不一而足。国情是一种客观实在,就应该本着诚信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不足就是不足,然后知耻近乎勇,去想办法克服不足,而不需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诚信”一词频频进入公众视野,企业用“诚信经营”来塑造品牌形象已成为眼下主要战略手段,但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诚信经营”的却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8.
卜华 《新东方》2006,(2):27-30
我国历来被称为“信义之邦”,传统诚信思想极为丰富,“守信讲诺”历来被人们所推崇。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却出现了大量的失信、欺诈现象。从传统诚信思想的内涵、约束机制等来看,传统诚信思想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信用体系,使市场经济走上持续、健康、有序的轨道。一、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基本规范之一。传统诚信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在传统诚信理念中,“诚”主要是指诚实无欺。《礼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朱熹说:“…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诚信?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具有悠久的诚信美德的民族,有着深厚积淀的诚信文化传统,可为什么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却开始疏远诚信,甚至出现了“诚信危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浅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萍 《前沿》2004,(9):119-12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信义之邦 ,自古推崇言而有信 ,“言必信 ,行必果”。然而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出现了“诚信”危机 ,我们今天特别提出“诚信”建设问题 ,是适应入世之必须、整顿市场秩序之必然、公民道德建设之必要。基于此 ,要强力构建诚信社会 ,须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 ;竭力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并发挥其示范激励作用 ;同时要与时俱进 ,以市场为主导 ,积极稳妥地解决“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抉择     
阿愚 《中国减灾》2011,(2X):45-45
<正>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12.
为人处世要讲诚信,乃是常识。然而真正按照这一常识行事者似乎越来越少。谈到“诚信”二字,感叹者有之,发牢骚者有之,骂大街者也有之。并且每个人都能讲出一段深受无诚信者之害的故事。更有一些舞文弄墨之辈纷纷撰文,大谈诚信之重要,大骂不讲诚信者之可恶。但大家对于诚信为何象稀有矿藏一样难觅?似乎并未谈及。我忍不住要对此一抒拙见。 人无论善恶,幼小之时,皆为诚实守信之人。两三岁的孩子,均不知说谎为何物,爹妈叫干啥就干啥,答应爹妈在家呆着.绝不走出家门半步。然而年龄稍长,犯下错误,要挨父母大人老师的打骂训斥时,…  相似文献   

1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曾子杀彘、商鞅“立木为信”等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所传颂。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诚信却面临着危机:公共建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学术学历造假源源不断,食品安全案例频频发生。诚信缺失问题成为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环顾世界,国外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时期以来,诚信成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话题,一时间,各种媒体纷纷大谈诚信.何谓诚?真心不虚假.何谓信?言语真实,言行一致.听起来,这是并不难做到的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偏偏不如此.我们说,当一种优秀的品行总被提起时,大约这种品行比较少见却又很需要了;而当一种不好的行为总被说起时,这种行为一定是太多使人们深恶痛绝了.毋庸讳言,中国社会需要诚信,也可以说,中国人丢弃诚信久矣.  相似文献   

15.
何洪周 《人大研究》2006,(11):30-32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经济和社会极大发展的21世纪,我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重塑中国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一、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诚信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真诚是“美德的首要和基本部分”,明礼诚信是公民道德乃至一切道德的基石。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把“承诺的兑现”(信用)看做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规律之一。我国更…  相似文献   

16.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有一些人却利用别人的诚信为自己牟利。我们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不能只靠宣传教育、自省自律,惩戒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所发挥的劝导作用会更大,尤其是对担任公职、其行为体现国家和社会公信力的人。惩恶扬善双管齐下,才能使恶者从善善者更善。◆清化教育以洁诚信之泉为了防止考生在高考中舞弊,山东决定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所有考生都要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考前签诚信协议书的办法在全国不少地区已进行试点推广,也算是一出端正考风的新招但其象征意义可能会更大些,既说明当前各类考试的不正之风有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与经济交往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然而作为社会、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他们的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却出现很大的背离,甚至存在种种危机。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已经是一个紧迫的、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25)
<正>"2017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长教育理念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共同成长",以及"要让孩子快乐"。但面对年仅9岁却要顶着高温在9个培训班之间马不停蹄赶场的"最拼小学生"时,坚决反对此举,力主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受访家长却寥寥无几,原因是"不敢不报"。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信”列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作为官员理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格守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然而,一些官员们却带头不诚信,带头破坏诚信机制。在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栏目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官员们面对记者已经充分掌握了的事实证据的提问,要么矢口否认,要么公然撒谎。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本有关青少年心理的书都会明确地告诉你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走出家门 ,愿意和朋友呆在一起。按理说 ,那些被孩子缠了十几年的父母可以脱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是 ,我们却常常看到 ,父母们并没有因“解放”而欢欣鼓舞 ,相反却为此忧心忡忡。管不着孩子不放心早就听说青春期是一个急风骤雨阶段 ,老张觉得应该多管管18岁的儿子 ,免得孩子学坏。可是 ,他却失望地发现 ,儿子不愿意父母过问自己的事 ,他在家说话越来越少。问问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吧 ,儿子总是那几个字———“挺好。”“还行。”“不错。”老张越来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