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面临着失业问题的严重局面,已采取的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失业治理的方向应当是压缩供给、扩大需求,即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压缩劳动力供给;国际国内并重,积极拓宽劳动力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07,(11):53-53
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劳动力就业潜力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在《经济要参》2007年第24期发表报告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而劳动力的供给则居高不下。新增劳动力逐步达到峰值,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进城就业,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意味着新一轮就业高峰已经到来,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仍是供给大于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劳动力需求,其增长有赖于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总量充裕与结构矛盾的反差,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市场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关系因制度与执行双重缺失,劳动权益缺乏保障;失业率不断上升。因此,制度构建应与执行并举,以保障劳动权益底线。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构成劳动力的基础,生育政策调整下生育水平变动引发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动,从而对劳 动力市场尤其是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演变、劳动力供给的状况与 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视角探讨全面二孩政策与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关系。总体来看,全面二孩 政策对政策实施后前十五年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影响十分有限,而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未来的劳动力规模 有一定的补充。另外,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未来劳动力需求主要是质量和结构而非规模。因此, 进一步减弱了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后果。  相似文献   

5.
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2035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4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我国的失业率将超过 2000年的 3 1%达到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说,届时,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为 5200万,实际能提供岗位 4000多万个,失业率将达到 5%左右。我们将在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促进他们就业。对其中年龄偏大、再就业困难的人员,将采取三种办法:一是接近退休年龄的或在企业工作 30年以上的,实行企业内部退养;二是就业素质比较低但可以就业的,采取灵活就业政策,降低就业门槛;三是经过培训仍难以就业的,可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有助于工人工资的提高,但这一理论存在诸多问题。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教育投资的均衡,假设教育投资边际回报递减,但经验研究显示,教育投资的边际回报递增。人力资本理论在解释教育对工资提高的作用时,没有把教育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联系,而任何工资的变化如果不联系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就难以得到合理解释。为此,本研究就教育对工资提高的作用提出一个新解释:教育投资同时增加了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的稀缺性和需求,由此提高了其议价能力从而提高了工资。这一理论解释隐含,随着教育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上受教育层次较高工人稀缺性降低,导致教育投资回报率下降。经验研究显示,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回报降低,可视为是人力资本理论新解释的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8.
据西安市职业服务介绍中心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二季度,西安市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这在近年来尚属首次。据统计,二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全市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9.15万人,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仅有7.14万人,较上季度减少3.95万人,直降35.65个百分点,需求超过供给达2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9.
从区分供给侧的不同结构层次入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新科技革命引发的劳动要素需求变化,分别考察了不同要素投入在现阶段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现有文献把经济减速的原因归结为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红利消失不同,研究认为在技术创新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之间的关联效应不断弱化的情况下,相对于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投入才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应放在促进劳动要素结构升级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供给质量上,实现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的转变。此外,还考察了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要素结构升级的关系,为通过劳动市场制度改革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欧盟各国治理青年失业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的失业情况比较严重,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并存,结构性失业与体制性失业叠加,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构成双重压力。同样是针对青年失业的状况,欧盟各国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治理措施,一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06,(6):50-51
劳动部公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11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透露出几个信息:劳动力市场供给仍然大于需求;70%以上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工较多的行业,也是求职者集中的行业;男性总体供大于求,女性总体求大于供,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找到工作。以下是10大城市最好找工作和最不好找工作的职业:从中可以看出,上海的机械冷加工最为吃香,1个求职者有44个岗位空缺等候挑选;重庆的剪裁缝纫人员位居第二,1个求职者有23个岗位空缺。而在不热门的职业中,竞争最激烈的要数南宁的小学教师,1个岗位竞有100为求职者竞聘。  相似文献   

12.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研究该政策的实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设置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水平可能的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影响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生育政策是否调整,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都将呈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没有工作、宅在家里“封闭自我”、精神“内向”的青年无业者已然成为日本严峻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从日本政府为解决少子化时代青年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青年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状况、公共和私营部门 面临的青年无业者带来的挑战等方面,探讨日本少子化时代,尤其是近年来青年劳动者的就业现状和未来面临 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在现实中,有很多生活困窘的年轻人仍未能被就业和生活帮 扶措施覆盖,无法得到相应服务,因此政府还在寻求进一步的改善措施。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日本少子化时期的 青年就业问题,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本刊启事     
《中国工运》2008,(9):54-54
李德伟在《理论动态》2008年第1781期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还远不是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消解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化为短缺状态的真实反映。可以推断,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上的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矛盾会十分突出,这成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突出特点,也给我们采取措施解决“民工荒”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工友》2009,(4):50-51
去年10月,江苏省农民工集中返乡刚一出现,相关部门就启动了应急机制,动态监测农民工返乡及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和低生育率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给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老年劳动力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充分利用51-64岁年龄人口将会有效增加我国劳动力供给,实现二次人口红利。在分析当前中国老年劳动力市场潜力及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鼓励老年人灵活就业、加强老年劳动力培训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开发老年劳动力市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青年失业率较高,非正规就业常态化,主要是因为经济衰退、劳动力市场结构矛盾及青年自身原因造成。为促进青年就业,政府及工会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积极制定促进青年就业相关政策、加大对青年就业群体的培训、援助青年就业和创业、采取多种措施吸引非正规就业年青人加入工会。尽管如此,青年就业仍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初期,我国城镇中固有的就业矛盾将进一步加深,农村劳动力将面临就业需求减少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劳动力市场也将呈现更加弹性化、灵活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职工队伍的分化将更加明显,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也将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为此,政府应采取就业优先的政策取向,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的实现;工会亦应确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工作方式,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新华网北京2007年3月25日文中,对“制定就业促进法,将给百姓带来什么”进行了报道。“明确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将经过实践检验、切实有效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就业促进法的制定,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压力大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劳动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每年只能供给1100万至1200万个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20.
也谈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技术改进的需要; 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规范职介所等劳动中介机构, 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