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兰芳 《法制与社会》2011,(15):230-233,235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首先根据2001~2009年南京某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档案记载资料,对大学生作弊现状及作弊特点,包括作弊类型、作弊处罚和作弊新趋势等,进行总体描述。本文深入分析了作弊行为的心理、作弊后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其个体心理因素,需要根据作弊状况改进教学和考试机制。同时,也需要根据大学生作弊的心理,针对性地开展诚信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校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开除学籍”的法律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违纪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本文以大学生考试作弊为视角,指出高校行使开除作弊考生学籍的处分权并未侵害大学生的受教育权,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考试作弊与开除学籍之间的关系,以使高校处分权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高校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文章从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观及科学的改革考试方法和教育方法、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的监督与管理方面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为高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诚信视角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这是我国现存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缺失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在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普遍性、形式多样、手段现代化等方面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进而深入剖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客观原因,并据此分析,从学习兴趣、道德教育、改革教育考试制度方面提出惩防考试作弊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常见现象,而且学生作弊动机不一。论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背后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作弊问题的五点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所大学的9名在读大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程中,利用手机短信方法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因考试作弊被一次性开除学籍人数之多,使该案成为了江苏考试作弊处罚第一案。9名大学生被开除学籍后,其中两名大学生不服教育行政开除学籍处分提起了行政诉讼。2007年11月27日,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对省内该起大学生利用通讯设备作弊被处罚第一案进行一审宣判。判决驳回了大学生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样的,成因也是复杂的,从成因分析对策是文章的基本结构。文章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学校、教师、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提出了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课程考核与学籍管理方式要灵活,严格考试纪律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雍倩 《法制与社会》2011,(28):234-235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极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作弊人数广泛,作弊手段多样。造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自我提升错觉、从众心理、习得性无助、逆反心理等。最后,基于这些作弊心理,文章提供了行为矫正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科技大学的9名在读大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程中,利用手机短信方法作弊,被开除学籍。因考试作弊一次性被开除学籍人数多,该案成了江苏考试作弊处罚第一案。9名大学生被开除学籍后,其中两名不服开除学籍处分提起了行政诉讼。2007年11月27日,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一审宣判,判决驳回了两名大学生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与大学生本身各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通过人格特质来预测作弊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作弊行为评定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对湖南某职业学院各年级共244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结果:(1)作弊行为在大学校园发生很普遍(2)男生作弊行为要多于女生(3)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维度与作弊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外向性维度、谨慎性维度的不同作弊行为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5)宜人性和外向性维度对考试作弊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外向性维度对考试外作弊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宜人性和外向性维度对作弊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R2值比较小,预测率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违法违纪现状分析及对策刘凤菊牟玉枝据有关材料统计,大学生的犯罪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流氓、强奸、盗窃、抢劫、谋杀、打架斗殴、赌博、考试作弊等形式的犯罪和违反校规现象。据1996年至1997学年的资料统计,山东省高校因违法违纪被勒令退学67人、开...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组织考试作弊罪。认定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界定“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范围,同时还需明确“作弊”的各种表现。考试作弊罪的既遂应当同时考虑组织行为的完成和作弊行为的实施。帮助组织考试作弊应是一个独立罪名,帮助组织作弊的行为不属于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14.
热点聚焦     
正MBA考试作弊据媒体报道,2014年1月初的MBA招生考试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附近出现不止一个神秘"作弊电波"。北京一家名为智恒知艺术培训中心的考试培训机构涉嫌通过考前发放无线电作弊器材、考中传送考试答案等方式,组织部分考生在该考点作弊。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初步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本文在探究国内外相关刑法规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客体特征、客观方面、主体特征和主观方面,以期使本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合理、准确的运用,进而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简历注水,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毁约随意,拷问“天之骄子”,诚信何在?说东道西,聊天室里讨论正热时。不做大学生已经好多年,对学生的生活也淡忘了很多。闲来无事,看看报纸,上上网,发现拿大学生说事似乎成一种时髦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差,自杀、杀人现象层出不穷;道德水准下降,女大学生卖淫、被包养……大家一看到这类事情,想也不想就抡起“板砖”,呼呼地砸过去。笔者一向喜欢凑凑热闹,也来聊聊大学生的事。近来看到的最受人诟病的要算大学生丧失诚信了:读书不认真,考试作弊;做学问不踏实,论文抄袭;找工作时给简历注水;骗取助学贷款,毕业逃贷;恶意…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10,(14):6-11
近年来考试舞弊现象让人触目惊心.每逢国家级考试经常会爆出作弊丑闻。而且作弊手段日益先进。有组织和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现象频繁发生,甚至出现考试作弊产业化的趋势。如何依法有效打击已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课题.因为它严重危害了公平竞争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8.
又到大学生毕业离开校园的季节了,但在广州总有一批大学生因学分未修够、拖欠学费、考试作弊等原因不能正常毕业,从而影响就业。有人就瞄准了这一"商机",最近互联网上有人公开"叫卖"毕业证编号。  相似文献   

19.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独立公务法人地位的准行政主体,它有权对学生进行惩处.但高校在对作弊学生行使学籍处分权时,作为一种具有自由裁量性的公权力,应该加以限制和约束,否则容易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目前高校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学籍处分存在实体与程序方面的法律问题.高校在进行学籍处分时应遵循一定的法治理念,以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0.
《刑警与科技》2004,(10):52-54
随着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在考试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越来越隐蔽、作弊手段越来越技术化的新情况,对考试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加强,考生是否违纪的纠纷时有出现。因此,违纪作弊的取证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