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政策性修宪"与"制度性修宪"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政策性修宪"与"制度性修宪"是关于宪法修改的两种基本模式,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政策性修宪"与"制度性修宪"各有利弊,要实证分析;"政策性修宪"与"制度性修宪"的分野在于法律价值观的不同;我国应建立"制度性修宪"为主导、"政策性修宪"为补充的修宪体制.  相似文献   

2.
喻中 《中外法学》2013,(5):1084-1099
以法律效力理论中的"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规则及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原型,可以在多样化的法理学说中提炼出一个普遍性的法理适用规则:"特别法理优于一般法理"。日本修宪问题可以作为检验这个法理适用规则的典型事例。按照"特别法理优于一般法理"的规则,日本国内护宪派所秉持的"永久和平论"是"特别法理",应当优先适用;从世界范围来看,质疑日本修宪所依据的"跨国契约论"是"特别法理",更应当优先适用。至于日本修宪派所依据的"自主修宪论",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都只能作为"一般法理"而不能被适用。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的修宪问题1.现在,宪法修改问题成为了日本国民最大的议论话题。各政党都已经公开发表了关于宪法修改程序的法案纲要,而且,以司法界为首,财界、新闻界、文学界、宗教界以及其他更多的各种市民团体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书和愿望书。目前,国会正在举行会议,估计迟早都要对《日本宪法修改国民投票法  相似文献   

4.
改进中共中央修宪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进中共中央修宪工作的几点建议●朱应平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又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前苏联东欧事变也告诫我们:不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就要受挫。社会主义国家的修宪工作也不例外,一方面要坚持党对修宪工作的领...  相似文献   

5.
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的30年,是我国宪法修改频率最高、幅度和力度最大的历史时期。宪法修改是对改革开放成果和社会变迁的真实记录。30年宪法修改的历程,呈现出务实性、人性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但也存在缺少宪政体制优化整体思路、经济机制修补具体化、政治机制完善空泛化、修改进程被动化的不足。未来我国的宪法修改和完善,要有整体修宪计划,提高修宪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现实指导性;要与宪法解释相结合,避免盲目修宪和仓促修宪。  相似文献   

6.
我国此次修宪,是关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经过修改后的宪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指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修改宪法,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理解此次修宪的背景和特点,必须首先对我国的修宪规律有所了解。可以从中国近年来的历次修宪中总结出两条规律:一是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二是每次修宪都是根据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所提出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不要修宪?最近从北京传来了修宪的消息,并且已经组成了以吴邦国同志为首的《宪法》修订领导小组。已开始就《宪法》的修订,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权的相对化必然导致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对世义务,而禁止侵略战争便是这种对世义务的一种现实体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特定的历史背景,以相关的国际法律文件为基础,《日本宪法》第9条成为日本因违背禁止侵略战争的对世义务而对其应承担的国际责任进行立法转化的结果。《日本宪法》第9条的效力渊源及其有效解释,有助于认识日本应承担的非军事化义务及对其修改的一系列修宪行为的非法性。日本间接或直接修改《日本宪法》第9条,对外将违背以亚洲安全为基础的客观国际体制,对内则将摧毁《日本宪法》的基本架构。日本的修宪行为必将损害曾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利益,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最大受害者,中国应推动相关国家在相互依赖中构建多层次的替代性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修宪的民主原则要求公众广泛而有效地参与修宪活动。从各国宪法规定与发展趋势看,公众参与修宪方式的多样化是当代宪法发展的方向,其中公民创制与全民复决是更有深度、更具实质性的参与方式。我们应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文化、公开修宪信息、拓宽参与渠道与方式、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以提高我国公众参与修宪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宪法修正案已经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次修宪极为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委员长多次召集法学界、经济界有关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征求修宪意见。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这次修宪的有关问题,采访了3位曾参加修宪座谈会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宪法修改是保持宪法现实适应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修宪则需要科学的修宪程序规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修宪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的修宪程序,就宪法修改程序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修宪程序完善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2.
修宪程序是宪法修改制度的重要内容,修宪程序的完善能够规范、制约宪法修改权力.从各国对宪法修改程序的规定看,大致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提案程序、公告程序、议决程序、公布程序,本文从这4个方面对一些国家的修宪程序作了比较,并与我国的修宪程序作了对照,以期对我国的修宪程序的完善提供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转型中国的修宪困境与政治正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琦 《法商研究》2006,23(4):77-87
转型中国的修宪乃是以“制度性修宪”和“观念性修宪”两种方式回应市场化进程和法治化进程,但是,如此修宪可能会遭遇正当性质疑。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比修宪的正当性更为“可欲”的目标。转型中国新生两方面的正当性诉求:一是改革措施的正当性问题;二是现行政治秩序的正当性问题。修宪的意义即在于构建这两方面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修改宪法工作已进入法定程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辱使命,确保圆满完成修宪任务。要切实加强中共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这次修宪工作的精神,把中共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有机统一起来,把宪法修改好、完善好。 修改宪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中国国情,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共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  相似文献   

15.
由执政党提出修宪建议启动宪法修改,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传统,在促进我国宪法与法治发展及社会和经济进步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执政党提出的修宪建议反映了执政党的理论创新、路线方针的变化及新的经济政策。修宪建议的产生程序越来越规范,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修宪建议的提出方式也渐趋固定。但目前提出修宪建议仅限于执政党,其提出的程序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为防范修宪权的滥用,必须对其施加程序控制。正当的修宪程序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还具有促进民主性、提升民族理性和树立宪法权威性等独立价值。正当的修宪程序应该遵循平等参与、刚性、修宪权能适度分散行使和效率等原则。考察各国修宪权程序控制模式,发现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往往会将修宪动议主体与修宪议案决定主体结合起来考虑,使二者能够起到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的作用。我国的修宪程序在参与性、刚性和权能分散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应当赋予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修宪动议权,规定人民的讨论权,修宪议案的决定应该采取代表与人民分享部分内容的共决型模式,即某些宪法条款全国人大就有权决定修改,而另外一些宪法条款则只有人民以全民公决的方式才能决定是否修改。  相似文献   

17.
论“政策性修宪”及其完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政策性修宪”是我国现行的基本修宪模式。这种修宪模式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 ,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宪政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但是 ,这种修宪模式本身也存在着弊端和局限。如何正确认识并努力克服这些弊端和局限 ,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阿计 《政府法制》2013,(5):16-19
1982年新宪法及四次修宪所创造的制度财富、所引领的巨大变革,已经镌刻在国家史册上。然而正如宪法的进步也决定了国家的进步,在宪法情结日益浓厚、宪政呼声持续高涨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有必要从修宪程序、修宪原则、宪法文本、宪法监督等多个维度,更加深入地审视30年修宪、行宪、守宪、护宪的得失,以寻找宪法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宁博 《行政与法》2005,(10):117-118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修宪为民”和“与时俱进”写进宪法,成为中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指南,本文从修宪的理由全面探讨了修宪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12,(24):12-14
1982年新宪法及4次修宪所创造的制度财富、所引领的巨大变革,已经镌刻在国家史册上。然而正如宪法的进步也决定了国家的进步.在宪法情结Et益浓厚、宪政呼声持续高涨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有必要从修宪程序、修宪原则、宪法文本、宪法监督等多个维度.更加深入地审视三十年修宪、行宪、守宪、护宪的得失,以寻找宪法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