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腐败侵害司法公正、削弱司法公信力并将导致腐败现象的恶性蔓延。引发司法腐败的原因既有司法工作人员的个人因素,也有司法系统的体制因素。有效遏制司法腐败的对策,一是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推进司法独立,以实现预防司法腐败;二是加强人大、政协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监督司法活动及保障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三是强化对司法腐败的惩治力度,警示潜在的腐败分子,从而最终实现对司法腐败的治理,还司法公正于民,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健全 ,司法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司法腐败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司法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和平时代的一道防线 ,它的公正与否 ,维系着国家安危、社会安宁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 ,党的十五大还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六大又一次强调了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因而对少数民族地方的司法腐败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一、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司法腐败 ,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 ,为了谋求或保护不正当的私人利益、地方利益、…  相似文献   

3.
司法腐败的概念、根源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腐败应当区别于司法人员的私人行为,也不同于司法机构的外部环境,司法腐败的实质是司法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腐败,它的发生根源可以沿着两种提问方式来剖析.为了治理司法腐败,有必要实现“司法瘦身”.  相似文献   

4.
法院的地方化不是司法腐败的根本原因,司法垂直管理缺乏可操作性。司法现代化的前提应该是司法机构的分化,遏制司法腐败和行政化的关键是完善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司法建设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即司法不独立、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腐败、司法权威不足和效益低下,这是制约社会公正、司法公正的主要根源,是司法改革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司法不公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司法腐败严重败坏了司法机关的形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实现司法独立、提高司法效率、强化司法监督、建立错案倒查制度,这是我国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司法腐败犯罪是腐败犯罪延伸至司法活动领域的产物,它从表象到成因都相当复杂交错。其中,狭义司法腐败犯罪概念准确、直观地承载司法腐败犯罪的本质特征。在强调司法权之纯粹"司法属性"语境下,定向研究狭义司法腐败犯罪的模式甚为可取。以狭义司法腐败犯罪的界定、犯罪圈划定发轫,以类型化特征、构成特征解析入手,助力透析狭义司法腐败犯罪的外围制度性诱因:一是审判独立制度设定模式的局限;二是审判权"行政化"、"地方化"突出;三是审判监督制约机制掣肘明显;四是司法腐败犯罪防治机制不得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追求司法公正以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国家 ,司法独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司法独立是克服司法腐败 ,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条件 ,建立并完善独立的司法体制 ,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司法腐败的危害和形成原因谈起 ,并提出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反司法腐败的措施——司法责任 ,认为如何以法律责任的要求来重构司法责任是当今中国之当务之急 ,但也不能把司法责任看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40年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我国的司法公信力的状况却令人堪忧,如裁判不公、司法腐败、诉讼效率低、不尊重人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使公众失去了对司法的信赖和尊重,还严重阻碍了司法改革前进的步伐。因此,研究我国司法公信力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法被誉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廉洁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法律这一"公正艺术"的价值和作用。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司法腐败情况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司法廉洁制度无疑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要有效解决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问题,必须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司法监督体系、改革法院管理制度、提升法官遴选标准以及落实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审判原则,最终实现"用制度保证司法廉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司法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目前我国农村,司法权威流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司法腐败的存在、司法独立性的缺失、司法救济的不力和农民诉讼能力有限。促进农村司法权威建设,必须加强提高农村司法的实然地位,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实现农村司法独立,创新农村司法制度,培育和谐的司法文化,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3.
媒体审判背离了司法独立原则。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制度语境下,我们应认真审视是否存在媒体审判。在我国,造成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的根本原因不是媒体引导的舆论压力对司法人员的影响,而是司法体制自身存在制度性缺陷。为了实现司法公正,一是要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突出司法系统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一是加强媒体监督,形成体制外的倒逼机制,促进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倡导传媒监督司法有助于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损害公平审判,因此必须对传媒的监督加以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5.
司法腐败产生的根源有转型期特定的社会背景;司法体制设置不合理;司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力;司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建设司法腐败的预防体系主要包括:强化教育,形成自律;健全完善制度,加大防范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大惩治力度;加强身份和经济保障,构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司法腐败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个恶性毒瘤,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它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的法律秩序,严重践踏了法律的权威性.因此,要从司法腐败的理论界定着笔,分析透视司法腐败的根源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以实现司法独立为视角,探求防治司法腐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媒体对个案的报道能够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又能够监督司法,防止司法腐败,媒体有监督司法的权力,但媒体监督司法的权力要有限制,媒体监督刑事司法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法治社会中的法官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关键,法官在审判时不受任何干涉是法官独立的本质要求。尽管我国“司法改革”的口号已喊了多年,至今却不见有大的制度性安排。如果我们要想真正地树立司法权威,根治司法腐败,就必须从制度上让法官从种种束缚下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监狱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几年,监狱一些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司法腐败的案件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我国司法改革和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杜绝司法腐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监狱如何适应减刑、假释案件的实质化审理新形式、新要求,以确保案件质量,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值得监狱有关部门深思。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在现实情况下也显得非常紧迫。在我国司法公信力不高的情况下,加强新闻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保障司法公正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司法公正以司法独立为前提,而司法独立却难以避免公权力的滥用。司法权本身需要监督,这样才能防止司法腐败并最终促进公正司法。因此,媒体在促进司法公正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对媒体介入司法持宽容态度是世界主流发展趋势。我国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媒体报道司法的保障与规范,以更好地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