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3年11月3日上午,随着淮安市清河区、淮阴区两区自荐公推竞职演讲公投大会当场唱票、计票的结束,两名素质优秀、群众公认、年富力强的同志,经过多轮激烈竞争,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区的区长候选人,正式宣告以自荐公推方式选拔出来的区长人选在江苏省率先诞生了。这是市委对近年来干部制度改革成果的一次综合运用,是努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又一破题之作。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事》2003,(11):13-14
近年来,我们咸阳市人事局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在推行公务员制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职位轮换和人员分流工作。尤其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以来,我们在公务员管理和使用上,在市县乡党政机构改革中,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制度,90%以上的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走上领导岗位。市级39个部门663名同志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13个县市区3242名公务员通过竞争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10多名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还走上了县处级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中共河南省唐河县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采取五项措施,服务本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改革用人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县委组织部打破单一的任命制,在全县推行考聘制、选聘制和招聘制。通过考试聘用了41名村干部为国家干部。在县乡18个党政机关实行了选聘制,有150名原中层干部继续任职,68名一般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其中4名农民被选进机关任职,51名中层干部落选成为一般干部。在10个乡镇机关实行招聘制。经过层层招聘,优化组合,有34名干部落聘转为待岗人员。通过这三项改革,把竞争  相似文献   

4.
朝晖 《现代领导》2004,(12):25-25
中共胡北省襄樊市樊城区委继自荐公推成功选拔4名镇(办)党(工)委书记后,又果断拿出医统计局等7个单位行致正职职位实行“自荐公推公选”.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解决了选用干部首次提名权问题.是近年来干部制度改革战果的一次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到龄退岗正在成为一种机制,一批又一批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老同志。因年龄而陆续退出领导岗位,转任非领导职务。上海市南汇区每年有数十名领导干部退出领导岗位,目前,全区已有调研员30多名,副调研员120多名,占到处级干部总数近20%。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当是各级组织需引为重视的大事。近年来,南汇区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去年10月以来,中共大同市委在全市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有2500名符合条件的干部踊跃报名。目前,首批经笔试、面试、考察筛选出的22名人选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平均年龄40岁,其中跨台阶选拔3名,有200名优秀年轻干部被充实到县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市商业工作党委部¨机构改革已于2002年1月份结束,有23位同志经过自荐、推荐、述职测评和考核,并经党委会讨沦、公示被任命为党委部门领导和调研员、助理调研员等非领导职务商委机关干部充分认同此次改革措施,认为程序公开规范,既民主又科学,使机关干部从中感受到压力,增强了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在推进机关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邵阳市地税系统大力深化征管改革,结合农村撤所建分局,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在全市地税系统全面推行以“竞争上岗、选贤任能、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改革。全市288名机关正副科长、征收分局正副局长、中层领导职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410人踊跃参与竞争。通过竞争,有288人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有39名原任正副(股)所长主动让贤,有51名一般干部竞争上副职岗位,23人由原来的副职升为正职,有7人原为正职降为副职。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干部制度改革迈出大步,市委组织部1994年底面向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公开招聘20名副县级以上职务青年领导干部,以通过笔试、面试、考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青年,分别充实20个县级机关的领导岗位。由于招聘的县级干部职数及职务所涉及部门均为全国地市城市公开招聘干部中最  相似文献   

10.
让自荐竞选者多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在选举区人大代表时出现了四位新闻人物。他们毛遂自荐竞选人大代表 ,其中有一位叫王亮的 ,以非正式候选人的身份击败两位正式候选人 ,高票当选区人大代表。他们的这种举动 ,开创了深圳市人大代表选举的先河。这种民主选举的自觉实践 ,表明了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的增强。笔者认为 ,人大代表选举让自荐竞选者多起来 ,将有利于促进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 ,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自荐竞选者多起来 ,不仅其合法性不容怀疑 ,而且还是一场生动的法制教育课。自荐参选人大代表完全符合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宪法…  相似文献   

1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海市徐汇区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出发。对党政领导干部能下能出的工作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2年以来。60余名处级领导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顺利地退出,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使全区40岁以下处级干部较大幅度地上升,所占的比例已经从2001年的4.3%上升到如今的11.6%。处级领导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四名回族村支书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许昌县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使用工作,最近,该县四名民族聚居村的回族党支部书记被提拔走上了乡镇级领导岗位,分别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和乡(镇)党委委员。许昌县有21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9千多人,是一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党外干部,1989年3月走上市政府的领导岗位,分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项工作。作为一名党外领导干部,如何为党工作,怎样同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搞好合作共事,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王奇 《群众》2010,(7):15-16
<正>南京市委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公推公选"这一新的"一把手"选拔方式。这种方式由公推和公选两个方面组成。公推,是指在个人自荐、联名举荐和组织推荐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世瞩目,干部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迥异于二十年前的明显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成绩如下: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历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确立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废除了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实现了正常化,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仅从1992年到1996年这段时间看,全国就有19万人走上县处级以上各级领导岗位,其中45岁以下的1…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 1992年市场经济模式的经济改革方向确立之后, 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特别是在 2003年区县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 深圳和北京两地相继出现了几十位自荐竞选者———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通公民在选举过程中直接向选民自荐, 并主动采取各种方式与其他由有关组织推荐的正式候选人竞选, 努力扩大自己在选民中的影响以获得更多选票支持, 争取当选人大代表。他们一般都是由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的“民荐候选人”。这些自荐竞选者在参选过程中采取了张贴海报、散发传单、网上…  相似文献   

17.
杜旗县今年有20名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今年社旗县已安排党外干部20名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平均年龄31.5岁,其中女同志11名,占5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人,占60%;10人有专业技术职称。新提拔的20名党外正副乡局级领导干部来源于2个途径:一、在...  相似文献   

18.
尹喜平 《前进》2000,(4):32-33
本着改革的精神 ,太原市公安交警支队在用人机制上进行了突破 ,对五个直属大队的正、副中队长经过资格审查、政治理论和业务考试、演讲答辩、群众评议的严格程序进行了公开选拔。由于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上岗机制的引入 ,使 4 3名优秀的同志脱颖而出 ,步入新的岗位。上岗人数占参加考试人数的 4 1 .3%,其中原任中队长、副中队长 2 4人中有1 5人被淘汰 ,淘汰率占到 6 2 .5 %,有 2 8名普通一线民警被选拔到基层中队领导岗位 ,占到职位数的6 5 %。竞争上岗后支队的中队长、副中队长平均年龄由 37岁降低到 32岁 ,比以前下降了 5岁 ,大专文化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事》2001,(7):10-12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起决定因素的是人;西部大开发,陕西大发展,关键还是人。怎样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陕西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党政干部制度改革,扩大民主、推进交流、完善考核、强化监督,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一大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20.
田绍山 《创造》2001,(1):49
在“竞争上岗、岗位考核”的企业人事制度重大改革中,自荐问题很值得思考。   在中国历史上,人才遭压制,被埋没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屡见不鲜,多少满腹经纶者怀才不遇。人才的发现虽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而他荐和自荐则是最基本的两条途径。   自荐也决非易事,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自荐成功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一个自荐者的目的能否达到,自荐的效果如何,既取决于主观,又取决于客观,只有使主观见之于客观,使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才能使自荐者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条件,也才能使用人者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