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于二战之后的德国,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概念是由本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尔马克率先提出,其指导思想包括本土的奥尔多新自由主义、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基督教伦理思想。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概念提出之后,从1948年“货币改革”开始到8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上台再到20世纪施罗德“第三条道路”的提出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变革和调整,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发展演变。在此过程中,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在坚持奥尔多新自由主义理念为指导的同时,也不断的汲取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基督教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从而使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渐趋完善。由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正确认识和了解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和演变,对于今天我们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在基督教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打着基督教旗号的邪教活动屡禁不止,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政治渗透不断加剧,基督教界内神学思想导向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间性组织各种组织形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现,中间性组织正逐步从快速发展走向成熟。因此,从组织演化角度,弄清楚中间性组织的成长演化规律,把握中间性组织在成长过程中的运行规律,是一个涉及到社会各经济力量多方面利益和关系的现实问题,也是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组织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中间性组织研究》一书对中间性组织的本质、中间性组织的成长演化、中间性组织在成长过程中的运行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宣兴章 《外交评论》2009,26(1):85-99
康德永久和平的理想是基督教末世论的世俗化,其中诸多观念根植于启蒙时代的理想——在地上实现天城。康德运用自然目的论将自由、理性以及道德理想国等观念注入其中,形成了一种道德的神学,新教的哲学。究其实质,康德所讨论的并非是现实的和平,而是理想的永久和平,这就是在历史终结之时实现世界的伦理共同体。这种追求和平的哲学看似温和,实际内含着激进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其每个阶段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不同的作用。考察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 ,对基督教如何面向 2 1世纪进一步适应中国社会而生存发展 ,以及社会主义怎样针对基督教的自身特点而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义战争理论作为评判战争的合法性的依据之一,其理论本身不断发展创新,从基督教正义战争伦理观到资产阶级战争伦理观再到无产阶级战争伦理观,无不彰显人类对于战争的正义问题的理论与现实关怀。本文从理论源流的角度梳理了正义战争理论的发展脉络,以求对此问题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从来都是一个思潮多元的地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地后又带来了基督教的思想,基督教从此生根发芽壮大,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到帮助穷人谋利益的利器。从拉美的解放神学再到现今拉美左翼领导人的宗教思想,这期间的进化过程意味着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马克思在19世纪认为宗教是反动势力、愚昧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堡垒。这一论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命题,然而拉美的左翼思潮在新时代背景下又略有不同。对于我国目前宗教发展现状与趋势而言,如何科学而合理管理宗教,做到与时俱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师生信仰基督教现象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师生皈依基督的因由是多样化的。本文以笔者的亲身经验,以个案分析的角度,从组织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宗教组织组织文化宗教性与的社会性。对其组织文化内容与特征的探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理解为何信仰基督高校师生队伍得以快速发展这一社会现象。有助于多维看待基督教在中国社会开放转型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西方历史、社会中的至高地位,是一切西方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背景。作为发端于西方社会的学术理念,后现代法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对后现代法学的影响具有层次性,既在源头上促成了后现代法学的诞生,也对后现代法学特点的形成、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同时不乏对后现代法学具体学派的影响。这其中有后现代法学对基督教及其衍生物的继承、吸收和发扬,更多的是对后者的批判、反思,进而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督教在诸多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后现代视角下的法学与社会有了新的影响。后现代法学在基督教的变迁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作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是西方文明之源——两希文明的结晶。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如果想要了解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文明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对基督教信仰有所了解。基督教在塑造西方文化的传统和价值方面,在中西思想文化发展和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基督教发展脉络的简单梳理,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门,使读者可以对这一世界最重要的宗教有更系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人类思想文化汇流及共构的大趋势,已使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结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这一交流与契合中,基督教原罪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接近于文学本质的思考。作为能动发展的信仰价值及思想文化体系,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调整自我、颅应历史潮流、化解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在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辩证发展中亦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本文以新文学时期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家——曹禹、张爱玲作品为文本来透视基督教原罪观及忏悔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化(新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剖析中国接受基督教文化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的中国新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江苏农村经历着不同形态的社区变迁。农村人口进入城郊以及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居住空间,使原有的信仰社区被打散,总体上呈现出原生型乡土社区信仰组织、初步城镇化新农村信仰组织和城市化郊区社区信仰组织等三类不同的信仰社区形态,并有前者向后者流动转型的趋势。基督教发展植根于农村社区,在社区变迁视角下考察农村基督教发展,既折射了我国农村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区位不同的个别化问题。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发挥基督教的积极作用,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相似文献   

13.
易杰雄 《理论前沿》2008,(17):13-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出,到今天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对“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认定,到“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提出,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与丰富的过程。这一过程再次表明: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自身的内在矛盾也是认识不断获得提高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海南人大》2009,(5):46-46
林艺东在《人大研究》上撰文认为:民主在它发展的开源就表现了强烈的排他性,但是它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妇女的选举权,平等的普选权,都是一个逐渐的发展过程。英国议员的选举是在花费近200年的时间从贵族的游戏迈向平民的权利,从城市的特权普及到农村的选举权。我国的民主一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认识和学会民主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培养自我的民主属性和永远追求的民主传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当前上海基督教的现状,勾勒了其特点。指出上海是中国基督教的中心,教会由年富力强的、爱国爱教的基督徒掌管。能坚持按三自原则办教会,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等等。文章指出上海基督教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主要有:基督徒持续增加.特别是外国人和流动人口中的基督徒增加;团结私设聚会点基督徒的任务加重,教派有发展的趋势。吝章也从政府管理部门和教会两个角度探索了如何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提出了当前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加强和改善管理的具体建议;以及教会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具有普世性的宗教,基督教教义中许多关于"和谐"的思想,对于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其积极意义。但基督教在发挥积极功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中国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深入分析当前基督教在发挥其积极作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在中国内地的学术热及信徒的蓬勃增长,较之同样条件下的其它几大宗教之变化速度,引起世人关注。笔者根据2004年7月在贵州作的考察和有关的数据,对变迁格局中的贵州省基督教的发展及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中国基督教未来发展态势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作了尝试性的实证分析,从一个深层的文化对话角度的视野来探讨时空转换下的精神契合———基督教中国本土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生成演进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蕴含着深刻的文明内涵: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生产方式的创新发展是助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从本质上看,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力推动着文明形态向前迈进,并最终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对“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为结构上的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过程中的价值主体与事实主体相统一。从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价值意蕴来看,全人类共同价值内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它体现出文明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与逻辑的应然,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实现多元文明共生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女性神学是在两次女性主义浪潮和解放神学兴起的双重助力的推动下,于20世纪60年代蓬勃兴起于西方社会的新兴神学理论思潮。它以批判基督教神学思想中的父权制传统为理论前提,重新释读基督教经典文本,并运用女性经验重构基督教神学。它的诞生和发展为女性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又促进了研究者对两性关系进行深层次思考。只有在神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破除两性对立,承认两性差异,发挥两性各自的优势,促成两性之间的真诚对话,才能最终构建一个回归两性和谐本位的基督信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宗教作家,许地山作品与宗教的关系向来都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其前期、后期作品中与基督教的关系入手:前期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取自《圣经》,后期作品中的人物受基督教影响,挖掘了其思想中由怀疑悲观到积极奋斗的转变及创作风格由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的过渡,体验其“文学为人生”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