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贵州省分公司秉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积极深化改革,创新转型,着力保障通信、改善民生、服务地方,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贵州,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人民邮政为人民。对精准扶贫,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贵州省分公司责无旁贷。在贵州"邮政人"眼里,融入  相似文献   

2.
正[人物简介]李德祥,省政协委员、贵州合力超市创始人,合力在贵州9个市州有84家超市门店,28家百货门店,直接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作为贵州本土最大连锁超市的创始人,合力超市的李德祥一直奉行"利他利社会""扶贫就是扶自己"的理念,深耕民生领域,服务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享有的收入更加稳定、就业更加充分、教育更加满意、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社会保障更加可靠、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关键之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答卷"硕果累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力推进,贵州民生"短板"在不断补齐,一系列民生关切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感知、得实惠的民生福祉。而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备受关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贵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之所兴在顺民意。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治安等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努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跨入2020年,贵州努力描绘着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康图景,即将告别跨越千年的贫困,意味着民生质量将同步实现巨大飞跃,全省人民定会铭记这个发展转折的历史交汇时刻。2019年,贵州强化40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超过300万农村居民实现安居梦,民生财政支出达949.33亿元……过去的一年,贵州在教育、住房、医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构建民生和谐,就是要为民造福,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要在扶贫开发方面深入探索,为全国闯出路子、做出样子。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调研,对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贵州在深化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使精准扶贫更加精准。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扶贫攻坚对于贵州意义非凡,扶贫工作始终是贵州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精准扶贫方面,贵州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贵州在农村公路、教育扶贫、培训就业、住房保障、环境治理等领域重点发力,群众关心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2019年,贵州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年初,贵州省确定2019年度"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大扶贫:"三手合力论"当代贵州:深入观察贵州在精准扶贫、职业教育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后,您认为贵州的实践对国家有哪些价值?胡鞍钢: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任务,也是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实现全国脱贫,将世界最大规模的绝对贫困社会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小康社会。到2015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5.7%,其中贵州则下降至14.3%,还剩  相似文献   

10.
任亚周 《世纪桥》2020,(1):80-82,96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精准扶贫是在新时代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辨析,阐释了精准扶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包括:精准扶贫政策的着力点是实现民生保障、重视人民精神修养的提升、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健康扶贫     
李坤 《当代贵州》2020,(18):8-9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补齐基本医疗服务短板,深入推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健康扶贫歼灭战,既是政治责任,又是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坚实托起了人民对于美丽环境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百姓富则贵州富、生态美则贵州美。"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贵州正式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始终注重处理好发展和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结合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总结以往易地扶贫搬迁实践经验,不断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模式和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又具广泛借鉴价值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投入最大、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系统工程,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焦点战役。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目标,贵州在全国率先打响了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几年来,搬迁安置工作加速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移民后续发展持续跟进,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幸福生活,人人向往。人民所愿,吾之所求。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民生之大,在国在邦;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本文从自治区众多民生政策、民生工程中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来展示民生成就。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这样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的贵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教育,这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贵州人民的殷切期盼。由此,一项决策推向前台:实施教育"9+3"计划,这也是今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普通高中在校生、中职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银行坚持"以全新的模式办贵州人民自己的银行"的发展思路,根植黔中大地,服务城乡居民,开展金融扶贫,助推同步小康。贵州银行成立4年来,坚持"以全新的模式办贵州人民自己的银行"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产品、拓宽渠道、改进服务,根植黔贵大地,服务城乡居民,开展金融扶贫,助推同步小康。  相似文献   

17.
回首过去五年,贵州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全省人民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贵州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回首过去五年,贵州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全省人民收获了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杨刚 《当代贵州》2020,(15):16-17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实事,多年来贵州一以贯之。"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履行好政府保基本职责,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这是贵州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9.
正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2017年,贵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脱贫攻坚再战告捷。省委书记孙志刚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脱贫攻坚,贵州的重点是要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民生总关情,点滴暖人心。过去一年,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