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城市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全局发展,是武陵山区同步小康的要义,也是必经路径。作为国发2号文件规划的省际中心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铜仁的发展关乎武陵山区整体。如此则不难理解铜仁响亮打造“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决策内涵和深意。既是风云际会、顺势而为,更是自觉自信、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武陵之都魅力提级,武陵山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崛起提速,铜仁正在强势跨越。梵净山,武陵山脉之巅,武陵文化之魂,地理文化归附与认同覆盖黔东、湘西、渝南,区域之中,文化地标无出其右。铜仁,武陵腹地,贵州东大门,乘撤地建市、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区扶贫攻坚东风,正在由贵州最边缘,变为向东开放的前沿;由武陵山区经济洼地,变为发展最快的高地;由武陵山腹地最贫困地区,变为区域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3.
顾海凇 《当代贵州》2014,(29):24-24
作为城市发展与竞争的核心和灵魂,由“地区时代”转入“城市时代”,铜仁以“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城市定位,显示了在自我形象塑造、外宣拓展以及综合竞争力提升上,决策的清晰和实践的有力。进入“城市时代”,意味着以城市为代表的多维空间载体,成为地区之间进行资源、市场、生存和发展空间争夺与较量的主体平台。这种争夺或者合作,对城市经营者来说,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所在,就是要回答所经营的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省铜仁市历史上以"仁"命名,仁义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使铜仁市由一块荒蛮之地发展成一座现代文明城市。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发展战略。一、"铜仁":朱元璋赐名铜仁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在明朝以前,铜仁并不叫铜仁。铜仁这个地名并不是本地自然形成,而是明朝皇帝朱元璋钦赐的。铜仁在陏朝时叫静人县;唐朝武则天时,叫万安县;唐玄宗李隆基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9)
正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书香铜仁"系列活动,让阅读的种子在"武陵之都·仁义之城"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抓手,引领良好学风。以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乡镇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制定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充分发挥"铜仁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  相似文献   

6.
<正>铜仁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实践中,注重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和学习,着力在全市上下形成崇尚先进、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正能量。注重培育典型铜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争当铜城仁者、做最美铜仁人"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建立"铜城仁者"资源库,入库先进典型涵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大类近600个先进典型,使典型宣传从注重抓结果向抓过程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铜仁市碧江区紧扣全省全域旅游战略部署,围绕“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城市定位,积极探索和实践城乡一体全域旅游格局,实现旅游“井喷式增长”。赏花海、游古村、品美食……阳春三月,铜仁市碧江区推出的“铜仁周末去哪儿”“醉美乡村好去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和醉美乡村寻访活动引来八方游客。天蓝、地黄、水清,3月11日,碧江区瓦屋乡司前大坝灿烂的金黄色油菜花海,迎来3万多名省内外游客。曲折蜿蜒的花田观光道上、清流  相似文献   

8.
正铜仁坚持以大数据衍生产业为先导、关联产业为支撑、核心产业为保障,将大数据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的铜仁,正全力打造"武陵之都、智慧之城"。今年9月,铜仁召开大数据战略行动辅导报告会,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坚定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信心和决心,结合实际,把握机遇,准确定位,以大数据引领和推动铜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围绕数据"聚集、融通、应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铜仁文化旅游与“大武陵”整体联动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贵州省欠发达程度最深的少数民族地区。将铜仁文化旅游纳入横跨黔湘鄂渝四省市的"大武陵"文化旅游圈范畴来科学统筹,可以使铜仁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并成为武陵山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夏庆丰 《当代贵州》2012,(31):50-51
只有紧紧抓住扩大投资、改善基础条件,发展工业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才能够创造高于过去、高于全省、高于武陵山区的"铜仁速度"。对于铜仁来说,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和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引航下,巍巍梵净风起云涌,浩荡乌江惊涛拍岸,梦幻锦江碧波荡漾。这一年里,有关铜仁的一些词从无到有、从冷变热、从不常见成为常见,逐渐融入人们的脑海里,转化成推动铜仁跨越发展、崛起于武陵、先行先试构建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自觉行动与动地壮歌。【热词1】迈入城市时代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自撤地设市以来,铜仁强劲稳步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三五"期间,铜仁市围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定位,全力打造"一区五地",努力推动黔东绿色崛起,交出了一张亮丽的答卷。巍巍梵净,雄踞武陵山脉之巅;秀美锦江,灵动山水园林之城。山灵水秀的"黔东门户",素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美誉。铜仁因山水而美,但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汉、苗、土家等各族人民,却久居深山过着苦日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铜仁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逐梦前行,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铜仁上下一心、  相似文献   

13.
正铜仁牢牢把握主基调主战略,优化开放开发格局、创新绿色发展路径、凝聚后发赶超动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跑在了武陵山区前列。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城市奔跑的进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城市发展的幅度。五年来,铜仁牢牢把握主基调主战略,抢抓机遇,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跑在了武陵山区前列。撤地建市,从地区时代迈向了城市时代,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念山  相似文献   

14.
作为深处武陵山区、仍属欠发达地区和欠发展阶段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坚持不懈地打好“增收”、“民生”、“文化”、“生态”四大攻坚战,努力在科学发展中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4,(3)
正共聚合·共发展·共分享定制区域经济多元体助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采禾国际集团"定制区域经济多元体"是以城市与城镇为主体,根据地方区域资源、产业结构、发展规划需求,量身定制的产融城一体化投资运营模式。通过主题量身定制方式,采禾国际集团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源进入地方区域,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一同打造不同主题的城市综合体、城镇综合体、产业聚集区等,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智造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6.
认真学习贯彻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把铜仁打造成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先行先试区、国家级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区、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旅游区和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我市必须全面落实各项重大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铜仁始终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纵横1.8万平方公里的山川之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绿水青山作为铜仁良好生态的金字招牌,亦是铜仁绿色发展生机勃发的浓郁底色。  相似文献   

18.
构建宁夏六盘山区域经济生态圈,是一项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改善宁南山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实施这一经济发展战略既需要基础设施保证,更需要在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提供支持.只有精心构建六盘山区域经济生态圈,夯实可持续发展之基石,才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宁南山区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李施甫 《学习月刊》2011,(22):152-152
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区域发展规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我们民族地区的真切关怀,更是鹤峰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努力实现鹤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龙山来风经济协作示范区是武陵山-片区的地理中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为深入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国家设立武陵山龙山来风经济协作示范区,探索跨省贫困地区经济协作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推动区域发展,一、建设“龙风经济协作示范区”的重要意义加快龙山来风两县建设龙风示范区,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施湖北省湖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加快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内陆贫困山区经济增长极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跨省区域一体化协作模式,加快推进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