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动荡不定的南部非洲地区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缓和局面,开始走上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道路,整个地区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于非洲其他地区。一在南部非洲,南非罪恶的种族隔离制度、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长期内战,一直是国际政治中的焦点问题,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非洲大多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走着十分艰难曲折的道路,呈现严重滑坡的现象,其中政局稳定与否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实现政局稳定和社会和平是非洲社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目前,非洲总体趋向政治稳定、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彰显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要在建立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维护和平发展的国家安全环境、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和平发展》两份白皮书中,中国政府系统阐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目标和意义,阐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立场和决心。从历史的角度看,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了部分崛起,美国通过半和平的方式取代英国成为霸权国家,实现了全面崛起。这些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经验参考。为塑造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需要尽力减少当前面临的国际体系环境、与各大国的力量对比、周边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舆论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中国如果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使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让中国的制度和价值观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就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对非洲局部冲突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非洲局部冲突的持续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非洲多数国家谋和平、求发展的潮流极不和谐,引起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近几年非洲的冲突出现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冲突之所以持续不断,部族、种族矛盾以及对资源、利益的争夺及联合国维和干预不力等是主要原因,而贫困化又是非洲战乱更深刻的根源。新世纪到来之际,非洲国家加大了解决冲突的力度,但局部冲突尚不能彻底解决。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并存仍是新世纪初非洲形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舒运国 《亚非纵横》2012,(6):1-8,59
2012年,非洲大陆虽然存在一些热点,诸如北非和西非的一些国家,但是政局整体上和平、稳定;非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进行,有力推动了非洲大陆的发展;中非关系继续向纵深发展,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总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非洲大陆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2006年,非洲总体政治形势继续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经济保持着中低速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国际战略地位稳步提升,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总体政局继续保持稳定一年来,非洲仍存在着局部冲突和战乱且面临一些非传统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但谋和平、求稳定、促发展,积极推动一体化建设,力争实现“非洲复兴”伟大目标的大势未发生逆转,总体局势继续保持稳定。1.非盟在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自2002年7月正式运作以来,尤其是2004年5月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成立之后,非洲联盟已逐步…  相似文献   

8.
迈向21世纪的非洲陆斐本世纪后半叶,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后,在维护和巩固独立主权及发展社会经济的道路上,虽历经坎坷、风雨,但还是不断前进,取得不少的成就。90年代初期,在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的冲击下,非洲大陆几乎又被乌云所笼罩。很多国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  相似文献   

9.
当前,非洲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都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非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非洲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对非合作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同时,非洲国家由于历史等原因,在很多方面还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0.
“和平崛起”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 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 诺。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就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1.
经济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础与核心,在全球化时代,和平发展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近现代的日本曾因崇尚军国主义,将军事安全视为国家政治安全而穷兵黩武,几近亡国灭种;战后则因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奇迹而重拾民族自尊。冷战后,日本似乎无意抓住经济立国和政治独立发展的机遏。在安全意识上故态复萌,欲通过强军而成为政治大国。因此,能否尽快奠定理性的安全观与发展观成为日本国家命运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非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陆。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虽然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较,非洲仍贫穷落后,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还面临政治发展易变性大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严峻等突出问题。然而,非洲形势逐步缓和,政治发展进入新阶段,非洲经济也出现转机,非洲一体化进程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非洲的前途会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考察非洲华人在1949~1999年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和他们的适应能力,分析了海外华人的持续生命力。50年里,非洲华人从1949年约2.7万增至13万以上。华人因具有对当地文化和国际经济的适应性而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非洲华人经济的发展是对居留国的贡献1.在华人定居较早之地,华人以经商为主要职业,为激活国内外贸易、联接国内各地经济、沟通城乡间关系作出了贡献。2.从60年代起,即有少数华商从香港、东南亚和台湾等地移民非洲,从事新的创业;从80年代后期起,一批华商来到非洲。他们携带资本技术,在非洲或创设制造业,或推广贸易,或投资工业自由区。这些新的华人产业既为所在国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也为这些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无疑给当地的华人经济以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非洲贫困化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 ,非洲的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使穷人从全球化中受益成为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形成的非洲国家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 ,使当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金融体系成为非洲国家在脱贫道路上步履维艰的主要外部因素。非洲国家要以主动和务实的态度融入全球化。发达国家应采取减免债务、降低技术转让费用等具体措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 ,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助于非洲国家反贫困行动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汪巍 《西亚非洲》2002,(6):24-25
第57届联大会议《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召开高级别会议,支持非洲国家通过联合自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说明国际社会对非洲发展问题的重视,也表明非洲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趋利避害,以稳定求发展。非洲国家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速资金和技术的引进,力求使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在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力量的同时,扩大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但落实该计划面临资金短缺、发达国家将政治与之挂钩等问题,预计该计划近期难获实效。  相似文献   

16.
骆高远 《亚非纵横》2014,(2):112-122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多数国家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相继出台了许多鼓励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然而,截止目前,非洲旅游在国际旅游中所占的份额和所处的地位仍与其广阔的土地面积、众多的人口数量和优越的资源条件极不相称。本文从非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着手,分析非洲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大格局中的地位,结合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对非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中非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国际媒体、西方政界和学术界有关中非关系的报道和讨论急剧升温,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所谓“新殖民主义”的恶意歪曲也在泛滥。事实上,旨在互利共赢的中非能源合作与西方掠夺式的开采有着本质不同,中国参与非洲油气资源的开发有助于非洲产油国实现石油投资和开采技术的多元化,以及非洲国家在石油工业决策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建立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与合作基础之上的中非经贸关系在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对非援助和贷款则帮助非洲国家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并以其灵活和高效解决了许多非洲国家发展经济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8.
朝韩首次首脑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成果。其重大意义:有利于朝韩实现民族和解与和平共处,进而成为走向民族统一的始发点;为双方自主解决半岛和平与统一问题创造了历史性契机;对两国恢复与发展经济,进而实现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于分裂国家统一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会谈对周边大国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战略必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从而牵动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东形势研讨会纪要今年6月5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举办“中东和平进程研讨会”。来自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新华社、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学者与会,就以色列大选及其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马人在非洲的道路网络是整个罗马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非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罗马人在非洲建设道路的原因在于军事征服、战略需要与经济诉求.罗马人以亚历山大里亚和迦太基为中心,在非洲建设了20条主要大道.这些大道具有十分鲜明的"罗马"特点,对非洲社会诸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罗马人对道路建设区域的控制;促进了当地经济贸易的发展;加快了非洲城市化进程;促进了非洲文化的"罗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