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文献编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献研究室的领导一直很重视总结和积累编辑工作经验 ,不断提高编辑质量。今天我想着重谈谈文稿整理的一些情况 ,举些事例 ,谈些体会 ,供同志们参考。我们在文献编辑的实际工作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 :“文稿到底要不要整理” ?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畅所欲言的气氛。同时 ,文献研究室成立不久 ,面临着文献编辑工作大发展的形势 ,参加编辑的人员有的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 ,产生了“文稿要不要整理”的问题。当时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文…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5,(2)
<正>我从小就知道满锐的名字。上世纪70年代,他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做编辑,曾把自己的长篇叙事诗《关成富》和编辑的《大庆工人诗选》、韩作荣的诗集《万山军号鸣》送给我的父亲,并还附信谦虚地请我的父亲指正。那封信我至今还保存着。他的字体圆润流畅,特别是"满锐"二字在我的心里留下一个慈爱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第一次见到了他。案牍上是垒得一米多高的书稿和书籍,他坐在这个"壁垒"里,满脸笑容地向我讲述他和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以不平静和气愤的心情向您反映:今年3月末,我商店承包给一个名叫张晋友(非党群众)的职工,实行“国有民营”的承包形式。张晋友在到任一个多月后,就以后勤人员多等为借口把党支部给撤销了,三言两语就把支部书记打发回家了。这是什么行为?让人不能理解。  相似文献   

4.
党的文献工作者要有高标准的思想、作风和政治素质  高标准的思想、作风和政治素质 ,是做好党的文献编辑工作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在日常工作中 ,笔者对这一点体会最深。我们知道 ,长期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的老同志形成了认真、严谨、细致的一套工作作风。这套作风是做好编辑工作的看家本领。我们就是靠这套好作风 ,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受到党中央的信任。编辑党的文献 ,是理论研究的需要 ,是党史、革命史研究的需要 ,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这个定位是准确的。这三个需要 ,都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既需要情系作者,站在作者的立场思考问题,又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从正反两侧对文稿进行完善。在期刊的编辑工作中,编辑对于稿件质量的初次筛查缺少一个确定性标准,更多地依赖于编辑自身的审稿直觉。要使这种直觉很好地融合知识背景的主观性和选题切合度的客观性,就必然要求在编辑工作中合理、贴切地运用好批判性思维。一种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编辑理论可以进一步提升编辑的编校水平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注释是党的文献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是根据读者的需要 ,对文献中涉及的重要概念、背景情况作注解 ,对语焉不详、不易理解的问题作基本情况的介绍 ,对正文内容作补充性的说明或公布作者的一些有关文献资料。因此 ,注释是读者与著者沟通思想的工具。注释水平的高低 ,往往是衡量编辑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一、党的文献注释工作的发展概况  党的文献注释工作 ,作为文献编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始于《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毛选第一版共有注释 872条 ,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人物、事件、战役、组织、会议、文献等方面。这在党的文献编…  相似文献   

7.
曹可 《实事求是》2001,(4):92-93
编辑过程包括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发稿和看样 ,业内人士称其为“六艺”。“六艺”的前后排序不仅规定了编辑过程是一个有序的系列环节 ,也反映了编辑过程的一般规律 ,不能任意颠倒、省略和合并。但是 ,目前一些出版社在图书的编辑过程中往往把审稿与加工放在一个层面上同时操作 ,使之合二为一 ,使“六艺”就变成“五艺” ,这不仅违背了编辑过程的一般规律 ,而且也是造成图书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 ,在编辑过程中审稿和加工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二者不可合二为一。一、审稿与加工的地位不同1 997年 6月新闻出版署颁布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文献编辑工作 ,是一项很重要和很严肃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要求编辑工作人员具有献身党的文献事业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为它付出艰苦的劳动 ;要求编辑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基础 ,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广的其他方面知识 ,相当的文字处理能力 ;要求编辑工作人员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具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学风 ,切忌粗枝大叶、浮皮潦草。一般说来 ,党的文献分为当代文献 (又称新时期文献 )和历史文献 ,集体文献和个人文献。毛泽东著作属于个人历史文献。下面根据我参加毛泽东著作编辑工作的体会 ,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9.
值此新春之际,我仅代表山西党校文献情报学会,向全省党校系统从事文献情报工作的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敬意!在新的一年里,党校系统的文献情报工作如何更好地贯彻90年全国党校校长会议精神,把文献情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我提出几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说说急躁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一位老读者,读过前3期“宫维民茶座”的文章后,觉得文章写得入情入理,很值得玩味,所以,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个烦恼向你倾诉一下,寻一个答案。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脾气暴,爱发火,为此常和同志们闹别扭。我也知道急躁不好,可总也改不掉这毛病,遇事往往控制不住,发完火后又很后悔,也十分苦恼,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出版了。这是党的文献编辑工作一项重要成果,对于推动党史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对这部文献集的出版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2.
<正>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村党支部副书记。前段时间,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可我在联系党员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党员联系不上。其中一名党员是城镇退休职工,为了少交党费,便把组织关系迁到了村里——我们村就在县城所在地;另一名党员是退伍军人,虽然组织关系放在村里,可他平时在外打工,不在村里住;还有一名党员是我们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把组织关系迁了回来,可如今他在县城的一个中介所上班,平时村里的党组织活动也不参加。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实践》2016,(10)
正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一名基层的宣传干部。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和《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有了"亲密接触"。每当收到新一期杂志,我都迫不及待地仔细阅读、认真学习,将精彩的标题、语句工整地记录到学习笔记上,供自己写作时借鉴参考。通过学习阅读,我增强了政治敏感性,更能精确地把准宣传的"脉搏",丰富了新闻写作知识,并将学习领悟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新闻写作实践中,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在地下情报站意外相逢1932年10月,我在哈尔滨《东三省商报》做编辑,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来到地下情报站哈尔滨乐天照相馆,经理孙乐天神秘地把我领到他的卧室。只见室内的床边,坐着一位30多岁的中年人。他身材不高,面庞清瘦,穿着粗布长衫、旧式布鞋,身旁放着一个旅行袋,像一个商人。孙乐天向我介绍说:"这位是佳木斯乐天照相馆的经理李春芳先生。"随后又向对方介绍了我的姓名和职业。这个中年  相似文献   

15.
六十忆十六     
进入老年,常爱回首旧事。16岁那年尤其让我难忘。 我生于1933年,16岁该是1949年——建国那年。1948年年末,我从家乡的县委宣传部奉命调到省城,原本是要参加南下工作团去新解放区,可是到省城(当时在吉林)后,领导同志找谈话,让我到报社工作,因为报社需要人,这之前我又给报纸写过一些稿。于是我背着一卷麻花被进了报社大楼。 老编辑们都把我当小老弟,处处指点我、帮助我,有的更具体地帮助我制订读书计划,告诉我如何写读书笔记……那时候我还挺用功,大约兄长们认为“孺子可教也”。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我已届38岁,按共青团工作性质,已属“高龄”工作人员,组织上找我谈话,准备把我输送到省委组织部工作,让我尽快答复,是否愿意。由于在《四川青年》杂志编辑部工作多年,已经形成了记者、编辑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听说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有一个刊物,也需要人,于是便产生了去那里工作的念头。但同时又听传闻,说党史工作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党史资料征集完后,工作机构就要撤销。是服从组织的安排调动,还是自己去找愿意干的工作呢?心中没有底。于是,我带着疑问去请教了主持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彭塞同…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0月,习近平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曾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的《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2))首批文献集,就全面地记录了这条“来时的路”。编辑党的历史文献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是自延安时期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等文献集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8.
在《共产党员》杂志即将迎来50岁生日的时刻,我作为从1953年就开始给她投稿的通讯员,心中实在抑制不住对《共产党员》崇敬、感激之情。是《共产党员》那些素不相识的编辑们多年用辛勤的汗水、坦荡无私的胸怀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由一个不懂写作的农村干部,最终步入了众人敬慕的新闻队伍。 那是1953年,我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四区做共青团干部的时候,区委书记李芳林给我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里边的人和事像磁石般地吸引着我。我在爱不释手的反复阅读中,萌生了给她写稿的念头。于是,我在老房东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稿子写出来了。但在邮稿时却犯了寻思,编辑同志能搭理我吗?最  相似文献   

19.
党校系统图书馆经过十来年的努力 ,大都完成了向多功能、现代化的转轨 ,面临着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型的历史时期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服务重组等方式扩展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质量 ,形成一种新的信息服务经营机制 ,是目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把参考咨询工作作为读者服务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以文献为依据 ,按照某种特定需要 ,对图书馆馆藏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 ,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文献、文献知识或文献检索途径的一项服务工作 ,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读者工作的发展和延伸 ,…  相似文献   

20.
获奖背后     
正前不久,我突然接到一个熟悉的电话:"你发表在《当代贵州》的文章获奖了,证书和奖金已寄你单位……"原来,2014年4月,我采写老支书杨国武的稿件《老支书的最后一次会议》几经编辑老师修改后,刊发在《当代贵州》2014年第19期上。后来,经过编辑老师的推荐,文章又被评为2014年度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这是一次意外之喜,其实,我更享受采写过程中的精彩,更在意与编辑之间的交流,也更喜欢品读《当代贵州》的人物报道,从中汲取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