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民主体性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主旨,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之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尊重人民的认识主体地位,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发挥人民的实践主体作用,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深入;确保人民的价值主体归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审美主体旨趣,不断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新局面,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文化建设理念,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于满足两个需要,一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二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支撑和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一项需要党、政府、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关乎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成果。文化发展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首先,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人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思想理论和文艺作品,一切为了人民;其次,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切依靠人民;再次,在满足了文化需求和坚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提高,基本生存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物质要求,在精神文化以及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文化领域的赓续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提炼,是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的现实需要。其内在包含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心使命、依靠力量与评判标准。新时代要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中心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以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为中心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中心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族民间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息息相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传承的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宝贵结晶。基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要适应时代发展,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遵循民族民间文化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维护社会的稳定,户籍管理制度应当始终以满足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需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为目标而不断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