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美贸易中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从1986年至今,美国337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的已有56起。鉴于日前已有大量关于美国337调查基础知识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337调查的概念及其威力。下文将基于笔者代理美国337案件的实际经历介绍美国337调查程序中对于中国企业生死攸关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凌燕 《中国律师》2006,(12):13-16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利费等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所有被诉企业的美国市场,在普遍排除令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牵连到所有同类企业的对美出口和销售。因此,337调查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无异于继反倾销以后的又一劫。不应诉将导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缺席裁决中国涉案企业败诉,但是,许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并不愿意不战而降,它们正在法律行业中寻觅捍卫其合法权益的自己人。  相似文献   

3.
冉瑞雪 《中国律师》2012,(5):46-48,49
当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知识争议解决领域的地位大幅提升,2011年ITC受理的美国337调查数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位。337调查已经成为产业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遏制竞争对手的利器和平台。继2010年出现的智能手机厂商相互提起6起337调查后,2011年包括索尼和LG、苹果和三星、HTC和苹果、LG和欧司朗等竞争对手之间均相互提起了美国337调查。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较量不同,国外公司针对中国企业的美国337调查仍基本沿袭了过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特  相似文献   

4.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5.
目次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二、应对“337调查”的现实考虑及指导思路三、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基本策略和应诉措施四、中国政府应对美国“337调查”的政策导向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随着我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出口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而中国企业也正成为“337调查”的主要攻击对象。在历史上,欧、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依次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发起337调查,337调查逐渐成为继反倾销、保障措施之后,美国遏制我国具有一定出口潜力,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出口的重要手段。实践中,337调查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只要其在美国拥有知识产权,如果认为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可以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要求其采取救济措施,排除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并禁止侵权企业在美国境内从事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总结我国应对337调查的成功经验,研究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2010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1.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数量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尤其是2010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大幅攀升。2010年ITC受理了58件美国337调查.大约是2009年的两倍.是ITC历史上受理美国337案件数量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一、2013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一)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调查数量 在过去的13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2013年ITC受理了41件美国337调查(以在2013年立案为标准进行统计),比2012年略多。  相似文献   

9.
三、近年与337调查有关的法律进展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无论从程序规则还是实体法上均有显著变化,无疑,这将对涉案的中国企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以下简称337)调查具有程序快捷、适用标准低、救济措施非常严厉、被告反诉权受限制、规则符合WTO五个特点。我国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应对337调查从企业层面,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出自己的核心技术,重视337纠纷的预防并积极应对337调查;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构建起中国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管理体制,并由其出面利用WTO机制,防止337调查的不正当适用。在立法上也应尽快制定中国337条款;从学术理论层面,应加强对337调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应对美国关税法337调查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前些年,中国企业在“337大棒”面前吃亏不少;可是最近发现,中国部分企业已连续在无汞碱性电池、三氯蔗糖、覆铜板、葡萄糖胺等美国对华337调查案中获得胜诉,因此涉案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增。  相似文献   

12.
陈立虎 《法治研究》2010,44(8):29-33
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的升级和技术含量的提高,美国对华开始频繁使用"337条款"。普遍排除令是"337条款"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救济方法。受调查的中国出口企业和未受调查的中国出口企业都可能被纳入普遍排除令的约束范围,都应考虑应对"337条款"下排除令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法律举措。  相似文献   

13.
燕子 《中国律师》2011,(7):40-40
美国市场是各国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外公司纷纷开始借知识产权以遏制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其中。旨在打击进口产品知识产权侵权的美国337调查制度就成为了国外公司的重要武器。近年来,中国企业卷入美国337调查的案件急剧上升,涉案数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便携式音视频播放器的普及,音视频集成电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音视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2005年,美国音视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矽玛特为遏制迅速崛起的中国同行珠海炬力,在美国对来自珠海炬力的产品提起了337调查.珠海炬力虽然被发布了有限排除令,但其音视频集成电路的销量却在不断增长.有限排除令发布不到一年,337调查当事人宣布全面和解.2008年初,调查发起人矽玛特被收购.矽玛特与炬力的较量充分说明337调查不过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15.
郑荣昌 《江淮法治》2011,(16):16-17
持有中美两国律师执照的冉瑞雪是北京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WTO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远东专利分会联席主席。 她是美国337调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拓人.代理337调查案件最多的中国律师之一.极少数作为主要代理律师列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案件法律文件上的中国律师.也是第一个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为可以接触对方当事人商业秘密、从而能够实质代理337调查案件的中国律师。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1日,美国Unilin Beheer B.V.等几个申请人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30多家强化地板生产商或进口商作为被申请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称这些被申请人进口到美国或在美国销售的强化地板侵犯了Unilin在美国的某些专利权利。其中,有17家中国企业成为本案的被申请人,涉案行业产值高达200多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29日,ITC批准了Unilin的申请,正式启动“337调查”程序。中国共有11家企业对本次337调查进行了应诉,其中,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获聘担任国内5家强化板企业的代理人,是代表全部应诉企业最多的律师事务所。在经历了申请人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并完成了应诉答辩、调查取证以及提交专家报告和听证会阶段的较量后,2006年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行政法官卢克恩(Luckern)先生发布了对本案的初步裁决:(1)申请人Unilin的779专利无效:(2)德恒所代理企业的涉案产品没有侵犯申请人的292专利:(3)德恒所代理的某一应诉企业的某些产品没有侵犯任何涉案专利,今后将畅通无阻地出口美国。至此,德恒所代理的5家中国被申请人企业在应对本次“337调查”中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7.
宋华安 《法人》2009,(7):50-51
中国企业在美国337调查败诉后的“上诉”也有成功范例,它通过上诉程序改变了美国ITC的裁决结果,对上诉企业和相关企业均具有极大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8.
《法人》2013,(3):8-10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宣布,对包括华为和中兴在内的几家企业发起337调查。ITC认为,华为和中兴在美国销售的智能手机等产品涉嫌侵犯美国企业的专利。ITC此举,源于今年1月份4家美国企业提出申诉称,华为、中兴、三星、诺基亚公司的相关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上半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 ITC)发起了 11例“337” 调查。在11 个案件中,其中四例指明了中国公司作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调查的对象,占案件总数的36.4%。近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中国企业受到调查,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即业界俗称的“337条款”。“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这个出台于1922年的条款,尽管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和质疑,但  相似文献   

20.
337调查是依据<美国关税法(1988)>第337条款,对侵犯美国境内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和销售加以禁止的贸易保护措施.至今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已有39起,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337调查具有应诉时间短、律师费用高、调查内容专业等特点,对出口国的影响明显,已经成为中美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我国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有效防范和消除337调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促进中美贸易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