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致胜因素欧阳小松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4、10~1937、10)的一个典范。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闽西苏区的革命武装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党政军一体化机构)的领导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2.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在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内,于1935年4月成立了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闽西的红八团、红九团、明光独立营等红军游击队,坚持三年不屈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的“清剿”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个时期,即称为闽西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具有报刊活动的良好基础。即使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党刊党报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坚持活动,并在反“清剿”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听完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来的方方关于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情况汇报后高兴地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又发展了部队,保留了二十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闽西革命斗争为什么能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党在群众中获得了力量的源泉。本文就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党群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作如下叙述。  相似文献   

4.
论长征途中中央指示电的传达对闽西游击战争的指导作用郑学秋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之后,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亦称中央江西分局)指示电在闽西的传达,对闽西游击战争的坚持直至胜利,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此试作初步探讨。1934年10月中旬,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5.
<正>邓子恢(1896-197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闽西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共闽西地方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果实,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和阵地,并且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是闽西展开革命斗争以来最艰苦、最复杂的阶段,也是闽西党和人民经受最严重考验并且获得伟大胜利的阶段”。然而,对于闽西革命斗争中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过去一直研究得不够,有许多问题尚未孬清或存有争议。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祈请熟悉这段历史的老同志及党史工作者批评指正。一、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相似文献   

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最近在榕通过。据编者介绍,这本“区册”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了我省闽西游击战争史实。二战末期,当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堵,克服了千难万险,巧妙周旋,坚持斗争,掩护了主力红军的长征,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  相似文献   

8.
1937年,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势迅速发展,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方方同志到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情况。毛泽东同志听完汇报后对方方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又发展了部队,保留了二十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闽西地区的革命斗争为什么能长期坚持下来并取得胜利呢?除了党的正确领导之外,主要靠党在群众中建立的亲密的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丕显同志,于今年8月23日与世长辞了。回忆陈丕显指导我们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型史料丛书《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西游击区》,缅怀之情萦绕我心头。 洋洋58万字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西游击区》(简称《闽西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电视剧《毛岸英》的热播,人们对毛泽东为革命死难的6位亲人更加关注。1935年,毛泽东的三弟毛泽覃在赣南、闽西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中牺牲,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也是红军坚持南方游击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省份。当年南方15块游击区,福建省闽西、闽南(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5块,占了三分之一。新四军组建时,将福建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4个团,占当时皖南整编新四军部队的一半以上。只要翻开新  相似文献   

12.
正当中央主力红军处于艰难的长征途中,战斗于闽西南地区的党和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展了猛烈的游击战争,竭力牵制敌军,以配合中央红军顺利北上转移.1935年仲夏,为实现闽西南区域游击战争新的战略部署,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命令闽西红九团挥师突入闽粤边界,相机与战斗在这里的闽粤边红三团取得联系,共同打通闽西南,开拓闽西南游击战争的新局面.5月,红九团奉命开始了闽西南红军的一次长征,  相似文献   

13.
刘永生是著名的游击司令,曾被人称为“中国的夏伯阳”。他出生于闽西老区,革命战争年代长期坚持游击战争,曾率领闽粤赣边纵队,解放了福建、广东的不少县城。全国解放后,他担任福建省军区司令、副省长等高级领导职务,但始终没有忘记闽西老区和老区人民。  相似文献   

14.
邓子恢是农民的儿子,1896年8月17日,出生于离龙岩县城10多华里的泉井村。年轻时他曾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结社办刊传播新思想。严格地说,他是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邓子恢领导了著名的龙岩后田暴动,担任过第一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闽西三年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邓子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在解放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子恢是一  相似文献   

15.
正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使人们淡忘,但伍洪祥同志在闽西百姓心中的记忆却清晰如昨。这是因为伍洪祥同志的一生都与闽西这块红土地紧密相关,与闽西百姓福祉紧紧连在一起。伍洪祥同志的革命生涯可谓是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从上杭农民暴动到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从闽粤赣边抗日救亡到鲁南淮海烽火战场,战斗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作需要,伍洪祥同志回到生他养他并为之战斗的闽西,他倾尽全  相似文献   

16.
重寻垢马旧战场,弹雨刀光染夕阳,双雄洁气寒敌胆,罗廖青史永留香。附注:罗忠毅,廖海涛同志是坚持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后率部北上抗日,在苏南溧阳塘马战斗中,罗、廖以两个连的乓力,抗击突袭的日寇三千人,掩护了旅部电台和党政干部安全转移(当时正在旅部驻  相似文献   

17.
1935年是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岁月。这年4月,根据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在宁洋、连城游击的红九团第二营与明光独立营成立第一作战分区,罗忠毅任司令员,方方任政委,5月温含珍被任命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温含珍同志是上杭县茶地乡人,教师出身,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一位优  相似文献   

18.
正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掩护和策应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保持了革命的战略支点,造就了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的部队,为革命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与我党富有地方特色的党建工作是分不开的。作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主要领导者之一的邓子恢,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先后任宣传、财政兼民运部长,副主席  相似文献   

19.
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福建省军区党史办在福州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参加会议的有参加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老首长,有全军、南京军区等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共22人。省军区张立清副政委主持会议,福建省征委主任伍祥洪到会讲话。这部丛书的编纂工作是中央书记处陈丕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和解放军总政冶部朱云谦等领导同志亲自抓的。丛书将与《红军长征》、《八路军》、《新四军》三部丛书一道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统一规划出版,向全世界公开发行。“闽西游击区册”又将作为南方八省十五决游击区册之首,率先于建军60周年前出书。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排斥,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后,邓子恢没有能够跟随主力红军转移,而是和项英、陈毅、瞿秋白、何叔衡等一起被留在了苏区,进入后来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几个月后,邓子恢等人从瑞金向闽西突围,与原来就在闽西的张鼎丞会合,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邓子恢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开始了在闽西开展游击战的艰苦岁月,也就在那时,邓子恢和陈兰认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