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禅宗的思想从古至今都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禅宗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人朝鲜、日本和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明显。禅宗最初由日本人宋求法的僧人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在建筑方面,无论是从神社到住宅府邸的传统建筑,还是当今的现代建筑,都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禅的哲理精神。这种禅宗精神特征完美的融合到了建筑作品中,无疑成为日本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日本志怪小说《青头巾》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其"青巾"、"证道得脱"的主题有明晰的佛教文化传承谱系,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日两国民间传说、市井文化和佛教思想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佛法与情欲的冲突"、"禅密冲突"等既有观点的进一步反思,在回答大谷雅夫教授三个诘问的基础上,认为该小说是以"佛魔一如"思想为核心,以教人不断破除欲执、语执、法执为根本旨归的"佛教叙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由清末士大夫以法语写作的小说,《黄衫客传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体的写作技巧,对《霍小玉传》这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加以改编,将其介绍给法语世界。在人物新诠方面,小说采取自中国戏曲中总结出的"分裂"之法塑造了具有多构性特征的人物;在本事改写方面,小说吸收传统小说中的幻梦书写资源,将原作中的因果轮回情节模式转为一出心灵悲剧;在文体创新方面,分别自古典白话小说和小品文中撷取精华,形成独特的破体叙事风格。在对中国传统文体写作技巧的融合与创化中,小说完成了民族形象自塑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是法国巴黎三大教授、女性与性别研究和法语地区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0院士、作家、小说理论家及美学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学、电影以及性差异研究的著作,尤其写了很多评论当代作家如杜拉斯、比托尔、埃莱娜·西苏、克罗德·西蒙等人的著述.她的重要作品有:《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或文学的修改痕迹》、《虚构功能:关于小说假象》、《伟大的时代——论克洛德·西蒙》、《从咖啡到永恒:写作中的埃莱娜·西苏》、《玛格丽特·杜拉斯或性差异的故事》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本访谈中,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同时以作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教授的独特视角与美学观点解读作家作品,分析细致精辟,更加突出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神道教的形成发展是古代日本统治者在古代东亚历史环境中出于国家主义目的将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人为地改造成政治神话、理论宗教和民族哲学思想的过程。神道教具有服务政治甚至其本身就是政治思想的特性,构成了古代日本政治的思想基础。神道教是支撑古代日本内政外交的精神支柱,对古代日本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神道教对近代日本的政治影响是对古代日本政治影响的延续。古代日本是基于神道教理解、摄取中国思想文化的。古代日本思想史的发展是在吸收中国思想的同时受其刺激回归神道教、在民族化中前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古代文化的朝鲜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日本古代文化是在不断吸取先进的大陆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得以持续发展的。在日本吸取大陆文化的历史过程中,朝鲜一直起着桥梁和窗口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朝鲜古代文化是形成日本古代文化的主要渊源之一。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日本古代文化大有禅益。 一、朝鲜“传教士”与儒学东传 在古代东亚世界中,作为较早被纳入儒学文化圈的“藩属国”,东亚儒学文化圈中的“东方君子之国”──朝鲜时常扮演着一个儒学”传教士”的角色,而第一个接受其“洗礼”的自然是其一衣带水之邻邦日本。 据成书于公元712年的日本第一部文学和史学著作《古事记》记载:“品陀利气命(应神天皇)在轻岛的明宫治理天下。……百济王照古王遣阿知吉师献牡马一匹、牝马一匹。…… 天皇又命百济国贡献贤人。于是,百济国又派遣和迩吉师献《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另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十五年秋八  相似文献   

7.
李娟 《当代韩国》2008,(4):69-72
母亲在传统庙堂文化中是一个神圣的文化符号,但在朝鲜古代的家庭小说中,出现了大批与传统理想母亲人格形象相背离的“恶母”形象。透视这些文本中的“恶母”形象,可以解读不容忽视的社会伦理道德的阴影、女性心理结构缺陷和社会秩序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关系中,人们一般总是把政治、经济和军事作为国与国关系的首要考量因素,而把文化认同、民族心理等要素置于次要地位.但相对于前者的易变性、表层性,文化和心理要素更能在深层次上发挥潜在的影响作用.中日作为同属东亚文明圈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令人困惑.究其原因,除却双方之间的现实利益冲突之外,在更深层次上,它与中日民族间的文化及心理认同的差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弘扬东亚传统和合古今文化——《亚文》首发式暨东亚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人能弘道”,人的价值在弘道。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东亚经济突飞猛进,东亚之道令世人瞩目。究竟何为东亚之道?为了探究这一重大课题,在到处洋溢着喜庆欢乐气氛的北京,中国、韩国、日本三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法国当代女作家安德蕾·谢蒂小说中关于人与现实(如房屋、土地等)及与空灵(如完全的孤寂)的关系。认为现实与空灵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悖论:人必须依赖现实而生存,而现实却是人类认识自身价值的障碍;特别是女人们更是如此。本文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安德蕾·谢蒂的小说《沙漠中的女行者》在一无所有的沙漠中(空灵的象征)中对完全的孤寂状态下的自我感受中,体会到的对人类自我存在的意义之后,认为,《沙漠中的女行者》以现代派传奇的形式,试图揭示创造新的女性世界注定是乌托邦般脱离现实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愿望却可在对文学作品那充满虚构而空灵的艺术世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东亚各国(地区)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市场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经济合作起步晚、进展慢。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给该地区经济以猛烈的冲击,使东亚国家(地区)深深感到加强区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们普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恢复和发展东亚经济,必须加强东亚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笔者参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在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10+3”机制启动五年来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12.
夏娃、女娲     
从人类文化和艺术思维的观点来看,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和人类文化之根。在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传统中,都流传着有关女性的神话,如西方的夏娃和中国的女娲。本文试图以两种不同的原始女性形象为切入点研究男权社会建构起来的统治与奴役女性的各种工具——意识形态方面(宗教、哲学等等)、行为规范方面(如《女诫》、《礼记》等等),以及东、西方女性悲惨遭遇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1~3日,在韩国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资助下,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举办了“古代中韩海上交流学术研讨会”,中韩日三国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一度称雄东亚地中海的新罗商人张保皋为中心议题,对八九世纪唐、新罗和日本的海上贸易往来、日本遣唐使与新罗的关系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的三国学者共提交了13篇学术论文,与同行充分交换了学术观点和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韩国张保皋研究会金文经会长《新罗和江南》一文,论述了新罗与中国江南活跃的人员往来、贸易关系、航路、造船业、瓷器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历史事实,阐明了…  相似文献   

14.
狂欢节文化在西方文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体现为它促成了小说的产生,更体现为狂欢节文化在此后的整个文学传统之中的渗透和影响。塞利纳的作品《茫茫黑夜漫游》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应用狂欢节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将笑与悲剧联系起来,狂欢与世界末日联系起来,使小说呈现出一种独有的颠覆性力量。本文试从《茫茫黑夜漫游》中的狂欢思维和狂欢视角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探讨狂欢节文化在这一特定文本中的体现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即将出版的《东南亚古代史》一书的结束语。《东南亚古代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从远古至19世纪初叶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地区史,既有对地区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整体论述,又有对各主要国家和重要事件的具体分析与专题研讨;既有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又有对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各民族宗教文化的阐述。作者们从东南亚自身历史的视角出发,对东南亚的史前文化及其特色、稻作文化与社会基本结构、早期国家的形成和演进、中央集权国家的兴起与特征、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印度与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下,地区主义伴随区域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在西欧一体化过程中,西欧国家通过重视合法协定、强调功能整合以及超国家机构的建设形成了结构性地区主义;而在东亚一体化发展中,东亚国家则强调不干涉原则,突出国家主权至上,抵制和质疑超国家机构,从而形成了弱机制化的开放性地区主义。两种性质的地区主义的成因主要在于:西欧和东亚的历史发展体系不同,导致其各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制度同质性程度不同,成员国之间的集体认同以及对民族国家主权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就发展趋向而言,自金融危机后,欧洲债务危机频现,暴露了规范严谨的结构性地区主义的僵化弊病,而东亚一体化过程中,东盟、10+1、10+3、东亚峰会等对话形式层出不穷,则表明了缺乏规范机制下的地区合作效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为我们所熟识的"恋爱"一词,其实是1870年日本在翻译西方的"love"时创造出来的。虽然在近代以前的东亚社会,爱情由来已久,但是"恋爱"一词,以及它所象征的浪漫爱情却未曾存在过。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韩两国《创造季刊》和《创造》中小说的比较分析,详细地考察了两国对"恋爱"的接受以及小说中"恋爱"的表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李文研究员的学术新著《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一书已于 2 0 0 5年 1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张蕴岭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合作中心设立的研究课题“东亚合作的思想文化基础”的最终研究成果。作为一部从思想文化角度探讨东亚合作进程及其前景的专门著述 ,《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一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解体和重构的过程 ,揭示了东亚文化圈和东亚经济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二战后思想文化因素对东亚合作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并对 2 1世纪东亚文化复兴的意义、内容以及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韩国女作家申京淑的小说作品中出现了众多女性形象。《寻找母亲》和《风琴的位置》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代表性。而且两部小说的情节都围绕着女性角色的"离别"展开。除去"离别"的表面意义,这种贯穿小说全文的行为也表达出了女性对自我、家庭和社会的愿望与诉求。本文将结合荣格的原型分析法,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角色"离别"行为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作品,它诞生于日本从"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的转型时期。在《竹取物语》的叙事风格和思想内容中,既包含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具有日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研究《竹取物语》不仅有助于了解日本物语文学的叙事特点,还能进一步认识平安时期日本文化转型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