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史记>不仅应把握司马迁发之于外的精妙笔法,还应深入到其内心世界,体会其昂扬奔突的史家主体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司马迁成长过程中史学传统的渗透力、社会实践的塑造力及李陵事件的冲击力这三种力量的交相作用,勾勒出了司马迁史家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思想家.同为史籍,先秦史籍如《左传》、《战国策》等记事都往往只限讲政治、讲人事,而司马迁的《史记》兼及了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问题的研究,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谈及经济问题的人.他在《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卷一百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司马迁的代表作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等都集中地体现在这部书里。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史著的研究 ,挖掘出司马迁思想中一些闪光的东西 ,以期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自述他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把研究“天人”关系、“古今”变化作为史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天人关系”自先秦以来就是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光辉创造 ,其中积淀了丰富的时代文化的内容。生活在多元文化格局向一元转化的过渡时期 ,司马迁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 ,在学术思想、政治实践、人物评价等方面表现出某种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 ,各学派相互融合中儒学渐占上风的现实也对司马迁产生了很大影响 ,使《史记》表现出在兼融百家的同时以儒学为主导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6.
“反对强暴”的历史观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的史学思想,它贯穿于《史记》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述中。它虽然超出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正统史家的非难,但这正是司马迁思想闪光的精华所在。围绕“反对强暴”的理念,司马迁在书中确立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勇于抗暴的民族精神。它对后人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贤士、好大赋是汉武帝时代的特征之一。董仲舒、司马迁、东方朔是武帝时代不同类型士人的代表 ,三人的思想、性格、经历、结局都不相同 ,却都写下了“不遇”之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这三篇赋 ,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武帝时代的士人风貌和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太史公所生活的西汉时期已然是礼乐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他在《史记》中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音乐思想,紧密联系社会、政治、音乐和自然于一体,音乐是自然界万物繁衍生息、和谐发展的反映,是人有感于外物的内心表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与重要的作用,且翔实大量的史料记载和音乐事件,为解读司马迁时代的音乐特征与形态留下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姜嫄因履帝武而生后稷的故事出自《诗经·生民》,司马迁考证姜嫄为"帝喾元妃".汉字的字体结构保留着较多的原始文化信息,通过对相关古文字的分析,推断出姜嫄非但不是帝喾元妃,且与帝喾不在同一个年代."姜嫄"二字反映了中国古老的文化,是对远古女子形象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两篇文章之中阐述的经济思想,是对汉代以前经济思想领域的一次大总结,对前人的经济思想尤其是孔子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精审的扬弃,具有着非常强的前瞻性,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在今天的社会里,对我们的经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太史公所生活的西汉时期已然是礼乐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他在《史记》中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音乐思想,紧密联系社会、政治、音乐和自然于一体,音乐是自然界万物繁衍生息、和谐发展的反映,是人有感于外物的内心表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与重要的作用,且翔实大量的史料记载和音乐事件,为解读司马迁时代的音乐特征与形态留下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有些人认为:《史记》是司马迁受宫刑的产物,《史记》“缪于经”、是“谤书”,等。对此,我们认为:司马迁能写出《史记》。与史官世家、正确的史观、深厚的学问功底、丰富的实践阅历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史记》没有“缪于经”,更不是“谤书。”这些评价经不起认真的推敲,违背了历史客观事实;《史记》首先是吏学著作,不能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作为史学著作,有其独特的特点与优点。  相似文献   

13.
<史记>篇目问题较多,而又以"八书"为甚.学界虽然对"八书"总体的看法没有什么分歧,但有三点需要注意:其一是<史记>缺少<礼书>、<乐书>和<兵书>,八篇中就有三篇有问题;其二是对<太史公自序>的几句话该怎么理解,<律书>和<兵书>的关系应是怎样的;其三是在司马迁创作"八书"的大前提下,上述三篇中是否还有后人搀入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史记》流动视角的几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视角是富于民族特色的一种视角构成方式,它的成熟形态出现在《史记》中,表现出中国叙事文学所独有的审美魅力。司马迁的哲学视野、审美趣味,史传体例的变化是流动视角成熟的深层原因。《史记》中流动视角的类型和功能也是丰富多样的。  相似文献   

15.
"见之行事"、"互见"、"对照"诸方法是《史记》传记文学创作呈现隐约之美的主要形式因素。这些方法的运用,不是作者孤立的主观意图的体现,而是"抒愤"的内容与史书的体裁的要求,是由内容与体裁所决定又被司马迁恰到好处地驾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刻画了为知己死、杀身成仁的刺客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侠义文化精神。《史记》中的刺客精神更多的是表达司马迁的主观理想和悲剧精神。刺客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但刺客的行为动机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7.
《史记》作为一部信史,表现出浓郁的爱奇思想倾向。内容方面,奇人奇事的传录使《史记》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结构方面,奇特的著史方式体现了司马迁的过人才情;思想方面.突破传统的观念又是作者奇伟思想的体现。《史记》奇人、奇事、奇构、奇思的爱奇表现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本文根据司马迁所刻画的李斯一生"五叹"及其成败与人格,同荀卿为人、为臣之道比较,论证李斯行非所学,背弃师门,羞为荀卿之弟子。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义利观是其在历史的发展中 ,通过对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及经济生活的正确认识而形成的。义是利的升华 ,其本身蕴含着利 ,而人们对利的追求又必须合乎义的要求 ,在义的制约之下。义和利是相互渗透、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思想对当代培养崇高的商业道德和人生节操 ,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者的智慧     
叔孙通与陆贾都是汉朝创始之初以儒术成就显达的人,这在汉初以兵伐得天下、儒生沦为社会边缘人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两人相比较,叔孙通似乎更胜一筹,更能“知当世之要务”,且“进退与时变化”。这一点,司马迁也不得不承认他“大直若诎,道同委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