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法学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产生受到管理学的一定影响。那么,行为法学与管理学的关系如何,这是行为法学必须研究的一个内容。本文对行为法学与管理学的关系,及其联系与区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行为研究是人类认识自我的科学规定的必然;行为科学包含法学。法学研究不应固步于对制度和规范的静态研究,而有必要导入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因为法学本身具有鲜明的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为法学会成立大会暨行为法学第四届讨论会于4月21日至4月24日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隆重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21篇,内容涉及法行为基本理论和法行为在法制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等诸多方面。代表们还就中国法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当代法制运作的机制与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创立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市场经济中的法行为及其控制展开重点讨论,由此确定了行为法学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法律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行为研究的深入是现代法学从结构重心向行为重心转变的重要标志,但作为现代法的代表的中国经济法学对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关注不够,鲜有学者从行为方面展开对经济法的讨论。本文旨在讨论应用经济法基础理论建立“经济法律行为”范畴的意义和可能性,并对这一基本范畴进行初步论述,以拓展经济法的研究领域和对经济法现实进行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法律体系应当是以公法、私法划分为内在特征 ,以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多层对应关系为外部表现的二元化的法律体系 ,其中 ,内在的二元化体现了民主政治社会二元分化的社会需求 ,外在的二元化成就了法律的不同功能对社会的调整作用。行为法学无论是作为一种方法论 ,抑或是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一种学派、一种法学思潮、一种法学学科等 ,都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我国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 ,并将在多视觉和多元的学术组织中促进我国法学的繁荣 ,也必将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较传统法学更有益于“二元”法律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行为法学新的发展起点──中国行为法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综述黄建武,卓泽渊中国行为法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4月21日至4月24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法学高等院校、司法实际部门、法学科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国家机关和企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共60...  相似文献   

7.
早在1988年初,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行为科学学会行为法学专业委员会,1994年"中国行为法学会"组建之后,行为法学逐渐在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潮流。20多年来,人们对行为法学从关注到认可,从认可到深入探究,目前,虽然还没形成完整的、体系化的理论成果,但却有了许多具有时代新意的创见成果。历史上,学派的出现与形成都是当时的社会需要和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掌握与认识。从国外不同流派的产生与发展看中国"行为法学"的产生及其价值取向;从不同的社会治理及其行为学的创建来解读传统中国的行为规范及其"行为观",对我国的法理研究尤其具有启迪性。国外形成的"法律行为"对于中国人而言十分费解;同样,外国人也很难理解中国人对"法律行为"的认知。因此,我们有必要阐明"法律行为"这一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才可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8.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规律的学科,通常多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不仅涉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还涉及了国家执法和国际关系及其政策的拟定实施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其中组织行为学与行为法学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首先,两者都把人的行为看作特定权能的"社会人"的行为,而不是理性的"经济人"、"法律人"的行为;其次,两者均以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行为调节人的行为,强调道德与法律行为两者的衔接,是中国法学理论的底蕴。  相似文献   

9.
法律行为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之一.任何一个部门法学都将法律行为作为重要的研究范畴,行政法也不例外.其原因是:“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我的行为就是我同法律打交道的唯一领域,因为行为就是我为之要求生存权利,要求现实权利的唯一东西.而且因此我才受到现行法的支配.”“除了行为之外,法律别无客体.”尽管有学者在五年  相似文献   

10.
研究法律行为,首先应采用法学的视角。规范法学视角、法社会学视角、法的价值视角均有其内在的优势,也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三者的关系并非完全并列,却相辅相成。在针对具体司法行为进行研究时,应当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11.
行为法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法学理论与方法论模式,它与传统法学在方法上的异同表现在五个方面行为法学具有特殊性、实证笥、动态性 、兼容性、历史性、综合性等特征。还应遵循运动原则、行为原则、需要原则、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学派的出现与形成都是当时的社会需要和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掌握与认识。从国外不同法学流派的产生与发展,看中国“行为法学”的产生及其价值观的选择对我们极有启发,这应该是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反思的极好角度。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是对各种民事诉讼行为进行调整和控制的手段。其中,诉讼行为控制的基本理念是程序法定主义;作为控制依据的诉讼法律规范,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类配置;作为控制手段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必须重置为诉讼权利、诉讼权力、诉讼义务和诉讼负担四个范畴;在诉讼行为控制的程度方面,应坚持行为方式法定化理念。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共同勾勒出了民事诉讼行为控制论的理论框架,该理论的提出对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化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7月下旬在昆明举行。与会者就市场经济与行为法学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行为法学学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为法学委员会首届年会最近在杭州召开。参加年会的代表80余人,是自1988年中国行为法学委员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活动。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现将论文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义灭亲在法学理论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大义灭亲中的杀人行为是犯罪行为 ,应受刑罚处罚 ,但要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7.
所谓物权行为,指的是以物权的设立、变更和废止为目的的法律行为。①物权行为理论最初是从19世纪德国普通法法学发展而来。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当代罗马法制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1.交付是一个独立的契约;2.交付中的意思表示是独立的意思表示;3.交付必须具备外在形式。依萨维尼的设想,买卖过程可分解为三个法律行为:(1)债的买卖合同,即债权行为,它使出卖人承担交付标的的义务而买受人承担交付买卖价款的义务;(2)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并为不动产登记或者动产交付,完成所有权的移转的行为;(3)买受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行为法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21日至5月24日在青岛隆重举行。上海大学法学院杨世云副教授和卢琦出席了会议。与会51名代表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法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部门,以及新闻单位、企业界等。提交大会的论文有22篇。邢贲思、陈守一、王桂五等法学老前辈来信致贺,青岛市及北海舰队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大  相似文献   

19.
警察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法学是以警察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法学分支学科。警察法学的学科地位相对独立,属于法学的一个分支应用学科;警察法学主要研究基础理论、警察法体系构建、警察法律规范及适用、警察法治实践等内容。我国警察法学研究贯穿的逻辑主线是警务关系理论,它联接和阐释警察法学各部分研究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整体。警察法学学科体系由基本理论、警察法史与警察制度史、域外警察法与警察制度比较、警察组织法、警察刑事执行法、警察公共安全管理法、警务保障法和警务监督救济法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0.
应用法学,是法学中的一个分支,是指与理论法学相对应的法学学科的总称,是以现实的法律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揭示现实的法律实践活动的规律,从而指导当前和今后的法律实践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应用法学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以现行有效的法律制度为考察的重点,以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具有评价、说理、论证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