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以诗人又历史学家著称于世,但是,他对社会改造的理论问题,对马列主义,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从他研读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的过程,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差点翻译了《资本论》1924年11月,在国外留学的郭沫若由日本的福冈携妻儿回国。抵达上海后不久,一个名为“学艺社”的组织,打算办一所私立大学———学艺大学,郭沫若被指派为筹备委员,并被预定为学校的教授。由于离学校的开办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所以郭沫若必须找一点工作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因此,他便打算翻译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当时郭沫若欲选择翻译《资本论》是很有…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先生以诗人、历史学家著称于世,而且,他对社会改造的理论问题,对马列主义,一直怀有极大的兴趣。我们从他研读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过程中,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遨游在《资本论》中──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所长顾海良教授古月文"您读过很多遍《资本论》吧?"秋兰飘香的一个下午,我在他那宽敞的书房,翻着他显然已经读过无数遍的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不禁肃然起敬。他笑着,认真地回答道:"我没计过数,但确实读了很多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耗费了40年时间,呕一心沥血写作了《资本论》,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在他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措手不及。惊恐之余,纷纷从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中探寻究竟,出现了一个世界性的“《资本论》热”。通过研读《资本论》,人们发现,尽管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本质没有逃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测。《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又一次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所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永远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丰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小清 《湘潮》2011,(12):34-37
1937年7月27日,避居日本10年之久的郭沫若秘密回国抵达上海。他很快便融入了整个民族的抗日洪流中,随后创办《救亡日报》。上海沦陷后,郭沫若经香港抵广州,并于次年元旦在广州复刊《救亡日报》。为了维持《救亡日报》的办报费用,郭沫若拟赴南洋一带募捐,但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改变了他的行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资本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只是做为政治经济学著作而被重视的。从50年代开始,学术界才从哲学的角度对它重视起来,当时的研究侧重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文革”以后,有的侧重于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力面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资本论》的研究重点转到了《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资本论》中异化理论以及1844年《手稿》和《资本论》的关系。把《资本论》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总体上的把握,而且注重它与现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及其应用《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曾明确指出:《资本论》是他“把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39页)《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扶。在山西医科大学众多名师、大家这些"红花"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绿叶",正是有了他们的烘托",红花"才更艳、更靓。有这样一片"绿叶",他撰写了很多反映学校知名教授的文章,这些文章先后发表城《光明日报》或被收录在《中国名医传》上,为宣传学校先进人物、提升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本人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绿叶党员"。他就是原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陶守业。  相似文献   

11.
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离不开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资本论》发现了阻碍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资本,从而使得共产主义真正深入现实历史的本质中。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别的,正是指瓦解资本主义历史中深层的资本运作逻辑,把现实的人从对资本的依赖中拯救出来。离开《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历史,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被抽象为某种传统的历史哲学,共产主义则必然被曲解为这一历史哲学所设定的终极历史目标。相反,澄清《资本论》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联,则能够打破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形形色色的超历史理解,拯救现代人的信仰迷失。  相似文献   

12.
1938年,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全译本首次在我国面世。60多年来,《资本论》再版十几次,影响了几代人,但作为《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郭大力其人其事却鲜为人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乱中,郭大力为尽快地把革命道理传播给中国人民,曾经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做了大量工作,其精神感人至深,其事迹也颇具传奇色彩。盛年翻译《资本论》郭大力生于1905年,江西南康人,抗战时期正当盛年,学识也日臻高深,翻译《资本论》的条件业已成熟。早在上海大厦大学读书时,郭大力受到影响,就萌发了翻译马恩著作的念头。当时中国还没有一部马列著作的全…  相似文献   

13.
在《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上,刊载了《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综述》一文。该文写道:“1925年,侯先生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李大钊。两年后,他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并开始翻译《资本论》。回国后于1932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资本论》中译本。”单就中译本《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的出版来说,其实最早的不是侯外庐,而是陈启修;侯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曾经关注过一位中国人——也是他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此人便是王茂荫①。王茂荫(1789——1865年)字椿年,号子怀,安徽歙县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随授户部主事,后为员外郎。咸丰元年(1851年)升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是年上《条议钞法折》,提出发行纸币的建议。他的具体纸币发行方案未被采纳,但发行纸币的这一主张为清政府所注意,并于次年受命与左都御史花沙纳会同户部拟议钞法。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7,(6):118-119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有旗帜意义的新诗集。它出版于1921年8月,其中收录了一首《匪徒颂》,是郭沫若为反对日本新闻界对中国青年的诬蔑而作。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导意义陈乃圣,陈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学习马克思的伟大巨著《资本论》,对于深刻理解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很有意义。一、集约型是理想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本论》在论述...  相似文献   

17.
田居俭 《党的文献》2012,(1):126-127
2011年6月13日,《文汇报·文汇学人》专版发表了陆晓光的考证文章《王国维读(资本论)年份辨》,指出甲骨金石学家王国维读《资本论》,在时间上“不仅比1928年开始翻译《资本论》的郭大力、王亚南早了至少20年,也不仅比陈寅恪‘二十年代初’读《资本论》早了十多年,即便与李大钊读《资本论》的时间相比照也是早了约十年”,“可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接触《资本论》的学者”。这个结论,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刘永信《<资本论>逻辑论纲》一书进行了评价,认为该书的研究上有诸多突破,尤其是关于《资本论》的逻辑与社会主义关系学的论述,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1999年5月18日刊登王乾荣的《读贬郭长见识》。文章说,近日读了一本名叫《反思郭沫若》的书,真长了不少见识。这书的编者说:“(书中)一些文章把郭沫若作为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加以考察,从而看到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这种悲剧在每个知识分子身上的表现千差万别。郭沫若因为经历和地位的特殊,悲剧发生在他身上就有了一种典型意义。”该书一篇文章说,在政治领域,郭沫若“成为台前木偶”;在文学上,他“退化”成“文学弄臣”。“郭氏虽为1949年以后的‘第一文人’,实际上仍是‘倡优畜之’——班头,不过是  相似文献   

20.
何其芳 《学习导报》2013,(13):13-14
古今中外,凡是文童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都经过了多年的和多次的修改。《资本论》第一卷写完后,他还要作一次文体上的修饰。他给恩格斯写信说.“工作进行得极其快意,因为在经过许多产痛之后,恬静地舐着婴儿,自然感到乐趣。”德文本出第二版,马克思又改了一遍。对于法文译本,马克思为了使法国的读者容易了解,又作了许多修改。在文学家方面,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据说改过七遍。他们写那样大的作品还改了又改,我们平常写短文章就更应当多加修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